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1996
张维迎. 国有企业改革出路何在?.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1):13-19.Abstract
在这篇论文中,我归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企业制度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现有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第三点谈谈我提出的国有资本转债权的改革思路及一些具体想法。
张维迎. 国家当债主 老百姓当股东. 国有资产研究. 1996;(5):4-5.Abstract
国家当债主老百姓当股东张维迎中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负债比例过高,二是投资主体错位。据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统计,国有企业平均的负债率1994年在70;以上,1995年达到80;以上。美国和英国的企业负债率一般在35...
张维迎. 从中国国企资本结构的问题看企业重组. 国际经济评论. 1996;(Z6):39-41.Abstract
从中国国企资本结构的问题看企业重组张维迎一、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负债比例过高,二是投资主体错位。据国家经贸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统计,国有企业平均的负债率1994年在70;以上,1995年可能达...
张维迎. 从资本结构看国有企业的重组. 城市金融论坛. 1996;(12):3-7.Abstract
从资本结构看国有企业的重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维迎在这篇文章里我谈三个问题:一是有关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破产的理论问题,二是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三是有关国有企业破产与重组的一些具体想法。一、资本结构和企业破产的理论本文涉及到的理...
1995
江泽民, 刘国光, 林毅夫, 张维迎, 黎明. 寻找国有企业出路. 中外管理导报. 1995;(3):4-17.Abstract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推行的是资金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工业在社会总产品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52年的15%上升到70年代的40%以上,1994年的近5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全国有10。22万个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却举步艰难,仅1995年1-8月统计,国有企业亏损面已达41。3。企业亏损额超出417亿元。中国的国有企业的亏损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及其发展;由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几年整个经济改革的重点,值此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之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专家、学者以及支柱企业的决策者有何对策——
张维迎. 将国有资产变为债权──解决政企不分的有效途径. 瞭望新闻周刊. 1995;(18):19.Abstract
将国有资产变为债权──解决政企不分的有效途径张维迎实质──权力分布与责任的不对称上海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反映了经济体制败革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即权力分布与责任分布的不对称。政府主管部门原来代表国家政权管理企业,充当“婆婆”角...
张维迎, 吴有昌, 马捷. 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 经济研究. 1995;(4):10-20.Abstract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及其监督和激励机制。我们首先将公有经济描述为初始委托人(共同所有者)与最终代理人(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双重等级结构,然后分析“正宗”公有经济中公有化程度(初始委托人的数量)和公有经济规模(公有企业的数量)对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的效应。我们的分析得到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随公有化程度的提高
张维迎, 吴有昌. 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 改革. 1995;(4):109-116+52.Abstract
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张维迎1.引言。企业的融资结构(financialstruture)又称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企业资金来源按大类可分为负债(...
张维迎.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 价格与市场. 1995;(2):40-42.Abstract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张维迎作者小传:张维迎,陕西省吴堡县人,1959年10月1日生,1978年进入西北大学经济系读本科,1984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12月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从事体制改革研究...
张维迎.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 1995;(1):30-33.Abstract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张维迎企业理论是经济学过去20年间最为活跃、最富有成就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nexusofcontracts)。换句话说,企业是个人之间自由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离...
1994
张维迎, 余晖. 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 经济研究. 1994;(11):70-81.Abstract
近几十年来,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挑战。所有这些挑战可分为三个分支:(1)企业的契约理论;(2)企业的企业家理论;(3)企业的管理者理论。下面我们将对此分别给予概述,但重点放在前两种理论上。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也将作者本人的企业理论作一概述。
张维迎.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改革与战略. 1994;(6):18-20+17.
1988
张维迎, 程晓农.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日本经济体制考察.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88;(1):18-27.Abstract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日本模式发生了兴趣,日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尤其受到推崇。在对日本的经济体制作了一番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之后,我们感到,日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确实值得推崇。日本政府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对市场机制破坏程度最小的政府之一,是帮助企业家的政府而不是替代企业家的政府,日本的民间企业制度是日本政府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消极作用受到有效限制的基本约束条件。
1987
张维迎. 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预算软硬. 经济研究. 1987;(8):11-12.Abstract
1.经济理论讨论难以深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学家之间缺乏共同语言。讨论同一个问题,没有共同的座标系,各说一套。使用同一个词,各自赋予不同的含义。大家都在谈总供给、总需求,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望文生义的。经济学家之间的论战常常是地对空导弹,批评者批评的往往不是原作者的观点,而是批评者自己理解的观点。没有
宋国青, 张维迎, 程晓农. 宏观经济讨论中的若干理论分歧. 经济研究. 1987;(4):3-14.Abstract
在1979年以来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宏观平衡状况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经济理论界在关于宏观经济平衡的理论讨论中,对一些方面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在另一些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看法,甚至重大分歧。从1985年底开始,我们就1979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情况作了一些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同志对我们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和异议。由于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运行的许多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而且公开讨论能够依据的实际资料十分缺少,使得理论检验相
张维迎. 股份制与企业家职能的分解. 经济研究. 1987;(1):31-37.Abstract
在沿着简政放权、搞活企业的路子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我们不曾预料到的一些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行为短期化和职工收入的过快增长。其根源在于微观基础本身,企业中缺乏真正的资产代表和相应的劳资制约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经济学界提出了“微观基础再造”的问题。但是,在如何再造微观基础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再造微观基础的关键是改革企业财产所有制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企业家阶层域称“经营者阶层”),而不在于所有制;只要确认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赋予经营者必要的权力,区分经营者利益和职工利益,使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让经
1986
张维迎. 新时期收入分配政策研究. 管理世界. 1986;(1):30-44.Abstract
本文给出新时期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个参照系,而对坐标变换的具体措施涉及较少。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收入分配政策的五个基本目标是:积累资本、刺激效率、公平收入、平衡资源、稳定物价。(二)收入分配的三个主要机制是:市场分配机制、政府分配机制和伦理道义分配机制。(三)每一个收入分配杠杆都有自己对目标的相对优势,适当的杠杆搭配可以保证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最小。(四)工资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开放劳动力市场,将市场机制引入工资决定。(五)中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又有大量的潜在过剩劳动人口要就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积累政策是不可避免的,但积累机制要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善本方向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金融化、选择机制市场化。
张维迎. 经济理论需要探索、创新和引进. 经济研究. 1986;(7):14-15.Abstract
作为一名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我能参加这个座谈会,感到很高兴。我想讲三点意见。 1.中国经济学界这几年来自由探索的气氛是令人鼓舞的。在经济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是如此五花八门,创新的观点是如此之多,这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也是其他学术领域难以比拟的。在这么短的时期内,有这么多的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崭露头角,形成一支“创
宋国青, 张维迎. 关于宏观平衡与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经济研究. 1986;(6):25-35.Abstract
1985年,围绕着工业超高速度增长和其他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宏观控制的中心任务是抑制总需求,紧缩信贷和财政成为抑制总需求的主要政策措施。去年年底,我们对经济形势作了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紧缩过度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和需求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生产萎缩的结论。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银根抽而不紧,国民经济仍处于低热状态,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增长速度陡然下降主要是“资源短缺”造成的。对形势判断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观察形势所依据的理论分歧。本文主要结合对1985年紧缩效应的分析,讨论宏观平衡和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1985
张维迎. 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法则. 经济问题. 1985;(4):2-7.Abstract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经济合理性法则和利益动力法则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前者是生产力法则,后者是生产关系法则,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经济合理性法则的实现提供了最强大的利益动力机制,但只有合理的经济体制才能保证这种动力机制发挥作用。 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环节的循环运动。其中,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分配和交换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