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4
汤一介. 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 探索与争鸣. 2004;(1):2-3+1.Abstract
人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从人类文明升起的第一缕曙光,到当今世界一日千里的现代化进程业已表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力。我国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以其宏观视野,精辟地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当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汤一介. 孔子的智慧 引领人与人之间的困境突围. 中华遗产. 2004;(1):58-59.Abstract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曾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国各民族发生过重大影响。那么,对今天人类社会,以致将来人类社会能否还会有重大影响呢?我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无疑仍会在当今,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这就是说,当今人类社会要
任继愈, 宋蜀华, 李学勤, 汤一介, 叶朗, 李希凡, 萧灼基, 资华筠, 齐勇锋, 刘梦溪.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发言要点摘登.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3):67-73.Abstract
按照中央关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促进文化发展的精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3月31日下午邀请部分在京的艺术学、哲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就“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座谈。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发表了精辟的意见,孙家正部长与大家讨论、交流,气氛热烈。文化部有关司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要点摘编如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7-15.
汤一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科学中国人. 2004;(3):30-31.Abstract
中国传统中,对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特别重视。我国古老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非常重视用人文精神来进行教化了。所谓人文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那么人文精神从何而来?照《周易》看,它是在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人文精神对人们进行教化的宝贵经验,这些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当珍视,例如我国
汤一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2.Abstract
20 0 3年 1 2月 1 9— 2 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 ,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协办举行了“中西文化与人的精神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做了精彩发言 ,本刊将陆续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或提交的论文 ,以飨读者
2003
汤一介.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1):79-83.
汤一介. 用我们的生活方式来保存文化. 中国民族. 2003;(3):11.Abstract
人类的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其民族生活的式样。例如我们吃饭用筷子.西方用刀叉:又如,我们的文字是方块字,西方(例如英文、拉丁文)是用字母拼音写成。我们的建筑有许多是大屋顶.西方的建筑有哥特式的和巴洛克式的等等。这些不同文化的传统都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的文化
汤一介. 我们能否走出“信仰危机”?——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一次会议发言. 开放时代. 2003;(5):135-139.Abstract
“……没有信仰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信仰的人只关心尽可能舒适,尽可能无痛苦地过日子,除此之外他们对一切都麻木不仁。”“只有那些在内心深处存有信仰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或者不如说他的内心向真实敞开了),他不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扭曲真相,因为他没有这样做的个人或者情绪上的理由。”
汤一介. 关于编纂《儒藏》的意义和几点意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5):5-8.Abstract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历来号称“儒”、“释”、“道”三分天下。我国现有《佛藏》、《道藏》而没有《儒藏》。《儒藏》的编纂不仅是为了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的真精神 ,而且也是为了面向世界 ,对当今人类文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汤一介. 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道教. 2003;(6):9.Abstract
各位领导、道长、学者: 大家好! 首先,我祝贺《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中华道藏》在明《道藏》的基础上,对道教经书进行标点、校注,重新排版、录入,并补入了一些原藏未收和最新考古发现的重要道书,在原藏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发展,是一套全新的道教经书总集。 《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是道教文化走向世界
汤一介.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1):79-83.Abstract
1993年 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希望能在不同文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 ,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文提出四点看法 :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 ,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 ,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 ;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文化传统中吸取资源 ,在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 ,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 ;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 ,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 ,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2002
汤一介.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 理论参考. 2002;(3):6.Abstract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会出现一个世界文化新的多元化格局。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里,中华文化应有一个恰当的定位。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并不一定能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在一定
汤一介. 文化交流与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文化研究. 2002;(3):6-14.
汤一介. 文化的互动及其双向选择——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 开放时代. 2002;(4):72-80.Abstract
本文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讨论了文化的互动及其双向选择问题。特别指出今天中国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当将自己文化中的一些合理的东西输送出去,以有利于人类社会之发展、进步。
汤一介. 汤用彤与胡适. 中国哲学史. 2002;(4):95-105.Abstract
父亲于1922年夏获哈佛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经梅光迪、吴宓推荐,接受了东南大学刘伯明校长的邀请,出任该校哲学系教授。时《学衡》杂志创刊号已于是年元旦推出。回国后,父亲即参加了《学衡》,后并被目为“学衡派”。该学派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持批评态度。父亲为《学衡》杂志写了许多文章,而大多是与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史有关的,如《释迦时代的外道》、《印度哲学之起源》、《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等等,并译翻了Edwim waddace所著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
汤一介. 释"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 周易研究. 2002;(6):3-8.Abstract
《郭店楚简·语丛》"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大概是现存最早和最明确表达"天人合一"思想的命题。《易》的"所以会天道、人道",表明"天"、"人"之间的关系实为一内在关系,二者是不离相即的,而西方哲学则以"外在关系"立论。《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探讨"所以会天道、人道"的经典。
汤一介. 儒学的特质和基本精神.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1-7.Abstract
中国儒学 ,以“六经”、“四书”等十三经为主要经典 ,其文化思想体系主要包括 :人文主义 ;道德主义 ;传统主义。“天人合一”、“中庸”、“有为”是中国儒学的基本精神和品质
汤一介, 傅丽. 全球关注的三个人文问题. 学习月刊. 2002;(2):25-27.Abstract
【傅丽】汤老师,您对于哲学以及中国文化的研究有很大成就,就当前来说,您觉得人们普遍关注的这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呢?【汤一介】据我了解,当前在中国以及世界研究的人文学科的范围里,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全球伦理问题。为什么把这个问题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呢?主要是由于在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人们的道德滑坡,比如犯罪率上升、吸毒等问题都在20世纪出现并日益严重,所以就提出了这个全球伦理问题。1993年在美国开了一个宗教研究及宗教领袖的会议,提出了全球伦理问题,主要就是针对社会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各国都召开了各种全球伦理讨论会。中国在1993年以后也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是正式的研讨会是1997年在北
汤一介.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1):66-72.Abstract
中国先秦时期 ,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 ,这里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为典型例子。第一种可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 ,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公羊传》与《梁传》对《春秋》的解释 ;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 ,可叫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 ;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可把它叫作实际 (社会政治 )运作型的解释。尽管每种对经典解释的著作中也会包含其他类型的解释方法 ,但上列三种方法无论如何具有很鲜明的特点 ,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 ,这将是我们应注意的。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