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戴瀚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管理系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研究员、燕京学堂学术导师。2006 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 年获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2 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能源环境与气候政策分析,针对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效益和路径优化,以能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估模型为手段开展系统性研究。先后入选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青年人才。最新简历请见:中文或英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结项后评估“特优”)、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等国家级项目,以及京津冀自科基金基础研究专项、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项目课题、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美国环保协会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省部级或国际机构资助项目十余项。在One Earth (Cell姊妹刊)等国内外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一作/通讯50余篇,Web of Science 总被引用6100 余次,H 指数37,Google Scholar 总被引用6400 余次,H 指数44,ESI 前1% 高被引论文14 篇,热点论文4篇。最新成果见:Google Scholar 或Researchgate。已发表文章综述可在此下载:中文或英文。
课题组研究注重识别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科学前沿与政策管理的重大需求问题。在多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多年连续支持下,自主开发了适用于国家、省级及全球多层次政策分析的IMED模型,被认为是国内气候环境政策研究的代表性模型之一,为突破“从过去依赖国际模型转向开发本地化、精细化综合评估模型”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被联合国环境署(UNEP)列为旗舰综合评估模型之一,支撑《全球环境展望7》(UNEP GEO-7)的情景分析和路径优化研究。基于模型系统分析,揭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碳污排放的关联关系与脱钩机制,综合评估实现环境和发展多维目标的协同机制与成本效益,支撑能源环境与气候政策综合决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密切关注。最新研究连续多年受到欧盟气候变化评估模型进展追踪报导。多篇研究成果支撑了IPCC AR6 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被正面引用20余次,居WG3国内学者前列(报道链接:LEEEP组多篇论文被IPCC AR6引用),涉及减污降碳政策的政策减排效果、经济代价和协同效益评估等重要议题(报道链接:LEEEP组支撑IPCC AR6的论文一览)。领衔组织了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CGE多模型对比,提升了国内模型透明度和可比性(报道链接:中国多模型对比: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牵头评估了20年来中国大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领域的方法、发现与演变历程(报道链接: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成本效益评估文献综述)。
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 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1年度“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名单”。作为贡献作者撰写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旗舰报告《IPCC AR6》第三卷(报道链接:LEEEP组成果支撑IPCC AR6多个关键内容)。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节能中心两次邀请,代表中方审阅《IPCC AR6》第三卷决策者摘要内容。作为主笔作者撰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环境变化旗舰报告《全球环境展望7》主报告、《全球环境展望6:城市》特别报告(报道链接:联合国报告推介北京市减污降碳经验)。
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城市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与低碳行动伙伴关系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产业生态专委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管理前沿》(英文刊)特约通讯专家、“中美健康二轨对话”中方成员、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项目评估总体专家组成员、国际性项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合作者。为美国环保协会、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教育经历-------------
- 2009/10 – 2012/12 博士,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管理科学)
- 2006/10 – 2009/03 硕士,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环境规划与生态工程系
- 2002/09 – 2006/07 学士,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工作经历------------
- 2023/02 – 至今 副教授(长聘),研究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1/05 – 至今 系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系
- 2023/03 – 至今 研究员(双聘),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2021/05 – 至今 研究员(双聘),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
- 2021/05 – 至今 研究员(双聘),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 2017/01 – 2023/01 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7/10 – 2018/10 主任,未来地球计划亚洲季风区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MAIRS-FE,Monsoon Asia Integrated Research on Sustainability - Future Earth)国际项目办公室主任
- 2013/01 – 2016/12 博士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环境经济研究室
- 2009/04 – 2009/09 科研助理,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环境经济研究室
----------科研项目(部分)-------------
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结项后评估“特优”)、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课题、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以及京津冀自科基金基础研究专项、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项目课题、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美国环保协会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省部级或国际机构资助项目多项。
- 2023/01 – 2025/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气候与环境政策研究,主持人
- 2023/04 – 2025/03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水-能-粮”权衡协同及环境与健康效应综合评估,课题负责人
- 2023/01 – 2025/1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四大结构调整优化技术”,课题一负责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协同减排效果与经济影响研究
- 2023/01 – 202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的碳中和多维政策模拟仿真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22/06 – 2025/05 香港大学项目资助委员会(UGC)合作研究基金(CRF)项目,实现2060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减排情景下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协同效应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22/01 – 2024/12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京津冀面向双碳目标的协同发展及其优化设计研究,主持人
- 2022/01 – 2024/1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绿色发展路径选择与政策创新,子课题负责人
- 2021/01 – 202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省级碳减排与节水目标的协同与互斥效应研究,主持人
- 2020/06 – 2023/05 英国Wellcome Trust基金会,“Electric vehicles' health and climate benefits in China and India”,共同主持人
- 2021/06 -- 2022/05 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臭氧与温室气体的内在关系及协同控制的目标指标,课题骨干
- 2020/06 -- 2021/05 美国能源基金会,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究,课题骨干
- 2019/12 – 2021/1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空气质量的调控原理与技术途径,课题骨干
- 2019/01 – 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国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律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18/01 – 2021/12 中爱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边合作项目,“可持续能源转型之路:全球和中爱能源-经济-环境-气候多模型创新集成模拟”,51861135102, 课题负责人
- 2018/01 – 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钢铁水泥行业去产能政策的绿色低碳协同效益研究:基于综合评价模型的分析”,71704005, 主持人(结项后评估“特优”)
- 2017/12 – 2021/05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重污染应急技术与集成示范”,2017YFC0213000, 课题六参与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体制和实施方案研究
- 2017/12 – 2021/05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重污染应急技术与集成示范”,2017YFC0213000, 课题三负责人:典型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与来源识别技术
- 2017/09 – 20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71741011, 课题骨干
----------学术审稿人-------------
- 学术期刊:Natur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Bulletin;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Polic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环境管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40余份期刊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项目
- 博士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等
----------延伸阅读-------------
关于IMED模型架构、LEEEP研究进展及团队介绍、研究生及博士后招聘等课题组更多信息可参阅以下信息:
- 导师简历:https://www.jianguoyun.com/p/DZfzYYwQlL7CBhi1z3M
- 课题组主页:http://scholar.pku.edu.cn/hanchengdai
- 课题组公众号介绍:关于我们 | LEEEP课题组简介
- IMED模型公众号介绍:IMED综合评估模型体系介绍
- IMED模型架构、LEEEP研究进展及团队在线文档介绍:https://www.jianguoyun.com/p/DVrcIwsQlL7CBhjE13M
- 代表性作品 | One Earth: 碳中和能使中国实现工业用水目标: https://mp.weixin.qq.com/s/S9Iopn_zCc9zN7_1-5jIDA
- 北京大学LEEEP课题组多篇研究论文被IPCC AR6正面引用
- LEEEP研究 | 课题组支撑IPCC AR6的论文一览
- LEEEP研究 |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政策成本和效益评估文献综述:https://mp.weixin.qq.com/s/kzdTbEexFAhPwPr0G_F7TQ
- IMED合作 | 中国多模型对比: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u3rxqmSJKXDdVVvJ31qTmg
- IMED文献 | 污染控制与气候政策的健康与经济影响分析: https://mp.weixin.qq.com/s/ZCp_YQh9_ueM180EPQXGPQ
----------More Information-------------
- Homepage: http://scholar.pku.edu.cn/hanchengdai
- Personal CV: https://www.jianguoyun.com/p/DblxyYoQlL7CBhiiz3M
- About LEEEP: https://mp.weixin.qq.com/s/-yxEGe_pqD70uO-e6fNpPQ
- About IMED: https://mp.weixin.qq.com/s/jCZGZ0ZVFtSFmZQlDjc2nw
- IMED Book in Chinese: https://www.jianguoyun.com/p/DVrcIwsQlL7CBhjE13M
- IMED Book in English: https://www.jianguoyun.com/p/DZnI8a8QlL7CBhi913M
- IMED Literature | One Earth: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enables China to attain its industrial water-use target: https://mp.weixin.qq.com/s/S9Iopn_zCc9zN7_1-5jIDA
- IMED Literature | Health Impacts of Clean Air & Climate Policy: https://mp.weixin.qq.com/s/rX1QHan2uWP9hYmOs01Dcg
- IMED Collaboration | A Multi-model Comparison of Carbon Tax Policy in China: https://mp.weixin.qq.com/s/u3rxqmSJKXDdVVvJ31qTmg
- LEEEP Research | Evaluating cost and benefit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https://mp.weixin.qq.com/s/kzdTbEexFAhPwPr0G_F7TQ
- LEEEP Paper cited by IPCC AR6: https://mp.weixin.qq.com/s/a8-SKPYmEBGRBdu8dyqP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