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14

2014
王一川. 专家评点与亮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9):43.Abstract
"给英语降温"这个话题在去年末的时候炒得很热,也引起很大的争议,让学生以这个话题来写作文,很有现实意义,也很考验他们的思辨能力,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庆幸的是,三位同学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能自圆其说,令人眼前一亮。
王一川. 雅正通奇:李衍柱先生和他的五卷文集《林涛海韵丛话》.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15-17.Abstract
作为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李衍柱先生系统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范畴史,清晰地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在典型领域的创见,同时还梳理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引进和探索典型理论的渐进轨迹,收集在《林涛海韵丛话》文集第一卷的《文学典型论》,是这一成就的突出代表。他崇拜真理而又崇尚学术自由,及时提出当代中国文艺界急需应对的一个问题:当代文艺需要理想吗?文集第二卷《文学理想与文学活动》提出了应对方略:理想是人生的希望之光、智慧之光、艺术之光,故当代文艺必须扬起理想的风帆,从经典的高度而击赏当代生活的最前沿风景。他在文艺思想上从不保守僵化,而是以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去加以应对,文集第三卷《重读与阐释——中西美学诗学经典文本解读》、第四卷《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和第五卷《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都记录下这种以雅正思想去吸纳新奇现象的轨迹。在开放时代的多元选择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可以称为雅正;而同时又善于吸纳新潮思想观念,把握新异现象,可以称为通奇。雅正通奇代表了他的文艺思想的总的风格或总的气象。
王一川. 艺术学理论:在体制空间与中西差异中探路——2013年度学科观察. 艺术评论. 2014;(1):7-13.AbstractPKU CSSCI
2013年,是艺术学理论被列为艺术学门类下五个一级学科之一的第三个年头。面对依旧尖锐的质疑和仍然待解的疑团,也怀着对未来的期冀,这个新生的学科继续着自己的探路历程。一、事件与动态说艺术学理论学科处在探路过程中,这意味着它还没有固定的或成熟的学科规范,而需要继续探险和问路。这一旅程也必然包括艺术学科体制的逐步落实和完善。于是,这里就不能不首先提到本年度
王一川. 评刘恪《现代小说语言美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4):200-208.AbstractPKU 
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美学研究还能有新突破吗?如果说,在几年前我还不敢有此奢望的话,那么,现在则找到充足的理由了。我虽然多年前曾对文学语言及语言美学问题感兴趣,也有过一些探讨,写过《语言乌托邦》(1994)、《修辞论美学》(1995)、《汉语形象美学引论》(1999)等著述,还与几位同仁一道合作过《现代文学中的汉语形象》(2012),但自知在此领域的工作是初浅的,至多属引玉之砖,期待来者。如今读到刘恪教授的新著《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感到自己多年的期待终于落到实处,心中对这一果实怀着
王一川. 革命式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引论. 当代文坛. 2014;(1):9-14.AbstractPKU 
改革开放时代及其电影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品格。影片《有话好好说》中赵小帅与张秋生的相互换位及三角结构的自动重复表明,改革开放时代中改革者与革命者的界限绝非始终泾渭分明,而可以角色互换。这启示人们,改革主旋律的深层回荡着多元而复杂的交响:改革的主旋律势必夹带革命的音符及音段。这场改革本身就是带有显著的革命特质的改革,因而属于革命式改革。这种革命式改革正构成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的主调。改革以革命的激进方式进行,而革命又染上改革的守成色调,从而演奏成革命与改革的交响曲。
王一川, 陈旭光, 李道新. 导师点评. 当代电影. 2014;(1):148-149.AbstractPKU 
这次与《当代电影》杂志社合作举办的北京大学首届电影学国际博士生论坛,可谓前年刊学合办论坛的一个升级版,也就是从国内论坛提升到了国际论坛层次,这种刊学合办论坛的方式及其升级首先值得祝贺。来自中国、韩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生们汇聚一堂,相互切磋,本身就令人快慰。参加这次点评工作,我对这届国际博士生论坛有了几点新鲜的印象。首先是聚焦当前。来自东亚多地域的博士生们敏锐地捕捉近年来中国电影热点现象或话题现象,例如青春片、公路片、爱情片等,展开研讨,体现了明确的问题意识。他们的年轻视野守定鲜活的当下电影热点,当然能碰撞出火花来。其次是回放历史。
王一川. 当电影回归时尚本义时——从“现象电影”概念引发的思考. 当代电影. 2014;(2):110-113.AbstractPKU 
"现象电影"应是指表现社会热点现象、票房远超预期、打造新的时尚流的影片。它可以说是时尚电影或商业电影的代名词,表明电影回到其时尚性本义。它可以分为闺蜜、底层梦想、境外超生、留学潮、青春怀旧、文化热点、粉丝等种类,投寄着求助、向外求变、美国确认、偶像崇拜等社会群体心理。当电影回归时尚本义时,电影理论与批评理应回归其对立面,即做电影时尚的批评者。与其继续充当电影时尚的吹鼓手,不如回到原本持守的理性反思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