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99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99;(4):3-6+80.AbstractPKU 
从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来看,比较优势战略并不必然导致金融危机,也不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文章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为我们关于比较优势战略和东亚奇迹的讨论提供了现实经验。
1998
林毅夫. 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过去与未来. 战略与管理. 1998;(4):82-90.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经济研究. 1998;(6):5-12.AbstractPKU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林毅夫蔡昉李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中国社会科学院100732)一、改革以来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改进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
林毅夫, 蔡方, 李周. 中国经济改革的社会结果——转轨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中国国情国力. 1998;(4):7-9.Abstract
一、模式的抉择:"先增长,后分配"还是"边增长,边分配"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这场改革从解决农村和城市的微观经营机制(人民公社和国有企业)中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出发,继而进行了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和价格机制的改革,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转变,即逐步改变50年代开始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改进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入手,着眼于新增资源的重新配置,基本形成了一种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
林毅夫. 中国经济改革的社会结果——转轨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国有资产研究. 1998;(3):4-6.Abstract
在国际上,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并没有定论。因为这既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又取决于实行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方案。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尤其在九十年代后,对地区收入差距②拉大的讨论越来越多。为了弄清我国地区收入分配的真实情形,我们选取了...
林毅夫. 中国将来怎样养活自己──中国粮食生产回顾与前瞻(下). 中国经贸导刊. 1998;(15):9-10.
林毅夫. 再与布朗谈粮食──对布朗就世界粮食最高单产水平和中国粮食生产潜力观点的评论. 中国改革. 1998;(8):14-15.AbstractCSSCI
再与布朗谈粮食对布朗就世界粮食最高单产水平和中国粮食生产潜力观点的评论林毅夫中国人口1997年是1236亿,到2030年将达16—18亿,比现在增长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基本粮食需求随之大致同比增长。中国经济预计在2030年前将保持8—10%的年均增...
林毅夫. 深化市场改革是解决当前农民问题的关键. 经济研究. 1998;(11):20-24.AbstractPKU 
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的改革,至今已经整整20年。过去这20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起来,8亿农民对改革真是功不可没。首先,1978年底安徽凤阳的农民先是自发地,后来在省和中央领导的支持下,以...
林毅夫, 李周. 竞争、政策性负担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8;(5):1-5.AbstractPKU 
竞争、政策性负担和国有企业改革林毅夫,蔡■,李周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若干尚未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1978年末改革启动的时候,国有企业在中国工业部门的各个方面都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经过18年的渐进转型,国有企业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
林毅夫.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 经济科学. 1998;(2):6-9.AbstractPKU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自去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给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损失近6000亿美元,这些国家按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
1997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导报. 1997;(8):4-5+1.Abstract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国境?已是上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蔡昉、李周为本刊撰写的《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从信息是否对称的角度,对国有企改革问题作了又一诠解。
林毅夫.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之一). 中国经济信息. 1997;(12):33-34.Abstract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之一)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1993年国家提出五大改革,第一个改革是金融改革。当时提出的目标非常好,即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在五大改革中,我认为理论做得最充分的是金融改革,方案准备也充分。93年10月定了方案以后,94年...
1996
林毅夫, 蔡昉, 李周. 资源结构升级:赶超战略的误区──对“比较优势战略”批评意见的几点回应. 战略与管理. 1996;(1):35-45.Abstract
资源结构升级:赶超战略的误区──对“比较优势战略”批评意见的几点回应林毅夫,蔡昉,李周编者按“赶超战略反思”这一课题自林毅夫等人发起以来,本刊已陆续展开讨论,观.点虽异,但内容都十分深刻地触及了后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触及了与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密切...
林毅夫. 中国农业:当前问题和政策抉择. 经济导刊. 1996;(1):46-48.Abstract
中国农业:当前问题和政策抉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一、当前农业问题我国经济改革开始于70年代后期的耕作制度变革,1978-1984年,我国农村从生产队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带来了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产量惊人的增长,这一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农村...
林毅夫, 李周. 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中国改革. 1996;(9):11-14.CSSCI
1995
林毅夫. 追寻智者──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 改革. 1995;(2):120-122.AbstractPKU 
追寻智者──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林毅夫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过滤信息是科研人员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信息少了固然搞不好研究,信息多了同样是一个负担,许多资料与研究课题无关,如果一一过目以求去芜存菁必然占据了太多...
林毅夫, 陈锡文, 梅方权, 胡鞍钢, 陈锡康.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 中国农村经济. 1995;(8):3-9.AbstractPKU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粮食生产前天今后中国人口将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16亿。同时,中国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改善,吃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加。而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住房、工...
江泽民, 刘国光, 林毅夫, 张维迎, 黎明. 寻找国有企业出路. 中外管理导报. 1995;(3):4-17.Abstract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推行的是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工业在社会总产品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52年的15%上升到70年代的40%以上,1994年的近5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全国有10。22万个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却举步艰难,仅1995年1-8月统计,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41。3。企业亏损额超出417亿元。中国的国有企业的亏损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及其发展;由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几年整个经济改革的重点,值此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之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专家、学者以及支柱企业的决策者有何对策——
林毅夫.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与增产前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5;(3):4-7.AbstractPKU 
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增加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仍有巨大潜力,在目前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是增加我国粮食总产的唯一途径。在提高粮食单产的众多措施中,尤以培育良种为主要途径。并对育种科研的予期投资报酬率、科研政策要点进行阐述。
林毅夫, 李周. 我国农业的“危机”及其根本出路. 经济研究. 1995;(6):49-53.AbstractPKU 
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当这些了不起的成绩引来的全世界赞扬之声未绝之时,在9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似乎已经到了危机一触即发的地步,再度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