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12

2012
胡泳. 互动性及网络化思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学习什么?. 新闻战线. 2012;(05):80-82.AbstractPKU 
<正>什么是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汇。它的含义是多层面的,但常常被泛化得失去了本来意义,变成了"万金油",以致人们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不知所云。互动的一个基础含义是:某种直接行动会带来即刻的后果,也就是即时的反馈。这是建立在交换之上的,即存在某种传-受关
胡泳, 张鲁, 伍泰有. 网络:距十八大会场最近的窗口. 新闻战线. 2012;(12):30-32.AbstractPKU 
<正>新闻媒体网站在十八大重大活动报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门户网站则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放大民众所关注的话题。社会氛围:讨论活跃而积极十八大期间是新闻报道的特殊时期,其特殊之处在于社会关注的广泛性和社会讨论的敏感性。十八大作为全国性的重要政治事件,作为影响未来政策走向的标志性事件,必然成为媒体、学者和社会各阶
胡泳. “互联网改变中国”杂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4(06):107-108.Abstract
新媒体的风生水起及其深远影响早已超越了大众传播学的框架,对其探讨和研究也不应划地为牢,而需更广阔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角。"笔谈"荟萃新媒体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几位学者的真知灼见,以期读者窥见当代新媒体与社会文化变动不居的壮丽景观及其深刻内涵。
胡泳. 创造者经济与传统管理学的终结. IT经理世界. 2012;(23):26.Abstract
<正>今天,最成功的管理故事都不是公司的胜利,而是对公司的颠覆的胜利。2012年7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制造业的未来在美国而不在中国》的文章,作者杜克大学企业家精神与商业化研究中心主任Vivek Wadhwa预言:"技术进步将使中国的制造业像过去20年里美国制造业那样迅速衰落。"他认为,未来将出现一种"创造者经济",届时大规模生产将被个性化生产所取代。
胡泳. 互联网国际话语权构建的三个维度. 对外传播. 2012;(11):35-37.Abstract
<正>国际话语权属于效果研究的领域,而传播学界一般认为传播效果可从三个维度展开:认知(cognition)、态度(attitude)和行为(behavior)。思考如何构建互联网国际话语权也应从这三个维度展开。如果用一句话通俗阐释,那么互联网国际话语权(亦即互
张学军, 胡泳, 王正扬. 优化电气方案设计提高城镇供水可靠性. 电世界. 2012;53(10):19-21.Abstract
<正>城镇供水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各方通常最关注的是项目所采用的工艺路线及设备选型,而往往忽略了作为配套的电气系统的主接线方案及开关元器件的选型细化。笔者根据实践应用经验,对城镇供水工程配套的电气系统主接线方案及配电设备的选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满足工艺先进、配套合理可靠的前提下,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工程背景河池市自来水公司下属的城西水厂供水能力为30 000 t/d,水源取自地表水及附近地下水两部分。
胡泳. 大数据视角的行为科学. IT经理世界. 2012;(18):27.Abstract
<正>对这些电子踪迹的分析,会不会为人类行为的秘密提供深刻的洞见?随着手机在全球的迅速普及,移动通信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移动性成为生活的核心成分;手机正在变成快速沟通和群体参与的工具;而且,不同的用户群体,比如十几岁的青少年,开始用越来越多的
胡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 新闻记者. 2012;(09):8-13.AbstractPKU 
意见领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互联网上的论辩伦理和交往伦理,尤其是在网上可否推行有效的对话。本文在对"意见领袖"的概念、要件以及微博中意见领袖如何确立并发挥影响力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探讨在中国特定的网络环境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意见领袖。
胡泳. 众声喧哗的时代到来了. 新闻爱好者. 2012;(23):12-15.AbstractPKU 
<正>一种新的信息流动空间的出现关于这本书,首先要从两个我在写书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谈起。2006年,我在央视财经频道打造的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任总编辑,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节目组中。《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6年推出的一档创业选拔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对创业者进行海选,经过层层考核脱颖而出的5名优胜者,最终将获得由风险投资商提供的创业资本。2006年8月3日零时05分,《赢在中国》一名入围3000名的选手在栏目雅虎官方网站(http://win.cn.yahoo.com)留下"生命中最后的博客"后失去联系。这位来自新疆的选手名叫
胡泳.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民主与科学. 2012;(06):70-71.Abstract
<正>治国如治水,因而"堵"、"疏"之争,是治国方略之争,而不是治水方法之争。北大乐黛云教授回忆汤用彤先生,讲过这样一件往事:1957年初,汤老先生有一次提到《诗经》中的一句诗:"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她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汤先生很惊讶,说你《诗经》都没看过一遍,连《诗经》里面这两句最普通的话都不知道,还算是中文系毕业的?乐黛云答是没看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