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经济研究. 2002;(12):15-24.
Abstract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把企业具有自生能力作为暗含的前提.但是,转型中国家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却因政府的赶超愿望,进入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不具自生能力.当经济中大量企业缺乏自生能力时,实行根据新古典经济学所制定的改革或转型政策,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该文主张,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经济和发展经济问题时,放弃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暗含前提,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的考虑变量,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必要发展.
林毅夫.
自生能力与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2):32-37.
林毅夫.
中国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 理论与实践. 2002;(10):4-9.
Abstract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从1978年到2001年,全国每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3%,比原来预期每年7%还快,这23年之间我们全国增长7.8%,比原来小平同志提出的20年翻两番,还多出两倍多.
林毅夫.
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命系国企. 科技智囊. 2002;(12):26-27.
Abstract银行呆坏帐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这两个极度困扰中国经济运行的问题实际上同国企改革息息相关
林毅夫.
中国的发展与亚洲的未来. 学术月刊. 2002;(10):98-103.
Abstract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行经济改革,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对其他亚洲国家构成任何威胁,相反,其发展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进口的同步增长,中国将会为亚洲邻国或地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同时还会为其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条件,便于他们国内不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
林毅夫.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4):12-15.
Abstract中国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水平低和城乡隔离政策都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的后果.要提高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必须从根本原因着手,放弃在资金稀缺的条件下进行资本密集产业上的赶超.根据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才能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在当前通货紧缩势头尚未减缓的形势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对启动当前经济十分必要.但财政政策必须要用在能够"四两拨千斤"的地方才能真正启动市场,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是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最能产生这种效果的地方.
林毅夫, 李永军.
再论二板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改革. 2002;(2):94-102,106.
Abstract该文总结了前一时期国内关于二板市场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并对二板市场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对我国二板市场的前景问题作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相对稀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我国现阶段不可能产生足够多能够在长期中持续、快速增长的高科技企业,因此我国二板市场缺乏合格的上市企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