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易红梅课题组在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上发表论文

五月 7, 2025

近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易红梅教授与合作者在人口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上发表文章,分析性别刻板印象对教育性别差距的影响。论文题为“On the origins of gender gaps in education: stereotype a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博士生黄明星,合作者还包括斯坦福大学Scott Rozelle教授。

尽管早期教育的性别差距普遍存在且对学生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识别造成教育性别差距的因果机制却十分困难。本研究基于对我国安徽省某市5224名五年级学生开展的随机对照实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以下假说:性别刻板印象通过“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加剧了教育性别差距。研究发现,在未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男生的阅读成绩显著低于女生。当通过暗示“女生在阅读方面应优于男生”来唤起性别刻板印象时,男生的阅读表现显著下降,而女生则未受影响。干预对性别差距的影响尽管在统计上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机制分析显示,唤起性别刻板印象引发的焦虑上升可能是造成男生成绩下降的关键原因。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来自性别角色观念存在偏见环境的男生更易受到干预影响。

易红梅教授随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监测中心一行赴四川省调研

十一月 27, 2024

2024年11月25日至11月27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易红梅教授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收入稳定性监测与增收长效机制研究”总课题负责人,随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监测中心一行赴四川省茂县和汶川县进行调研。调研组成员有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监测中心主任陆春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佳鹏等。

调研组在当地召开县级座谈会和村镇座谈会,与县农业农村局、教育局、卫健委、医保局、民政局、统计局等主要部门,以及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组还多次前往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中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其生产生活及收入现状,以及监测对象的识别及帮扶情况。

易红梅教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谈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

八月 2, 2024

近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接受《人民日报》采访,就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问题发表观点。 

高素质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人才队伍。我国自2013年开始高素质农民试点工作,已累计培育900多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尝试新技术,涉足新业态,一批批高素质农民积极拥抱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经营理念,为确保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实施学用贯通培养1万人以上,更好服务乡村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易红梅教授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对促进农业快速增长、绿色发展、提升农业韧性和农户生计公平的影响研究》和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委托项目的资助下,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她结合自身的调查和研究指出,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些地方的农民人才培育工作,存在重培训、轻培养的倾向,缺乏多部门合作,缺乏完整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 

现代农学院易红梅教授召开社科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议

四月 23, 2024

2024年4月23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易红梅教授作为总课题负责人,主持召开了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收入稳定性监测与增收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工作推进会议。子课题负责人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监测中心主任陆春生、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罗仁福、南京农业大学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力、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熊航、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仇童伟及各课题组核心成员共22人参与会议。

在本次会议中,易红梅教授简要介绍了项目目标、任务与推进计划,并提出预期成果和执行要求。随后,乡村振兴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对乡村振兴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介绍,项目各课题负责人也依次介绍了研究计划。最后,经过热烈讨论和交流,会议确定了社科重大项目在2024年的重点推进任务及任务分配。

新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Jgx2IbZbj__WGUNBoNrJTg

易红梅教授受邀参加亚行2024年亚太地区食物安全论坛

四月 12, 2024

2024年4月9-12日,亚洲开发银行农业、粮食、自然和农村发展中心(Agriculture, Food, Na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Sector Office,AFNR中心)在总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了以“投资气候、食物和自然的未来(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climate-food-nature)”为主题的亚太地区食物安全论坛(Asia and the Pacific Food Security Forum 2024)。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受邀线上参加了此次论坛。在“评估农食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健康和福祉”会议上,易红梅教授作了以“数字创新促进农食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健康和福祉的中国经验”为主题的汇报,就中国农食系统的成功经验及所面临挑战、数字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等内容发表了观点。

易红梅教授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谈东北粮食产能提升

三月 23, 2024

    近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就东北粮食产能提升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易红梅教授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比较乐观,口粮的自给率基本实现100%,谷物的自给率在95%以上,但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饲料粮的需求不断提升,产需缺口持续扩大,这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而我国耕地面积有限,未来再从增加耕地面积去挖粮食增产的潜力,空间会比较小。粮食总产量是粮食耕种面积乘以粮食单产,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升粮食产能就需要依靠提高单产。

    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与提高单产的问题上,易红梅教授表示,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不是越大越好,需要“适度”。当规模化经营超过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出现单产下降的现象。这是因为超大规模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利润,即便单产下降,超大规模的经营主体仍能从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来赚取利润,也就失去了提高单产的动力,因此对于规模经营还是要有一定限制。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王宾应邀到北京大学作专题报告

三月 1, 2024

2024年3月1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副司长王宾应邀到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作题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主持,现代农学院党总支书记西鹏、部分新农院骨干教师及学生近30人参加了本次报告。 

王宾副司长从废除人民公社体系、废除统购统销制度、废除农业税制度和推动公共政策覆盖农村等重大历史举措出发,深入阐述了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对农业农村改革进行的艰辛探索。结合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王司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的重大政策进行了脉络梳理,并回顾了农村改革取得的进展。他强调,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问题取得的突破为后续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推动农村改革取得新成就。

专题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会后,王司长还与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

新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qV6KBlU3tOolQQ8RpaAag

北京大学获立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十二月 29, 2023

近日,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陆续公布,北京大学共获立12项(含单列学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项目,主项目包括23个学科类别,另有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3个单列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经费资助额度、竞争激烈性和学术影响力,都位于我国人文社科项目体系的顶端。能够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首席专家及其团队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

北京大学始终注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并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后北大将继续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附立项名单

课题名称

批准号

首席专家

所在单位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收入稳定性监测与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23&ZD116

易红梅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占江一行访问现代农学院

十一月 23, 2023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协同、资源联动,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1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占江一行访问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何艺兵,现代农学院院长刘春明、副院长彭宜本等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郭占江首先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内蒙古是耕地资源富集的宝地、现代畜牧业投资的沃土、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高地。希望与学院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双方在“三农”领域合作。

刘春明对郭占江等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从学院的历史渊源、发展定位、学科布局、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科研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学院进行了介绍。并讲解了高营养水稻的基本情况。

双方就推进校地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一致同意未来在建设基地、搭建平台、开展全产业链条合作等方面加强交流。包括共建北京大学(内蒙古)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集基础理论、产业应用、战略政策为一体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农牧业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聚焦学院研究优势,重点在分子农学、农牧业与发展经济、智慧农牧业、食物安全与健康等领域加强全链条合作,探索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企业为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合作模式,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现代农学院数字乡村课题组与阿里巴巴集团相关企业代表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会

十一月 23, 2023

10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数字乡村课题组与阿里巴巴集团相关企业代表就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首先介绍了数字乡村课题组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研究规划。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副总经理南轩、盒马产业研究院院长原若凡、淘天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左臣明分别对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业务、盒马及盒马村业务、淘天集团助力乡村振兴业务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并提出有待研究解决问题和具体合作需求。与会双方就具体需求开展研讨,初步确定了未来合作方向。会议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易红梅教授主持,参与会议的还有王悦研究员、何煦博士、胡雯博士等10余名课题组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