科研成果 by Year: 2009

2009
胡壮麟. 中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有感. 中国外语. 2009;(5):5-9+59.Abstract
年初,一些南方的朋友让我就纪念我国外语教育60年之际有所表示。当时间的车轮倒转,我再一次陷入尘封已久的往事。我这个20世纪"三十后"的老人,已经落在时代的后面,只能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一些琐事。
胡壮麟. 语篇的评价研究. 外语教学. 2009;(1):1-6.Abstract
2000年,HUNSTON和THOMPSON主编了<语篇的评价:作者态势和语篇构建>论文集.2005年7月22-23日在德国AUSBURG大学召开了"国际评价和语篇类型会议".这两个活动推动了评价理论的研究.该文就这两次活动的意义和此后的有关评论进行讨论,重点放在有关评价的定义、范围和分类,特别是评价的功能主义观点;评价的体现方式,如词语、句法、音韵、隐喻和多模态;指导评价的有关理论,如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MARTIN的评价理论、KOK和BUB-LITZ的认知法、CHAAFE,LABOV和WALETSKY可证性、语料库统计、参数法和BOTHA的修辞学方法.
胡壮麟.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95-102.Abstract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就符号和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问题时有争论.该文认为许多问题有待梳理和深入研究.例如,任意论者所谈的符号是语言符号,而象似论者所谈的符号具有包括语言符号在内的元符号性质;就语言而言,前者着重语音和口述语言,后者还兼及文字和书面语言;就象似性而言,前者承认为数较少的高度的拟声性,后者扩展至拟象性、隐喻和有理据性.该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场争论为什么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展开,从汉语的发展重新解读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和线性特征,以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