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21

2021
金红昊;杨钋. 学业支持对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舒解效应——基于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比较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5:9-16+24.AbstractCSSCI
在学术竞争与职业发展等多种压力源影响之下,博士生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风险群体。基于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且针对性的学业支持体系建设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学术指导、经济资助以及职业规划等领域的学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博士生的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基于博士生行动力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学业支持对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舒解效应,需建立在博士生自身积极行动的基础之上方能奏效。鉴于此,高校应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并为博士生提供全面的学业支持体系,以改善博士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金红昊 杨钋. 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的同伴效应研究. 教育经济评论. 2021;6:66-82.Abstract
在密集型育儿模式下,教育投资逐渐从学校场域内延伸至学校场域外,愈来愈多的家庭购买课外补习,以期帮助子女在升学选拔中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同伴是学生学业发展和升学竞争的核心参照群体,会对学生及家庭的教育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同伴效应的视角切入,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同伴对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的影响,并对内在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实证分析发现,学生课外补习参与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就其影响机制而言,班均课外补习参与率的提升会改变学生家长对于课外补习效用的认知,并增加班级内部的学业竞争压力,从而提升学生个体参与课外补习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从学理层面揭示了教育竞争和课外补习参与之间的关联性,更能从实践层面为合理引导学生的课外补习参与行为提供政策启示。
赵雨红 杨钋.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与教育期望不平等——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 教育经济评论. 2021;6:51-69.Abstract
教育期望是理解教育成就方面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视角之一。文章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研究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对初中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父母、社群和学生自我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会转化为男生教育期望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女生教育期望的相对劣势。路径分析发现,具体影响机制是外界环境中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观念和行为,通过影响学生自我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学生的数学成绩,最终影响个体的教育期望。研究结论对理解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和教育不平等的再生产具有参考价值,对促进教育期望和教育成就的性别平等提供了一些启示。
谢建新 杨钋. 政府与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成效提升路径. 科技管理研究. 2021;41:94-99.AbstractPKU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福建和江苏等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核心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创新条件、母体高校创新条件、创新能力、院校合作及双重创新网络特征;通过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导致新型研发机构高创新成效的组态路径构型。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创新能力和院校合作是影响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成效的必要条件,且其均通过创新网络发挥影响作用。最后,对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发展提出鼓励与母体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与区域高校和产业合作、激励实施成果转化和管理制度现代化、设立研究基金和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灵活化组织体制、市场化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王琼 杨钋. 高校创业课程学生投入的内涵与测量工具研究. 教育学术月刊. 2021;6:67-75.AbstractPKU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呼吁创业课程质量改进和提升的诉求日趋强烈,然而国内尚缺乏成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业课程测量和效果评价工具。"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体现了"学生投入"视角,关注课程实施中的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和学业挑战度,用以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及其对课程的评价,这些与"金课"的意涵相契合。文章将该问卷引入我国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中,进行了本土文化改造和信效度检验。基于4所高校70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改造后的测量工具效度和信度表现良好。研究认为,该量表可以发展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评价工具,用以提升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学生投入和课程质量;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可发展成为其他实践导向型课程的测量工具。
金红昊 杨钋. 青少年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1;19:64-83+189.AbstractPKU 
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同伴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文化规范的限制,青少年往往抗拒同父母、教师沟通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同伴团体成为他们获得社会支持、了解恋爱相关信息、习得与异性相处模式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水平回归模型检验了青少年恋爱行为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核心同伴的恋爱行为会显著提升青少年发生恋爱行为的可能性。就其影响机制而言,同伴的恋爱行为会改变团体内部对于恋爱的观念和态度,从而引发青少年自身对恋爱的期待。此外,同伴规模在青少年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人数较少的核心同伴团体内,恋爱行为的同伴效应会明显增强。
贝凯·泰勒, A 贝凯·弗朗西斯 杰瑞米·霍根 安. 学校中的成绩分组:对于公平的启示.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1;19:2-18+188.AbstractPKU 
按成绩分组是英国学校中组织学生形成班级进行教学的主要做法,尽管有证据表明成绩分组对学习者总体没有益处,事实上对先前成绩中等和较低的学生不利,但它仍然存续了几十年。本文概述了教育领域的成绩分组实践及其盛行的原因,并报告了"学生分组最佳实践"项目最近的关键发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学生分组最佳实践的原则。
杨钋, 王琼 井美莹. 大学生创业课程学习投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85-95.AbstractPKU 
创业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基本保障。已有研究很少从学生学习投入的角度考察创业课程的影响力、探讨提升创业课程质量的具体途径。在社会认知生涯选择模型框架下,以6所高校13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检验和分群组检定,分析大学生创业课程学习投入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课程学习投入可以提升其创业意向,学习投入通过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结果预期间接影响创业意向;其中,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不同类型高校的影响机制是相同的。研究凸显了"学习投入"的重要作用,说明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创建具备高影响力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