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06

2006
林毅夫. 转变增长方式,让经济按比较优势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 2006;(1):17-19.Abstract
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已经逐渐从以完成赶超为目标的计划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轨,要完成向以根据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困难在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劳动力密集区段的企业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原来有两个方面的障碍:一个是市场准入,一个是金融支持。
林毅夫.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政策. 2006;(1):27-29.Abstract
(一)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20年经济翻两番、平均每年增长7%的目标.过去的26年间,我国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高达9.4%,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扩大了10.3倍,远高于按每年7%来增长的5.6倍;外贸年均增长16.7%,增长了56倍,到2004年底,我国成为全世界第3大贸易国;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4年的 2610万.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我国战胜了非典疫情,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迎接了加入
林毅夫. 中小企业融资难 亟待破题. 经理人内参. 2006;(12).Abstract
中小企业本应是中国最大的就业渠道,因为发展不足使得中国的就业问题极为突出,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扮演应该有的那么重要的角色.
林毅夫. 中国经济学家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84-85.Abstract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林毅夫. 中国经济在未来30年保持增长是可能的. 中国海关. 2006;(1):43.Abstract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真实性的质疑起因于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但这种怀疑是不正确的.一般国家发生的通货紧缩是由于消费降低导致投资较少,从而引起总需求下降,供给超过需求,价格持续下降;中国的通货紧缩是由生产能力突然增加导致的,没有家庭财富的减少,因此消费并没有急剧减少,
林毅夫. 中国经济成功起飞的奥秘(下):机遇大于挑战:崛起不是梦. 人民论坛. 2006;(12B):8-10.AbstractPKU 
12月1日本刊特别策划"17位知名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成功起飞的奥秘(上)"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被人民网、新浪网、都市类报纸等媒体纷纷转载.本刊编辑部也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电来函.给予很高评价.本期刊出的"17位知名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成功起飞的奥秘(下)".围绕"中国经济高增长还能持续多久"这个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解析,比如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歌猛进,会不会失衡,续写辉煌动力何在等.
潘士远, 林毅夫.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 经济学家. 2006;(1):12-18.AbstractPKU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增长.结构性失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赶超战略是我国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最后,该文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政策建议.
潘士远, 林毅夫.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 理论参考. 2006;(11):4-7.Abstract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增长。结构性失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赶超战略是我国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最主要原因。只有放弃赶超战略,确立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才能得到长期稳定发展,就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林毅夫. 着重推动中小银行发展. 财经. 2006;(26).Abstract
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完善金融结构应成为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题之一,也应该是今后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
陈锡文, 林毅夫, 蔡昉. 政策解读与路径探究. 人民论坛. 2006;(2):18.PKU 
林毅夫. 政策性负担是国企改革最大羁绊. 财富智慧. 2006;(3):70-73.Abstract
只要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不消除,预算软约束就难于消除,即使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转让国有股权,事情也不可能解决好。如果国资委不能在消除政策性负担上下功夫, 要政企完全分开将如缘木求鱼,最终事与愿违。
林毅夫. 学问之道. 刊授党校. 2006;(7):12.Abstract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是什么呢?"道"是指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目标、准则及方法.学问究竟怎么学?怎么问?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后要怎样思考才能做到"不罔"?这就是"审问"的功夫."审问"时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学习理论时,首先要看这个理论内部的逻辑是否自洽,不能只满足于新奇的观点.即使一些观点很新,但是,
林毅夫, 潘士远.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2006;(1):3-11.AbstractPKU 
该文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对知识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的结论表明:质量信息的不对称不但会导致最终产品市场的萎缩,而且会降低知识产品的定价,减少研发的投入,从而阻碍一国知识增长.由于知识增长率决定了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所以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对知识创新的阻碍将对一国经济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会降低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因此,社会会内生出一些制度安排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林毅夫. 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设科技. 2006;(6):14-15.
林毅夫. 新农村建设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城乡桥. 2006;(12):41-42.Abstract
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首先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取代了过去的集体制。78—84年间,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巨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也非常快,可以说是“农民高兴、市民高兴、政府也高兴”。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之上,我们把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从农村推向城市。
林毅夫, 张鹏飞. 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经济学(季刊). 2006;(3):985-1006.Abstract
在该文中,我们认为一个国家最适宜(优)的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技术结构,那么这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每个劳动力的人均产出上的差异就会变得最小.进一步地,如果发展中国家选择最适宜的技术,那么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变迁的成本上比发达国家低,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超过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发展中国家可以收敛到发达国家的结论.
林毅夫. 商务环境建设与宏观经济发展. 中国流通经济. 2006;(3):4-7.AbstractPKU CSSCI
该文认为,改进商务环境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战略上讲,商务环境对市场规模与分工之间的互动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制衡作用;从现实来讲,在未来一两年我们可能会面临比较紧的经济环境,除了企业需要练内功、降低经营成本和改善经营环境以提高企业存活率外,政府还应该下大力气改善商务环境,降低企业经营的各种交易费用.文章提出,要真正落实<行政许可法>,真正实行报备制;改善税收环境,让内外贸企业享受同样的待遇,把生产型增值税改成消费型增值税;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善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和民营担保业,由政府出面筹建中小企业发展局,加强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诚信体系以及个人信用与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设.
林毅夫. 让社会利益变成企业追求. 法人. 2006;(8):18.Abstract
如果好的企业能得到奖励,坏的企业能得到惩罚,通过外部效用内部化的方式把企业追求利润的选择跟社会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我们社会就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林毅夫.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经理人内参. 2006;(18).Abstract
经济学理论认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是生产的三要素.然而.要素要变成真实的生产力.必须要有某种经济组织形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使之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的增值.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家庭农场和作坊.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社会化的经济组织成为生产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打破了家庭农场和作坊樊篱的现代企业.就成为工业经济时代到来时组织各种要素进行生产的有效率的组织形式.
林毅夫. 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点建议. 金融经济. 2006;(4):15-16.Abstract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也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因此,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