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5
刘伟, 蔡志洲. 关键在于保持总需求适度持续扩张——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失衡的主要矛盾分析. 经济导刊. 2005;(6):64-68.Abstract
从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总需求增长放缓是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宏观调控措施的重点不应再是通过各种平抑措施控制过热的需求,而应该是适度放缓调控力度,延续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的期间。
刘伟. 非公经济在目前所处经济增长周期中的作用. 经济界. 2005;(1):14-16.Abstract
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复杂性,以及针对这种复杂性,这一轮宏观经济措施和以往宏观调控所不同的特殊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讨论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非公经济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第一个特点,这轮宏观调控在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相结合的过程中,政府更强调结构调控。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结构性
刘伟, 蔡志洲. 非市场化,中国股市每况愈下的根源-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建设. 新经济. 2005;(3):58-62.Abstract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种不适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2003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所占的比重为23.6%,而发行股票所占的比重仅为0.2%。直接融资仅为间接融资的0.95%。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两个市场的融资平分秋色形成鲜明对照。二
刘伟, 蔡志洲. 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回顾及展望. 经济导刊. 2005;(1):12-15.Abstract
2004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保持了上升态势,经过宏观调控,一些行业、一些地方的失衡得到了控制。经济增长处在上升的通道中。2005年增长速度可能放缓,适度的宏观调控力度可能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好的选择。
刘伟, 蔡志洲.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经济导刊. 2005;(8):84-87.Abstract
中国的GDP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但随着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人们也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反映人们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满意程度,幸福指数被提出并得以应用。
刘伟, 郭励弘, 王建, 张春霖, 魏加宁, 黄苇町. “新闻中国”十月论坛——科学与和谐——规划中国未来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 2005;(41):72-73.Abstract
作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无疑将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上留下标志性印记。经历了2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又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压力,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和完善
2004
刘伟. 资源与中国经济增长. 世界环境. 2004;(5):12-14.
刘伟. 重振东北与西部开发同样重要. 新西部. 2004;(1):67-68.Abstract
国家重振东北的战略的提出有他充分的论据,中国前25年经济增长主要是东部沿海拉动,中部和西部贡献不大,再往后它的速度会下来,东南沿海增长速度下来,我们跟上来的就是欠发达地区。做为一个大国我国还有中部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它那个25年过去以后,我们中部要享受25年。大国经济他有一个梯度。我们提出西部开发战略是合时宜的,有他的历史机会,很难想象中国的现代化只是在东南沿海,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经济腾飞一定要靠西部。
郭凡生, 吕政, 牛根生, 刘迎秋, 刘伟. 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忧”与“愁”.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2):72-73.
刘伟.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有多大. 环境经济. 2004;(2):34-35.Abstract
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拉动,未来20年中,中国经济将呈现向中、西部梯度波浪式发展的态势,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不低于7.2%的增长率。
刘伟. 中国经济能否突破增长极限. 安徽决策咨询. 2004;(12):15-17.
刘伟.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体制要素. 中国石油企业. 2004;(Z1):8.Abstract
中国1978年到2003年这2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是9.4%。一个国家25年保持9.4%的高速增长,这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的。即使把官方统计的增长速度折价一半左右,中国也有5%左右的增长速度,这在当代世界也名列前茅。
刘伟, 蔡志洲.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解决投资过热. 经济导刊. 2004;(6):12-15.Abstract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推动的。在均衡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消费,通过需求拉动投资,进而促进整个经济增长。
刘伟. 用产权手段突破资源瓶颈. 绿叶. 2004;(5):10-11.Abstract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种种对经济的限制因素也逐步显现.其中,对经济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便是资源的制约.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对于土地、煤、铁、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资源的有限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构成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
陈晶琦, 刘伟. 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对学校性教育态度和需求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04;(1):70-71,73.
刘伟. 调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导刊. 2004;(5):10-12.Abstract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之间,存在着相互约束的关系。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木桶原理”。如果要改善这个木桶的容量,我们要做是改善较短的板。对于经济增长来说,道理也是类似的。现在的问题是,当固定投资规模上去后,消费没有很快启动。没有消费增长的经济增长,肯定是不会持久的。要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必须改变目前的增长方式。
刘伟. 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 商界. 2004;(7):54.Abstract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历史方式,它虽然是竞争的经济,但它不是一般动物的野蛮厮杀,而有它的道德基础和人格前提.
刘伟, 李绍荣. 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与经济结构的市场调整. 中国工业经济. 2004;(6):5-13.Abstract
该文试图说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市场制度应体现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能通过市场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文中通过模型对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之间的互动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单方面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都无法使经济结构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并且通过市场调整经济结构时,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的市场制度价值取向下市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现,只有当经济中形成一种国有经济不与民(资本和劳动)争利的制度环境,并且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保护资本利益,但同时兼顾劳动利益时,市场才能调整出合理的经济结构.
刘伟, 蔡志洲. 区域差异——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资源(上).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3):35-37.
刘伟, 蔡志洲. 区域差异——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资源(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4;(4):45-48.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