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追寻智者──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 改革. 1995;(2):120-122.
Abstract追寻智者──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林毅夫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过滤信息是科研人员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信息少了固然搞不好研究,信息多了同样是一个负担,许多资料与研究课题无关,如果一一过目以求去芜存菁必然占据了太多...
林毅夫, 陈锡文, 梅方权, 胡鞍钢, 陈锡康.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 中国农村经济. 1995;(8):3-9.
Abstract中国粮食供需前景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粮食生产前天今后中国人口将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16亿。同时,中国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改善,吃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加。而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住房、工...
江泽民, 刘国光, 林毅夫, 张维迎, 黎明.
寻找国有企业出路. 中外管理导报. 1995;(3):4-17.
Abstract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推行的是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工业在社会总产品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52年的15%上升到70年代的40%以上,1994年的近5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全国有10。22万个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却举步艰难,仅1995年1-8月统计,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41。3。企业亏损额超出417亿元。中国的国有企业的亏损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及其发展;由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几年整个经济改革的重点,值此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之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专家、学者以及支柱企业的决策者有何对策——
林毅夫.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与增产前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5;(3):4-7.
Abstract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增加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仍有巨大潜力,在目前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是增加我国粮食总产的唯一途径。在提高粮食单产的众多措施中,尤以培育良种为主要途径。并对育种科研的予期投资报酬率、科研政策要点进行阐述。
林毅夫, 李周.
我国农业的“危机”及其根本出路. 经济研究. 1995;(6):49-53.
Abstract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当这些了不起的成绩引来的全世界赞扬之声未绝之时,在9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似乎已经到了危机一触即发的地步,再度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对其他改革中经济的含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5;(4):28-36.
Abstract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对其他改革中经济的含义林毅夫,蔡昉,李周一、引言将一个中央计划经济转化为分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家通常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创世纪的”方式或“休克疗法”。东欧和前苏联所经历的改革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创世纪的”改...
林毅夫.
任重而道远. 中国农村经济. 1995;(12):3-4.
Abstract任重而道远林毅夫《中国农村经济》创刊已经十周年了。这十年,托改革开放之福,是我国出版事业最繁荣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创刊后,短短几年便从国内众多的与农村有关的杂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本能如实反映问题,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政府...
林毅夫.
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 价格与市场. 1995;(4):29-30.
Abstract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林毅夫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比较经济史的学者来说,一个最富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在十四世纪.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因为那些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认作是产生了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 改革. 1995;(3):17-28.
Abstract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林毅夫,蔡昉,李周编者按:本刊在去年第6期刊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先兰.的文章:《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首次向中国经济界提示,在经济转轨时期,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经理或工人(...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 战略与管理. 1995;(3):1-10.
Abstract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林毅夫,蔡昉,李周一.引言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尚未完成,目前还存在些阻碍改革深化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上,由于...
林毅夫.
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 经济研究. 1995;(10):13-17.
Abstract自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当代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学研习在我国蔚然成风,经济学研究在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独占鳌头。然而,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即使少数在国际上成了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其成就也主要局限在和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数理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对当代经济学的思潮和发展方向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这一、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