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11

2011
胡泳. 哈维尔:生活在真实中. 商. 2011;(05):10-11.Abstract
<正>极权主义政制只有依靠否定政治与社会权力的差别,削平公域与私域的界限,以国家认定的假信息的传达和宣传代替自由流动的公众舆论,才可能正常运转。它寻求通过把市民社会完全吸纳进入国家的晶体结构的方式消灭市民社会,令所有的公民都永久性地处于监控之下
胡泳. 有墙的花园里的苹果. IT经理世界. 2011;(20):44.Abstract
<正>乔布斯创造了一个封闭的技术宇宙,拥有哥白尼般的系统完美。但是"有墙的花园"问题也很大。在信息技术产业,有墙的花园(awalled garden)是一个广泛使用的隐喻。在电信和媒体业,它指的是一个运营商或服务供应商控制应用、内容和平台上的媒介(如移动设备)的情形,如果应用或者内容未经批准,将受到严格限制。例如,一个移动运营商会决定开发者提供的哪种应用被采用,开发者如果想让自己的应用被放入设备中或是进入到终端用户手上,迎面就会撞上运营商这堵墙。
胡泳. 奶昔错误. IT经理世界. 2011;(19):24.Abstract
<正>消费看是用一种截然不同的眼光来看市场的很多习惯看上去像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其实它们不过是累积起来的偶然事件。麦当劳想提高它的奶昔销量,因此雇佣了一些研究人员来弄清楚,顾客最关注奶昔的哪种特质。奶昔要做得更稠?更甜?还是更凉?几乎所有研究人员关注的都是产品。然而他们中间有一个叫做杰拉德·博斯特尔(Gerald Berstell)的人选择了忽略奶昔本身,对顾客进行研究。他每天坐在麦当劳里长达18个小时,
胡泳. 反对“网络暴民”这个提法. 视听界. 2011;(05):10-11.Abstract
<正>发表于:http://huyong.qzone.qq.com/社会化媒体并不新鲜。我们回到了人类最习以为常的一种传播方式--口口相传。而今的社会化媒体是利用Web2.0的技术实现了"回归"。社会化媒体和古代的口口相传在内核上是一致的--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无论是通过SNS,还是微博,更多不再是来自传统的大众媒体,而是来自你的朋友、熟人。
胡泳. 从博客、SNS到微博:向过去的回归. IT经理世界. 2011;(18):34.Abstract
<正>很多时候人类容易陷入一种状况:当有些东西被普遍使用以后,我们会忘记它们原来是被发明出来的。今天很多人都写博客,但是忘记了博客本身是人为的发明,里面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这个设计的思路,在博客的发明者看来,一方面它要满足每个人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让每一个博客都突破自身的局限,成为更广泛的博客圈子的一部分。博客的很多功能,比如说链接、永久链接、
胡泳. Facebook的成功难以复制. IT时代周刊. 2011;(24):66-67.Abstract
<正>Facebook是什么?Facebook是一种现象。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由完全不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团体,它还是至今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扎克伯格不无夸张地声称:"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当你将7亿用户的资料整合在一起,不
胡泳. 中国互联网的“江湖化”. IT经理世界. 2011;(24):26.Abstract
<正>操纵者不以为耻,接受者不以为怪.中国互联网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鱼龙混杂的荒诞局面。"网络删帖"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进入公共视野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种现象的危害真正引起大家重视,可能是从三聚氰胺开始的。之后的蒙牛伊利事件令深藏幕后的商业推手——网络公关公司及其"网
胡泳. 阅读的未来. 读书. 2011;(12):63-73.Abstract
<正> 从"敬惜字纸"谈起"读写能力"(literacy)是传播史中经常会被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就是必须能读会写,或者像人们在语言教学中常说的,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读书写字这种行为也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识字,在现代的语境下,意味着一个人有沟通能力,或是能够在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中理解和交流
胡泳. 限娱令、“微博公厕”论与道德恐慌症. 青年记者. 2011;(34):30-32.Abstract
<正>特约专稿SpecialFeature对于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人们担忧;对于微博上的假信息泛滥,人们焦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这些问题的新视角,请看《限娱令、"微博公厕"论与道德恐慌症》。
胡泳. 自由时间的力量. IT经理世界. 2011;(23):28.Abstract
<正>关掉电视的人干什么呢?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用电脑、手机和其他联网设备取代电视。这并非简单的硬件转移,而是用户习惯的重大迁移:人们现在可以一起做很多更有用、更好玩的事情了。克莱·舍基很高产,2008年出版了《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仅隔两年,又推出一部力作《认知盈余:互联时代的
哈丽丝, 胡泳. “单位”网个案与对外传播技巧分析. 中国记者. 2011;(12):122-123.Abstract
为何以"单位"网为代表的这些英文博客和非官方网站在对外传播中有独特效果?外国受众为什么愿意相信这些个人化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报道?这些非官方网站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是否值得我国主流对外传播网站借鉴?本文从内容分析的角度出发,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