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4
王一川. 专家评点与亮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9):43.Abstract
"给英语降温"这个话题在去年末的时候炒得很热,也引起很大的争议,让学生以这个话题来写作文,很有现实意义,也很考验他们的思辨能力,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庆幸的是,三位同学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能自圆其说,令人眼前一亮。
王一川. 雅正通奇:李衍柱先生和他的五卷文集《林涛海韵丛话》.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15-17.Abstract
作为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李衍柱先生系统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范畴史,清晰地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在典型领域的创见,同时还梳理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引进和探索典型理论的渐进轨迹,收集在《林涛海韵丛话》文集第一卷的《文学典型论》,是这一成就的突出代表。他崇拜真理而又崇尚学术自由,及时提出当代中国文艺界急需应对的一个问题:当代文艺需要理想吗?文集第二卷《文学理想与文学活动》提出了应对方略:理想是人生的希望之光、智慧之光、艺术之光,故当代文艺必须扬起理想的风帆,从经典的高度而击赏当代生活的最前沿风景。他在文艺思想上从不保守僵化,而是以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去加以应对,文集第三卷《重读与阐释——中西美学诗学经典文本解读》、第四卷《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和第五卷《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都记录下这种以雅正思想去吸纳新奇现象的轨迹。在开放时代的多元选择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可以称为雅正;而同时又善于吸纳新潮思想观念,把握新异现象,可以称为通奇。雅正通奇代表了他的文艺思想的总的风格或总的气象。
王一川. 艺术学理论:在体制空间与中西差异中探路——2013年度学科观察. 艺术评论. 2014;(1):7-13.AbstractPKU CSSCI
2013年,是艺术学理论被列为艺术学门类下五个一级学科之一的第三个年头。面对依旧尖锐的质疑和仍然待解的疑团,也怀着对未来的期冀,这个新生的学科继续着自己的探路历程。一、事件与动态说艺术学理论学科处在探路过程中,这意味着它还没有固定的或成熟的学科规范,而需要继续探险和问路。这一旅程也必然包括艺术学科体制的逐步落实和完善。于是,这里就不能不首先提到本年度
王一川. 评刘恪《现代小说语言美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4):200-208.AbstractPKU 
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美学研究还能有新突破吗?如果说,在几年前我还不敢有此奢望的话,那么,现在则找到充足的理由了。我虽然多年前曾对文学语言及语言美学问题感兴趣,也有过一些探讨,写过《语言乌托邦》(1994)、《修辞论美学》(1995)、《汉语形象美学引论》(1999)等著述,还与几位同仁一道合作过《现代文学中的汉语形象》(2012),但自知在此领域的工作是初浅的,至多属引玉之砖,期待来者。如今读到刘恪教授的新著《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感到自己多年的期待终于落到实处,心中对这一果实怀着
王一川. 革命式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引论. 当代文坛. 2014;(1):9-14.AbstractPKU 
改革开放时代及其电影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品格。影片《有话好好说》中赵小帅与张秋生的相互换位及三角结构的自动重复表明,改革开放时代中改革者与革命者的界限绝非始终泾渭分明,而可以角色互换。这启示人们,改革主旋律的深层回荡着多元而复杂的交响:改革的主旋律势必夹带革命的音符及音段。这场改革本身就是带有显著的革命特质的改革,因而属于革命式改革。这种革命式改革正构成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的主调。改革以革命的激进方式进行,而革命又染上改革的守成色调,从而演奏成革命与改革的交响曲。
王一川, 陈旭光, 李道新. 导师点评. 当代电影. 2014;(1):148-149.AbstractPKU 
这次与《当代电影》杂志社合作举办的北京大学首届电影学国际博士生论坛,可谓前年刊学合办论坛的一个升级版,也就是从国内论坛提升到了国际论坛层次,这种刊学合办论坛的方式及其升级首先值得祝贺。来自中国、韩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生们汇聚一堂,相互切磋,本身就令人快慰。参加这次点评工作,我对这届国际博士生论坛有了几点新鲜的印象。首先是聚焦当前。来自东亚多地域的博士生们敏锐地捕捉近年来中国电影热点现象或话题现象,例如青春片、公路片、爱情片等,展开研讨,体现了明确的问题意识。他们的年轻视野守定鲜活的当下电影热点,当然能碰撞出火花来。其次是回放历史。
王一川. 当电影回归时尚本义时——从“现象电影”概念引发的思考. 当代电影. 2014;(2):110-113.AbstractPKU 
"现象电影"应是指表现社会热点现象、票房远超预期、打造新的时尚流的影片。它可以说是时尚电影或商业电影的代名词,表明电影回到其时尚性本义。它可以分为闺蜜、底层梦想、境外超生、留学潮、青春怀旧、文化热点、粉丝等种类,投寄着求助、向外求变、美国确认、偶像崇拜等社会群体心理。当电影回归时尚本义时,电影理论与批评理应回归其对立面,即做电影时尚的批评者。与其继续充当电影时尚的吹鼓手,不如回到原本持守的理性反思桌前。
2013
王一川. 专家评点与亮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21).Abstract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晚上停电的事件。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构思,或书写晚上停电后发生的趣事,或描写停电前后人物的心理变化等等,只要视角独特,能写出自身的独特体验,都可以成为佳作。
王一川. 艺术的隐性权力维度. 创作与评论. 2013;(4):25-27.Abstract
随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被确定为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已经越来越多地谈论起,艺术在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过程中的意义.把此前奉为"审美王国"的艺术转而投放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层面上,这一新角色或新视角对艺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王一川. 艺术史中的社会变化视角及其位移-以中国电影史研究为个案. 当代文坛. 2013;(3):4-10,27.AbstractPKU 
本文拟从社会变化视角考察中国电影史,由此探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视角位移问题.艺术史不过是研究者的主体建构的产物.对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社会革命视角略加调整,以社会变化视角去重新考察中国电影史,从中见出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两种基调的交替演进.特别是应看到革命式改革构成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式演变的主旋律及主视角,意味着以革命的激进方式去实施改革.在当今全球文化经济时代,中国电影史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研究视角需要而且应该寻求突破.重要的不再是是否采取一重视角或多重视角,或所选取视角是否先进或高明,而是是否确实据此视角而获得新的史家洞见.拥有新的史家洞见应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自觉追求.
王一川. 艺术学:独立学门旗不湿?. 艺术评论. 2013;(3):41-44.AbstractPKU CSSCI
2012年,是中国艺术学学科从原有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升级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头,也是中国艺术学界获得新发展的第一个完整年头。回看这一年发展情形,让人不禁想到宋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国家政府部门关于艺术学升门的学术体制决策,宛如掀起一股来势汹涌、波澜壮阔的艺术学发展大潮,给中国艺术学界独立学术上涛头,做翻江倒
王一川. 远未过去的电视时代. 当代电视. 2013;(7):1.AbstractPKU CSSCI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电视的关注度在持续下滑,而与此相反,互联网及相关的博客、微博、移动网络、数字化等新兴媒体领域正在强势地吸引公众目光.相应地,有关"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时代"或"自媒体时代"等说法越来越多,成为社会舆论持续热炒的热门话题.早在几年前,一位眼光敏锐的省级广播电视局局长就宣告
王一川. 文化如风——有关文化软实力的随想. 四川戏剧. 2013;(10):9-11.AbstractPKU 
文化的软实力,就是指不同于强硬实力的柔软实力,也就是柔和的实力、温柔的实力、柔和的权力、温柔的权力、柔婉的实力或柔婉的权力之类,就是说文化应当像风一样运行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文化软实力,正如柔和的清风一般轻抚人们的心田,带给他们以慰藉。谈论文化的软实力,正是谈论文化如风或如风的文化。
王一川, 张慧喆. 文与艺间的“理论旅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访谈. 四川戏剧. 2013;(10):5-8.AbstractPKU 
一、关于学术经历1、您曾提到八十年代是中国艺术学的起点,能具体讲讲您的看法吗?或者这个时期对您本人的影响?●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尚未做正式的学术论证和表达,当然目前只能姑妄言之了。在1985年,随着头一年十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中国艺术界的思想解放达到1949年以来的空前力度和强度,人们的艺术创造活力呈现。有美术界的八五美术新潮、电影界的第五代、音乐界的新潮音乐、戏剧界的实验戏剧和先锋戏剧等,各种艺术思潮风起云涌,相互激荡,蔚为大观,从而为中国艺术学的复兴和体制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特别是1985年到1989
王一川. 旋风中的升降-《尘埃落定》发表15周年及其经典化. 当代文坛. 2013;(5):10-12.AbstractPKU 
重读阿来的《尘埃落定》,发现其被读者经典化的奥秘可能有两点.一是主人公傻瓜二少爷是一位憨而智的艺术形象,具有杂糅与多义性,包含狂人、丙崽、班吉、鲍赛昂子爵夫人及本地藏族民间叙事曲等多重中外文学形象因子,属于中国四川藏族作家阿来对中国文学传统、从而也是中国文学传统对世界文学的一份独特贡献.二是“旋风”在小说中是现代中国的彻底决裂式或摧枯拉朽般的革命世纪的隐喻.旋风是历史兴亡大势即革命大趋势的实际执行者.这部小说在寓言意义上可被视为穿越古今历史迷雾的中国现代革命历史演义,既传达智者的历史反思,又不失对个体悲剧命运的悲悯情怀,其地方性与普世性的交融特点使其有可能在世界文坛释放更强的影响力.
王一川. 时代精神的抽离与变形-从《中国合伙人》看改革时代的文化价值建构. 当代电影. 2013;(7):38-40.AbstractPKU 
看过影片《中国合伙人》,不禁为其对至今尚在进行中的改革开放时代或称改革时代的状况及其时代精神的倾力刻画而感慨,因为它可以轻易唤醒像我这样年纪的中国人对自己曾亲历的改革时代的峥嵘岁月的回忆.其实,细细想来,岂止我这50后,无论是年长于我的30后、40后,还是年轻的60后、70后、80后等,人们或许都可以从这部影片中生发起对自
王一川. 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一九四二》中的人生境界探求. 当代电影. 2013;(1):32-36,202,206.AbstractPKU 
看完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影片《一九四二》,我一时缠绕在那场沉重的苦难体验中而难以脱身,并对其特别的结尾感到兴味浓郁.如果说,整部影片可以被视为一场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的话,那么,这个结尾及其兴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里主要想考察的,就是影片对这场死地上族群生存实验及其结尾的刻画,而这种刻画一旦从人生境界视角去透视,就可显示出一些深长的兴味来.一、族群生存实验的全球性
王一川. 提炼电视艺术中的文化正能量-谈谈当前电视艺术批评. 中国电视. 2013;(2):22-24.AbstractPKU 
电视艺术批评中的学术批评或学理批评形态,可简称学术视评.当前电视艺术批评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提炼电视艺术中的文化正能量.一、面对传媒视评和网络视评的学术视评我们今天来谈论学术视评,
王一川. 平面化艺术潮的超级标本-由《天机·富春山居图》引发的思考. 当代电影. 2013;(8):51-55.AbstractPKU 
看完《天机·富春山居图》,特别是逐一浮现出2012年年底以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中的一幕幕,先前已有的一些零散想法竟一下子连接成了一片.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有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种"家族相似"般的亲缘感,甚至好像在手拉手地交叉着;又好像是从不同山岗上倾泻而下的湍急溪流,到此突然间汇聚成一道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艺术浪潮,它的名字叫平面化电影,甚至可以更为宽泛地说,平面化艺术.正是由于《天
王一川. 革命的浪漫诗人文论家——黄药眠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 艺术评论. 2013;(12):22-26.AbstractPKU CSSCI
当我写下这样一个看似欠通或有重叠之嫌的怪异标题时,我不知道我是否费心费力而又合理地理解了我的恩师黄药眠(1903—1987)先生,但我知道,这正是我凭个人有限水平和眼界所能勉力做到的。我同时知道,即使不是我的这篇小文,也会有更多的人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