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1992

1992
孙祁祥. 中国居民的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兰州学刊. 1992;(2):12-19+29.Abstract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和消费分别构成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一方面,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的资料,没有生产,也就没有可供消费的对象;另一方面,消费不但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它还使人们产生新的,更多的
孙祁祥. 双重体制的特点及其实际均衡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2;(5):36-40.Abstract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是在一种双重体制中运行的。本文不打算展开论证双重体制为什么不可避免的理由以及它的利弊,经济而只是把双重体制看作一个院室的存在考察双重体制下供求形成的特点以及实际均衡衡态。
孙祁祥. 论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 改革. 1992;(4):79-84.Abstract
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放权让利"为导向的。改革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思路在最初给企业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和将企业从行政附属物地位向自主经营的轨道推入的同时。也埋下了日后微观搞活与宏观失控之间矛盾的种子。一、外赋权力与宏观失控。以往,人们在总结我国改革中出现的"一放就乱、一乱就控、一控就死、一死又放"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时,大都集中在企业的自主权是大了还是小了、国家放权多了还是少了、政府管得宽了还是窄了等方面。然而,在我看来,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权力的"数量"方面,而在于其"质量"方面。确切地
孙祁祥. 分配结构与资源配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6):57-63+110.Abstract
一、调节手段与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研究是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基本使命。由于资源供给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有限供给和无限需要之间的矛盾。在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经济学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把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以便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概括起来说就是: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善资源配
孙祁祥. 分配模式的转换 影响及其意义. 新疆社会经济. 1992;(1):38-45.Abstract
改革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分配模式的转换为突出特征。实践表明,分配模式的转换不仅是以“放权让利”为基本思路,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必然,也是我国经济生活发生巨变的主动因。一、分配模式的转换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以实物形式组织国民经济活动(虽然有货币、工资、利息等价值范畴的存在,但它们基本上只起一个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