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95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对其他改革中经济的含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5;(4):28-36.Abstract
为什么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对其他改革中经济的含义林毅夫,蔡昉,李周一、引言将一个中央计划经济转化为分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家通常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创世纪的”方式或“休克疗法”。东欧和前苏联所经历的改革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创世纪的”改...
林毅夫. 任重而道远. 中国农村经济. 1995;(12):3-4.Abstract
任重而道远林毅夫《中国农村经济》创刊已经十周年了。这十年,托改革开放之福,是我国出版事业最繁荣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创刊后,短短几年便从国内众多的与农村有关的杂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本能如实反映问题,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政府...
林毅夫. 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 价格与市场. 1995;(4):29-30.Abstract
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林毅夫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比较经济史的学者来说,一个最富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在十四世纪.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因为那些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认作是产生了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 改革. 1995;(3):17-28.Abstract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竞争的环境林毅夫,蔡昉,李周编者按:本刊在去年第6期刊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先兰.的文章:《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首次向中国经济界提示,在经济转轨时期,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经理或工人(...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 战略与管理. 1995;(3):1-10.Abstract
赶超战略的再反思及可供替代的比较优势战略林毅夫,蔡昉,李周一.引言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中国的经济改革尚未完成,目前还存在些阻碍改革深化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上,由于...
林毅夫. 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 经济研究. 1995;(10):13-17.Abstract
自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当代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学研习在我国蔚然成风,经济学研究在我国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独占鳌头。然而,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即使少数在国际上成了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其成就也主要局限在和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数理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对当代经济学的思潮和发展方向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这一、两年
1994
林毅夫. 战略抉择是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关键. 经济科学. 1994;(3):3-7.Abstract
战略抉择是经济改革与发展成功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毅夫最近10多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反映这场变革的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上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纷纷进行改革乃至变轨。目前的情形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其经济仍未进入良性...
林毅夫. 让中国农民与市场经济结缘. 中国改革. 1994;(5):24-26.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对赶超战略的反思. 战略与管理. 1994;(6):1-12.Abstract
对赶超战略的反思林毅夫,蔡昉,李周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经济改革的侧重点在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其核心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其成效是微观经营机制的搞活。然而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层面的问题、中国政治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则一直未能引...
林毅夫. 9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问题与展望. 管理世界. 1994;(3):139-144.Abstract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组织与制度创新方面,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以合作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相互交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集中度颇高效率却很低下的传统计划机制随着其组织载体——人民公社的解体,对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政府也正在着力进行利用经济参数调控市场的尝试。在经济增长方面,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有力地加速了农业增长,1978~1992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9%,增长速度最低的1984~1988年间也达到了4.1%,分别超过了对应时期人口的增长率(1.4%、1.6%)3.5个和2.5个百分点,这不但一举结束了多年来农产品总供给始终不足的历史,而且较为明显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也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林毅夫. “休克疗法”:震荡后平添困惑;“摸着石头过河”:渐进中愈见明晰. 理论学习月刊. 1994;(12):15.Abstract
“休克疗法”:震荡后平添困惑;“摸着石头过河”:渐进中愈见明晰林毅夫: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将一个中央计划经济转化为分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家通常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创世纪的”方式或“休克疗法”;另一种是“渐进的”、“有机的”或“进化的”策略...
1993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经济研究. 1993;(9):3-11.Abstract
对于集中计划经济和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经济学家一向推荐两种不同的策略或方式。一种是“激进的”、“创世纪式的”、“一揽子的”或所谓“休克疗法”。另一种则是与此相对应的“渐进的”和“进化式的”。曾几何时,后一种改革方式很少被推荐,而前一种主张十分流行,被认为具有理论上的完美性和可行性。但理论家所提供的改革建议,迄今都是在经验的真空中产生的。无论是“创世纪式”的改革方式,还是“进化式”的改革方式,其各自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都还需要实践给予回答。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现在,回顾我国的改革道路,总结改革策略上的主要特征及其一般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探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对于其他改革中经济,也不无启发意义。
林毅夫, 杨建平. 健全土地制度 发育土地市场. 中国农村经济. 1993;(12):3-7.Abstract
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农民对负担过重的呼声之高,是过去少有的,这是收入增长停滞的直接反映。收入增长停滞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动摇着农业的基础地位,引起了各方面的严重关注,也引发了我国对其深层原因的思考。 农民收入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源于农村产品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恩格尔系数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
1992
林毅夫, 李周. 战略抉择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成败的透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2;(1):3-7.Abstract
最近10年,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反映这场变革的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纷纷进行改革乃至变轨。目前的情形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其经济仍未进入良性循环,面临着如何深化改革的抉择;已发生政治体制
林毅夫, 沈明高. 论股份制与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 经济研究. 1992;(9):48-55.Abstract
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过去围绕着“放权让利”为主的改革的不彻底性在市场疲软的宏观环境中日益暴露出来,面对大量产品积压、巨额三角债,国营大中型企业步履维艰,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首先,由于价格控制、产业壁垒和地区封锁等行政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干预,市场竞争很不充分,对企业经
林毅夫, 李周. 发育市场——九十年代农村改革的主线. 农业经济问题. 1992;(9):8-14.Abstract
一、改革的成就、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成因 (一)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成绩 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组织与制度创新方面,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以合作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相互交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集中度颇高、效率却很低下的传统计划机制随着其组织载体——人民公社的解体,对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市场机制在农村资源配
1991
林毅夫, 沈明高.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选择的探析. 农业经济问题. 1991;(7):9-13.Abstract
农业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进步促成农业增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1)农业科研,即技术创新;(2)农业技术的采用;(3)农业技术推广。在这一过程中,资源禀赋和效益准则是决定其能否达到目的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目的的关键。资源禀赋规定了技术变迁的方向,而效益准则则是判定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尺码。“科技兴农”首先应该根据上述原则理顺技术进步和技术转化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农业技术选择、科研组织制度的安排、
林毅夫, 沈明高.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选择. 科学学研究. 1991;(3):90-95.Abstract
一、引言建国四十年来,国家经常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大办农业,然而农业的迅速增长却是在农村改革以后。在这一转折中,农业政策的转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适宜的政策、制度条件下,农业进一步增长的途径只能有两个:一是继续增加资源绝对量的投入;二是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解除农业增长的瓶颈资源约束的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资源供给有限,而且人多地少的资源供给不平衡将长期存在,以资源绝对量的供给来支持农业进一步增长的做法并不现实,因此后一种途径即科技进步将是今后我国农业增长的主要来源。
1990
林毅夫, 沈明高. 我国农业技术变迁的一般经验和政策含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0;(2):10-18.Abstract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建国以前,维系我国农业生产的是几千年逐渐形成的传统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这种技术是广大农民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由于经验积累通常是缓慢的,因而农民基本上是年复一年地耕种同样类型的土地,播种同样的谷物,使用同样的生产技术。由传统农业技术决定的农业是低生产率与贫穷的一个稳定的均衡。直到建国初期,我国还处于这样的传统农业状态之中。要打破传统农业的这种低水平状况,只有依靠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包含有将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农业问题的含意,是现代科学
1989
林毅夫, 蔡昉, 沈明高. 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抉择. 经济研究. 1989;(3):28-35.Abstract
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农村的改革初战告捷,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确立和完善使我国农村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到目前城市改革始终未能走出“一放就活,一活就乱”的循环。因此,应该冷静地反思过去十年的成绩和失误,认清造成目前改革陷于困局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可行的方案,下一步改革的步履才可能是稳健的和目标明确的。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