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胡泳, 王俊秀(主编).
连接之后:公共空间重建与权力再分配.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胡泳.
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24(04):5-13+126.
Abstract牛津词典把"后真相"(post-truth)评选为2016年度词汇,用来描划"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造成后真相时代来临的原因众多,如技术与媒体的演进、经济与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后现代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全面兴起,但事实的土崩瓦解是最大的原因。事实的坍塌带来一系列后果:真相和客观性的终结、阴谋论的盛行、政治辩论乃至民主的危机。为此,我们需要重建一种基于事实的政治,以发挥"反思和选择"的力量,而摒弃"机遇和暴力"的恶性循环。
胡泳, 郝亚洲.
管理的关键词·管理的任务. IT经理世界. 2017;(06):60-63.
Abstract<正>打破组织的乌托邦,为"知识人"在社会秩序中邀游提供一切指导和帮助。在大部分人眼里,这是一个完全不用讨论的词汇。身处组织之中,就必然要通过"管理"来提升组织运行效率。因此,才会有管理学者之说"管理要对运营负责"。在历史长河中,管理一直被作为工具进行讨论,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从"管理的精神"一文开始,我们希望通过把有关于"人"的内容赋予这个人们眼中的"工具",让管理以思想的形态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事实也足以证明,管理概念的缘起本就是思想成果的延续,它身上肩负的使命远不是"把
胡泳.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悖论. 新闻爱好者. 2017;(03):29-31.
Abstract当代社会面临九大悖论:智慧悖论、工作悖论、生产力悖论、时间悖论、财富悖论、组织悖论、时代悖论、个人悖论以及正义悖论。如果矛盾和令人惊讶的悖论成为未来的一部分,我们不应沮丧,而是应把悖论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加以接受。
胡泳, 郝亚洲.
管理的关键词·管理的精神(下). IT经理世界. 2017;(05):56-58.
Abstract<正>我们如今正处在又一个历史的断裂期,该回归的还没有完全回归,该远离的尚存魅影。画风一转进入工业大生产时代之后,修道院很快就把社会经济中心的地位让渡给了公司,它们依然作为精神中心而存在。公司是理性的代表,信仰被简单化为感性的代表。作为矛盾体的管理之精神被粗暴地肢解,管理更多地被看作技
胡泳, 郝亚洲.
管理的关键词·管理的精神(上). IT经理世界. 2017;(04):70-72.
Abstract<正>"管理"的命运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在建构与解构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张力。这是一个管理界精神涣散的年代。表面上,我们都在追求关于"无序"的认知统一,甚至不惜以把"管理"作为张扬自己具有"改变一切"的决心的工具。但更多的时候,这种张扬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而作出的应激反应,和一些投机分子站在世俗舞台上的表演罢了。人们对移动信息时代的管理新模式趋之若鹜,又显得缺少信仰。商学院还在抱着陈旧的分析工具好吃懒做,围墙之外的资本意识驱动的
胡泳, 范海燕.
数字化生存. 中国信息化. 2017;(02):97.
Abstract<正>《数字化生存》写于25年前。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关于此次新的版本,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吗?在过去的25年中,"本土"并不是由几何结构(比如到地平线的距离)、人口统计学理论(比如人口的数量)抑或是民族疆域来定义的。事实上世界被分成国家早已过时、但却是构成我们过去和现在地缘政治世界DNA的前数字化时代的概念。《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
胡泳.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悖论. 现代商业银行. 2017;(01):85-87.
Abstract<正>人类生命体繁富,脆弱,而其精神感应属性亦超拔寰尘,是为代偿也。此亦通佛教哲理"大干世界,不二法门",有一强,必有一弱,有一弱,必有一强,是为"不二法门"。——《知鱼之乐》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存在着无限的碎片,亦存在着无限聚合的可能。越来越安全,也越来越不安全。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亲密,也越来越孤独。才智的悖论现代企业当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叫做知识,但是这个知识很
胡泳, 张月朦.
网红的兴起及走向. 新闻与写作. 2017;(01):41-45.
Abstract2015-2016年见证了网红的兴起。作为一种网络现象,网红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已存在,但在商业力量一路推动下,网红从偶发行为走向产业化,成为重要的经济"风口"。本文从历时性角度梳理了网红发展史,认为中国网红20年的发展是一个由自动自发到商业策划和利用的过程,而未来网红将走向专业化生产的方向。
胡泳.
尼葛洛庞帝之叹——打造“互联网公地”的探索. 新闻记者. 2017;(01):56-59.
Abstract<正>2016年是《数字化生存》中文版问世20周年。有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这本引领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开山之作,我请作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为中国读者写几句话。他写道,大家总是着眼于有多少关于技术发展的预测是准确的抑或失误了:"但是,与一个真正的、堪称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误判相比,这些只是细枝末节,事实上微不足道。25年前,我深信互联网将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我相信互联网将促进全球共识,乃至提升世界和平。
胡泳, 郝亚洲.
用户乘数:物联网时代的平台属性. IT经理世界. 2017;(Z3):61-64.
Abstract<正>从来没有一种战略是从消费端发起的,直到用户乘数的想法出现。传统经济的窒息点"计算机称雄的时代即将过去。"世纪之交,美国数字思想巨擎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在《通信革命》一书的第一页便言之凿凿地宣判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揶揄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和安迪·格鲁夫,说这帮人可以拿着股票去做些改变世界之外的事去了。因为,技术的潮流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说电脑和芯片技
胡泳.
克服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危机. 现代商业银行. 2017;(17):93-96.
Abstract<正>我们也承认互联网的碎片化让我们变得浅薄了,但我们可能也难以否认,当网络化的知识把所有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时,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巨大文化脉动的喜悦。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你或多或少地认为自己有些知识,仿佛都能嗅到一个巨大的机会——内容付费(或者叫做内容变现)。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今天大部分变现的都不是知识,而是内容。甚至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是:有相当多的知识付费产品可能连内容也算不上。如
胡泳.
世界如此多姿多彩.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33(07):121-126+5.
Abstract链接,而不是容器;多重标签,而不是单纯的意义;混乱,而不是清晰的秩序,这就是我们在知识和智慧体系中所看到的变化。通过网络,我们得以逃离传统的、令人不快的主客观对立的世界,而第一次获得了多主体性。
胡泳.
知识的繁荣与危机. 新闻战线. 2017;(13):37-39.
Abstract知识经由网络连接起来,既会带来知识的空前繁荣,也会造成知识的空前危机。知识从匮乏到丰裕,给我们造成了困扰。解决困扰的方法,也正蕴含在知识的网络化之中——让我们进一步开放知识通道;让我们链接一切;让我们致力于让网络更加智能;让我们教会每一个人如何使用网络。
胡泳.
界限的消失:活在时代的夹缝里. 新闻爱好者. 2017;(06):17-24.
Abstract儿童与成人界限的消失;男人与女人界限的消失;英雄与凡人的融合;工作与休闲的模糊化——我们都是越界人,活在时代更替的夹缝中。这个越界的经验,是世界上无数受技术与媒体影响、身份含混模糊、经历生活与工作流动、感受代际震荡的群体与个人的共有经历。
胡泳.
大数据之后的“大产品”时代. 现代商业银行. 2017;(11):48-50.
Abstract<正>信息只是产品的第一类添加物,第二类添加物是传播。向产品里添加传播听上去有点费解,其实就是确立产品里的传播分享机制,令产品具有传播性。什么是产品?这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作为消费者,你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无一不是产品。但我们还需要一个管理学上的定义。一种说法是,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简言之,是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
戴斯·狄洛夫, 斯图尔特·克雷纳, 胡泳, 郝亚洲.
在太多的组织中,管理阻止人们进行管理. IT经理世界. 2017;(11):57-59.
Abstract<正>管理将会通过必要的再校准,让管理者和组织最大程度地掌握新资源。以最有效和创新的方式管理的组织可能胜过其竞争对手。管理可以是一种竞争优势。上述想法正是伦敦商学院的加里·哈默与朱利安·伯金肖所疾呼的"管理创新"理念的基础。从丰田的精益制造到马来西亚政府所推崇的蓝海战略,各种类型的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和更好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的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提高他们已有资源的表现并找出
胡泳.
个人全球化时代,像三种人那样思考. 编辑之友. 2017;(12):1.
Abstract<正>2011年9月11日,在2011全球网商大会上,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邀请,《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就世界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问题与中国网商分享观念。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记者,曾三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前,他已经是美国公认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世界是平的》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取代冷战的国际体系,因而该书被视为全球化的基本读物。弗里德曼谈到,他与朋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外交政策专家迈克尔·曼德尔巴姆合著了一本
胡泳.
互联网与时代. 新闻战线. 2017;(19):40-42.
Abstract什么是互联网?该如何理解我们日常世界中这个无所不在且熟稔无比的事物?互联网能做什么?哪些是崭新的?它引发了什么新的伦理、社会和政治能力?它使得什么东西过时了,成为问题甚至变得不可能?随着周围的世界不断重组,互联网这个社会-技术组合对构成我们居住之地的许多熟悉的假设以及想象都提出了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