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
研究"海外中国学"的意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1):28-32,42.
汤一介.
研究“海外中国学”的意义.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1):28-32+42.
Abstract2009年9月8日,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互知·合作·分享——首届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与服务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中国等国内外中国学文献资源典藏服务机构、研究机构的近10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国内外中国学文献收藏服务机构和教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海外与本土的中国学研究彼此取长补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汤一介.
我怎样看“文化自觉”. 教师博览. 2010;(12):13.
Abstract《社会观察》: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文化自觉",您怎样看?国学现在是个时尚的词语,您怎样看国学的历史使命?汤一介:"文化自觉"即了解自己文化的来源、历史以及特点,了解它的发展趋势,就是说要了解自己的东西,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
汤一介.
儒学与“和谐社会”建设——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三十周年. 中国社会科学. 2010;(6):27-32+220-221.
Abstract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创刊60年时,中国政治学界能成为概念、方法、理论和思想的生产者和出口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认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世界历史研究最深刻的变化,是实现了从翻译、编译以及一般性地介绍向深入、系统、独立研究的转变,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所体现的学术研究的精神力量和时代风范,对当代中国学术成长具有"根基"和"导向"的意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教授探讨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我们不能在没有文化传统的空地上建设"和谐社会",而要吸收和利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提供思考的路子和有价值的理念。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唐凯麟教授探讨了财富伦理的基本内涵、发展历史及研究财富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当代意义,认为研究财富伦理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自发性所导致的道德缺陷,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从法治与人权的侧面对大学之道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办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统一的大学的理念。
汤一介.
儒学与经典诠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5-12.
Abstract1938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约至该校为学生讲论"国学",后集为《泰和会语》。在《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中说:"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汤一介.
儒学与外来文化的传入. 东吴学术. 2010;(1):33-39.
Abstract罗素在《中西文明之比较》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①在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学"的每一次发展除其自身内在自觉地更新外,都是与我国国内存在的各学派交流中得到发展的,汉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
汤一介.
儒家需要经世致用. 东方养生. 2010;(8):10.
Abstract坚持我们自身文化的"主体性",认真吸取其他民族文化优秀的智慧特别是西方优秀文化的智慧,寻求各民族文化中的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资源。
汤一介.
“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新视角. 学术月刊. 2010;(5):5-9.
Abstract中国学术思想要走向世界,应对"海外中国学"有所了解。"海外中国学"研究涵盖很广,任何属于中国问题的研究都可以包含在"中国学"之中。但一般说来,可以区分为现实意义的研究和学术意义的研究两类。前者可以为解决中国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并为后者提供一些可深入研究的课题;后者则是有长远意义的理论课题和基础性的学术建设。从"哲学"方面来观察,西方一些汉学家近年来研究"中国学"有三个新视角:一是在中国文化中寻求具有某些"普遍价值"意义的思想资源;二是以"迂回与回归"的模式研究"中国学";三是再度重视中国原始经典的研究。这启示中国学者: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积极参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学术文化讨论与建设,努力寻求在各国、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中对人类社会合理发展的资源;不仅要把中华文化中有特殊价值的思想资源贡献给人类社会,还要认真研究和发掘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思想资源。
汤一介.
“命题”的意义——浅说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某些“命题”. 文艺争鸣. 2010;(2):9-11.
Abstract我常想,中西文化的表述形式或常有不同,而这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往往包含在"命题"(proposition)表述之中,从中西文化"命题"表现的不同,或可有益于我们对两种文化的某些特点有所了解。从中国哲学说,对"真"、"善"、"美"虽可有多种"命题"的表述形式,但也许"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一种中国式的特殊表述"真"、"善"、"美"的"命题"形式。因为,"真"应是讨论"人"与"天道"(自然)关系的问题,把"天"、"人"看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