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01

2001
林毅夫. 自生能力与国企改革. 领导决策信息. 2001;(34):19.Abstract
林毅夫教授接受《工人日报》采访,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20多年的国企改革,第一阶段是放权让利,提高企业积极性,但自生能力并没有解决.第二阶段是产权改革,由于没有真正解决企业的自生能力,产权改革也没有真正对症下药.
林毅夫, 刘培林.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经济研究. 2001;(9):60-70.AbstractPKU 
本文阐明了自生能力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 ,改革之前为了实行技术赶超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国有企业没有自生能力 ,由此内生决定了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并内生决定了改革以来的“软预算约束”的形成。基于理论分析 ,最后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林毅夫, 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经济研究. 2001;(1):11-18,53.AbstractPKU 
该文旨在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色,使得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是我国企业组织中最有活力的构成部分.但是,在推行"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时期,为了支持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不具自生能力的重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文章认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之后,文章得出结论,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林毅夫, 胡书东. 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 经济学(季刊). 2001;(1):3-18.Abstract
该文考察了100年来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进步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100年来,经济学在中国的曲折发展,从根本上是由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历程所决定的.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扎实的实证研究,是我国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发展做贡献并同时对经济理论发展做贡献的必由之路.
林毅夫.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开放潮. 2001;(3):10-11.
林毅夫. 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基础设施的牢固. 调研世界. 2001;(7):3-4.PKU 
林毅夫.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宁波经济. 2001;(1):11-12.Abstract
迈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到底往何处去,为世人所关心!该文拟就未来中国经济可能的走向,改革中积累下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等作些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自1978年改革以来,通常中国政府只要一放松信贷和投资控制,国民经济马上会出现投资拉动的快速增长.但是,1998年后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却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一放就活的局面.为什么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与过去区别那么大?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现在的市场供需形势与过去大不相同,中国经济已经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不再容易找到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投资的市场风险增大.其次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过去银行贷款受到直接的行政干预,一旦政府决定放松银根,启动经济,银行工作人员就有放贷的积极性,企业也有贷款积极性,经济马上可以走向繁荣.但是,1993年7月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控不但以收紧银根为主要措施,而且开始对银行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林毅夫.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中国外汇管理. 2001;(2):4-5.Abstract
21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经济已经初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为了在新的千年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发展战略的转型?
林毅夫. 迎接"入世"制造业需扬长避短. 瞭望新闻周刊. 2001;(8):38-39.
林毅夫. 亚洲金融危机再回首. 中国物资流通. 2001;(1):9-11.
林毅夫, 刘培林. 以加入WTO为契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管理世界. 2001;(2):27-36,44.PKU 
林毅夫. 新世纪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 中国投资. 2001;(2):39-42.Abstract
为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继续深化改革。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金融体制改革目前仍然比较滞后。金融体制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经济体制的其他环节相比,金融体制改革难度比较大。但是由于金融体制是经济当中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所以,如果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国民经济的
林毅夫. 新世纪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 经济时刊. 2001;(3):28-29.
林毅夫. 新世纪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 中国改革. 2001;(3):13-15.CSSCI
林毅夫. 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发展. 浙江经济. 2001;(3):12-14.Abstract
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出现,不仅没有使传统产业的产品成为过时,或是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负担,而且只要传统产业能够利用新经济所提供的先进信息技术来加强内部管理,减低外部交易成本,新经济还为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林毅夫. 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发展. 中国物资流通. 2001;(6):9-10.
林毅夫. 我国城市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几点意见. 安徽决策咨询. 2001;(8):18-19.
林毅夫, 范恒山, 李曙光, 贾康, 秦晖, 张维迎, 江小涓, 海闻, 刘吉, 林志远, et al. 思维盛宴聚焦WTO. 南风窗. 2001;(15):12-16.Abstract
11月6日,在距多哈会议不到一周的日子里,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万众楼,正在进行着一场思维盛宴:由南风窗杂志社发起,并由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泰山产业研究院、改革开放论坛和本社共同主办的"WTO 与中国改革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此间,既有来自政府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如吴明瑜、贾康、江小涓、范恒山、黄范章、张燕生、林志远、马宇等人,又有林毅夫、海闻、卢锋、张维迎、张曙光、秦晖、李曙光等一大批活跃的学院派专家,还有段永基、吴力、华贻芳等工商企业界人士.可以说,这是一场官学商之间思想的大碰撞、大交流.会议有两个议题,一是"WTO 与中国政府职能的改革",另一个是"WTO 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与会者为中国入世与改革各抒已见,呼吁呐喊,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作为协办单位的新浪网作了全程现场直播.这里,本刊摘取精要,以飨读者.
林毅夫. 实施发展战略切勿盲目赶超. 领导决策信息. 2001;(28):23.Abstract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长安论坛"上指出: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应定位在自己的比较优势上,适
林毅夫. 全球化和生物技术对亚太地区农民与消费者的影响. 农业经济问题. 2001;(1):33-36.AbstractPKU 
全球化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符合全世界的长远利益,但在短期内对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则各异.对亚太地区农民和消费者来说,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抓住机会,善加利用,就能带来好处,否则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