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10

2010
陈斌开, 林毅夫.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 南开经济研究. 2010;(1):3-18.AbstractPKU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文章证明,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低的城市化水平和更高的城乡工资差距。在静态框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城市就业水平降低;由于城市吸纳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工资水平下降,城乡工资差距拉大;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就业越少,城市化水平越低,城乡工资差距越大。在动态框架下,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降低资本积累率,导致更慢的城市化进程和更持久的城乡工资差距;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化进程越慢,城乡工资差距缩小越慢。
林毅夫. 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和成本. 上海经济. 2010;(3):8.Abstract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不仅保持着GDP年均9.8%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保持着社会的稳定,这与许多转型国家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
林毅夫. 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挑战是发达国家产能过剩. IT时代周刊. 2010;(21):20.Abstract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还不牢靠.我认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的主要根源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危机爆发后,问题主要根源是在实体经济部门,实体经济部门产能过剩还相当普遍和严重.对于发达国家,即使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刺激以及中国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外部需求,但到2010年6月,发达国家的产能使用和工业生产比2008年还要低12个百分点.
杨澜, 林毅夫. 林毅夫:我在世行这一年——访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沪港经济. 2010;(1):12-13.Abstract
2008年5月底,中国学者林毅夫飞抵华盛顿世界银行的总部,开始了其在世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及副行长的任期。他是第一位在世界银行担任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更是世行63年以来,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对于世界经济来说,这是风雨飘摇的一年;而对于林毅夫来说,这一年的感受是什么呢?
林毅夫. 林毅夫:“中国奇迹”的经济学解释. 理论导报. 2010;(3):4.Abstract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非凡,只有用"奇迹"才能描述这一成就。30年中,2000多万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徐朝阳, 林毅夫. 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 2010;(3):94-108+222.AbstractPKU 
在内生产业结构模型基础上建立一个Ramsey问题模型,研究政府发展战略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且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升级。政府偏离要素禀赋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发展的低效。所以,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产业结构升级,而是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适当的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其有效性也受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制约,且应尽可能是整体性、宏观性和跨行业的。
林毅夫, 龚强. 发展战略与经济制度选择. 管理世界. 2010;(3):5-13+187.AbstractPKU 
该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的模型以阐述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和政府的发展战略对经济体经济制度选择的影响.当经济体的资本禀赋水平较低时,如果政府偏好本国工业部门的优先发展,政府将通过对经济的扭曲以达到其战略目标.尤其当资本的禀赋水平低至一定程度时,依靠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将无法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政府就只能选择对资源配置进行直接干预和剥夺企业自主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来实现其发展战略.这一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选择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安排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林毅夫. 发展中小银行利于促进和谐发展.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0;(6):54-55.Abstract
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以银行直接融资为主,在银行中又以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为核心,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总量的75%。这种过度集中的金融结构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其中,绝大多数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金融支
林毅夫, 巫和懋, 邢亦青. "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中国经济学. 2010:354-387.Abstract
一、导言面对经济景气循环,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经济体都明显暴露出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以我国为例,钢铁、水泥、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乃至风电设备等一系列主要行业均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方面,产能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企业倒闭或开工不足、人员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资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经济复苏的效果.另一方面,它更给应对全部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提出不可忽视的限制,如果社会投资甚至四万亿元政府投资大量流人业已过剩的行业,则短期可能促进增长,但长期则会进一步加剧过剩,造成难以平复的困局.
林毅夫, 巫和懋, 邢亦青. "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经济研究. 2010;45(10):4-19.AbstractPKU 
在经济景气循环下,产能过剩经常成为经济复苏中重要和必须应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指出产能过剩不仅由经济周期波动引起,更可能有投资层面的成因.在林毅夫(2007)的基础上,本文描述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很容易对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投资上容易出现"潮涌现象"的过程.本文着眼于投资建厂时信息不完全,尤其是"行业内企业总数目不确知"这一因素,建构了一个先建立产能、再进行市场竞争的动态架构,提出"潮涌现象"的微观理论基础-看似"盲目"的结果其实是对其他企业和总量信息了解不足所导致的理性结果.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实际数量、行业外部前景、建厂成本等因素对产能利用率、市场均衡价格、企业市场收益的影响.最后,在增进对"潮涌现象"理解的同时,也讨论了相关问题对理解当下金融危机复苏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产业和宏观经济层面提出了制定政策时应该思考的几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