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3
林毅夫. 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存在三个误区. IT时代周刊. 2013;(22):13-13.
林毅夫. 中国经济长短策. 中国改革. 2013;(1):18-19.Abstract
中长期要以投资启动内需,以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消费比重,以市场化改革改善收入分配;短期要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结构性减税,把握双向稳定.
林毅夫. 中国经济能走好自己的路. 文史博览(理论). 2013;(2):1.Abstract
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看似完美的现成理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批判家的层面.做批判家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理想模型与现实比对,都可以下结论说现实不是理想的安排.
林毅夫. 中国经济能走好自己的路. 中国中小企业. 2013;(4):14.Abstract
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看似完美的现成理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批判家的层面.做批判家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理想模型与现实比对,都可以下结论说现实不是理想的安排.
林毅夫.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西部. 2013;(25):20-21.
林毅夫. 中国经济发展要走比较优势之路. 经济导刊. 2013;(Z5):50-53.Abstract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9年开始,过去32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32年间年均增长率是9.9%,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2011年的人均收入达到5400美元。这段时间的中国贸易增长是史无前例的,每年平均增长17%,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的经济快速
林毅夫. 中国经济发展与中非合作. 中国市场. 2013;(35):3-6.Abstract
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但今后要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则需要大力进行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面临工资成本迅速提高的挑战,必须转移到其他低收入地区,而非洲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蓝天碧海”.
林毅夫, 玛雅. 中国发展模式及其理论体系构建. 开放时代. 2013;(5):194-211.Abstract
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以渐进式的双轨制方式进行。中国经济在一片非议声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为之惊叹的成果。多年来,国际上通常以国外现有理论为框架来解读中国经济现象,非但不能客观地分析判断,其观点还经常掺杂着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偏见。解读中国经济需要理论创新。2013年7月,玛雅在北京就中国发展模式及其理论体系构建之议题对林毅夫进行了专访。
林毅夫. 制定产业政策需考虑比较优势. 中国经济信息. 2013;(7):19.Abstract
产业政策要成功,不是看发达国家有什么我们做什么,而是看自己的比较优势,把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优势.
林毅夫. 中国产业升级要驶入"蓝海".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13;(10):38-38.
林毅夫. 要善于平衡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农村工作通讯. 2013;(13):35.
林毅夫. 要走比较优势之路. 资本市场. 2013;(1):14-17.Abstract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不能进入现代的经济增长,就陷入到低收入水平的陷阱,或者是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能持续,不能进入新的产业结构,这是它们经济发展失败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 寻求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因. 中国报道. 2013;(5):24-27.Abstract
重点应放在促进当前就业和提高未来生产率的项目上,尤其是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和教育等。在发展中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大有空间,这也给高收入国家带来出口需求,产生类似于货币贬值的效应。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然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阶段的种种"成长陷阱"。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因陷债务危机举步维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势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成因2008年,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现代产业经济. 2013;(Z1):18-23.Abstract
本文明确界定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方法阐述了经济发展的本质、结构变迁的四个驱动;并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报告、结构主义、华盛顿共识、双轨制、历史上成功的政府。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改变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最终与发达国家实现共赢。
林毅夫. 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什么?-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感言. 国际经济评论. 2013;(1):3-10.Abstract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林毅夫蔡李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所存在的各种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出...
林毅夫. 投资、消费和当前经济形势.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8):14-15.Abstract
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短期间增加消费也能增加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而不是消费.目前中国舆论一面倒向消费拉动论,"投资"成了一个不好的代名词,甚至被有些网评家认为是中国经济中一切问题的根源,而我是少数还在强调投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这种舆论的形成始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储蓄和投资太多、消费不足,由此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威胁到国际经济的稳定,主张中国转为采用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减少储、投资和外贸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推出了4万亿元的宏观调控措施,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资使中国避免了大规模的失业,在外部环境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经济迅速恢复增长.但
林毅夫. 全球经济纵横谈. 科学发展. 2013;(3):3-13.Abstract
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贸易逆差背后的因素在于美国.这主要是与198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和200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货币应对政策失误有关.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在宏观的货币政策当中只考虑本国的利益,结果就产生了对全世界的影响.目前国际上主流理论界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控制赤字规模,以提高私营部门投资的信心,这种做法很可能既不能帮助经济走出危机,也不能控制赤字快速积累,必须实行全球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复苏计划.现在主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有相当大的问题,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出现.我们只有独立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才会让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化被动为主动.
林毅夫.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上). 中国经贸. 2013;(10):30-35.Abstract
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教授; 高级副行长; 古典经济学; 现代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 金融经济危机; 经济增长速度; 华盛顿共识; 新自由主义;
林毅夫.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上). 中国经贸. 2013;(11):14-19.Abstract
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引发诸多讨论。对此,林毅夫教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实质、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是否建立在善良政府的假设之上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本刊从第十期开始分两次刊发其观点。
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10.Abstract
在18世纪以前的1000多年时间里,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即使到了19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的计算,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见图1).但是,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迅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