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4
刘伟, 蔡志洲. 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经济导刊. 2004;(9):16-18.Abstract
区域经济增长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对投资的竞争,这也是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各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攀升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要抑制经济发展的势头,而是要对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协调好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得经济增长的最佳效果。
刘伟, 蔡志洲. 企业投资风险与宏观调控. 经济导刊. 2004;(8):12-13.Abstract
我国现阶段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企业,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承担着投资风险。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民营企业受到影响最大。一旦发现问题,首先给民营资本"吃药",这好像成了一个定式。这影响的不仅是某个企业,而是政府的信誉和投资者信心。
刘伟. 民营经济绝不是制造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 中国工商. 2004;NULL(7):NULL.
刘伟, 蔡志洲. 就业与经济增长. 经济导刊. 2004;(10):92-94.Abstract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城市公开失业率已经超过失业警戒线。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对失业的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却出现就业和经济周期不相关的局面。那么我们需要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增长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得失. 经济导刊. 2004;(4):10-14.Abstract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出现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程度有限;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未显示出相应的配合。变化的经济环境必然对货币供应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满足这种新的要求的过程应当是渐进的,而不是大起大落。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失衡与宏观调控. 经济学动态. 2004;(11):4-10.Abstract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累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从2月底的53%降低到7月底的31.1%,累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则从1月底的11.8%增加到7月底的12.8%。这说明国家
刘伟. 结构性矛盾比总量失衡更突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6):15-17.Abstract
去年9月以来,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与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至今这种讨论已从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层面向纵深发展。为了使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邀请学术理论界、政策研究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以及部分省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
刘伟, 蔡志洲. 宏观调控中的周期与反周期力量-2004年宏观经济分析夏季报告. 经济科学. 2004;(4):5-8.Abstract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宏观调控中周期和反周期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二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三是宏观调控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地位及作用发生了变化.该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形成的背景及对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由这些变化所导致的本轮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数据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刘伟, 蔡志洲. 宏观调控状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7):5-12.Abstract
经济景气、新的居民需求、国有企业改造、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各地发展当地经济的积极性,是促使本轮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总需求上的结构性失衡比总量不足具有更大的危害.但也应该看到,此次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较大的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最终需求结构进行调整.
刘伟, 蔡志洲.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宏观调控. 经济科学. 2004;(2):5-11.Abstract
该文通过统计方法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居民消费的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处于正常状态,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超出正常范围;二、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长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目前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率和其他条件不变,投资每增长1%,消费将会下降0.8%.三、200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已经明显超出经济增长的需求,2004年比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消除了价格变动后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2003年的水平上(24%)再下调4个百分点以上,即压缩到20%以下;四、中国目前以鼓励投资为主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已经达到,宏观经济政策上应有所调整,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
刘伟.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亟待处理的几个体制性矛盾. 中国高等教育. 2004;(9):14-15.Abstract
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超前性,至少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相比较来说,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之庞大,研究活动之活跃,各类学术成就之丰富,对社会影响作用之深刻,远非一般落后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可比拟的。这一方面表明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由一系列历史和
刘伟. 东北"受宠"西部开发要降温?-重振东北与西部开发同样重要. 新西部. 2004;(1):67-68.Abstract
继首批总投资额达到610亿元的100个项目后,"振兴东北"第二批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敲定着.一个规划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智囊机构"-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东北办")成立了,与西部开发办同等规模.所有这些都表明"振兴东北"不再是东北人对政策的强烈呼吁,不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文字,不再是借助媒体的舆论宣传,而是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刘伟, 蔡志洲. 东亚模式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 求是学刊. 2004;(6):67-72.Abstract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了高速的长期经济增长. 2002年,中国为本世纪的前20年的增长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国当年的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该文通过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可能、趋势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刘伟. 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企业改革. 中国卫生. 2004;(9):36-37.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从长期发展战略看中国经济增长. 管理世界. 2004;(7):6-14,28.Abstract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该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2003
刘伟.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3-5,15.Abstract
中国经济连续22年保持高速增长,认识这段时期增长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优势、克服阻碍,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刘伟.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的使命. 经济科学. 2003;(2):7-9.
刘伟, 黄桂田. 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 经济研究. 2003;(11):14-21+91.Abstract
各国金融资产配置方式不同,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存在鲜明的差异.与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逻辑推论及其倡导的理想境界可能完全相反,由大规模银行组成的相对集中的产业组织结构并不一定导致竞争程度的下降.中国银行业偏高的集中率并不是影响行业竞争程度的原因,事实表明,中国各银行之间在存贷业务及其他业务上并不缺乏竞争.主要问题在于现有的国有银行经营机制不灵活、效率过低.即使中国银行业大幅度提高了商业化程度,银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也不宜于过度分散,保持相对集中的行业结构,可能更有利于提高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
刘伟. 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提高市场经济质量. 理论视野. 2003;(6):20-21.Abstract
中共十四大以前,中国的改革也是朝着建立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的,但并未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比较被动到主动、从分头探索到系统化的研究、设计,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变化、制度变革的过程. 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任务.这个含义就是,经过20多年改革,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一
刘伟. 天生的脆弱性深入研究民营企业. 中国商办工业. 2003;(1):14-15.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