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13

2013
王一川. 专家评点与亮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21).Abstract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晚上停电的事件。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构思,或书写晚上停电后发生的趣事,或描写停电前后人物的心理变化等等,只要视角独特,能写出自身的独特体验,都可以成为佳作。
王一川. 艺术的隐性权力维度. 创作与评论. 2013;(4):25-27.Abstract
随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被确定为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已经越来越多地谈论起,艺术在实施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过程中的意义.把此前奉为"审美王国"的艺术转而投放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层面上,这一新角色或新视角对艺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王一川. 艺术史中的社会变化视角及其位移-以中国电影史研究为个案. 当代文坛. 2013;(3):4-10,27.AbstractPKU 
本文拟从社会变化视角考察中国电影史,由此探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视角位移问题.艺术史不过是研究者的主体建构的产物.对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社会革命视角略加调整,以社会变化视角去重新考察中国电影史,从中见出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两种基调的交替演进.特别是应看到革命式改革构成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式演变的主旋律及主视角,意味着以革命的激进方式去实施改革.在当今全球文化经济时代,中国电影史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史研究视角需要而且应该寻求突破.重要的不再是是否采取一重视角或多重视角,或所选取视角是否先进或高明,而是是否确实据此视角而获得新的史家洞见.拥有新的史家洞见应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自觉追求.
王一川. 艺术学:独立学门旗不湿?. 艺术评论. 2013;(3):41-44.AbstractPKU CSSCI
2012年,是中国艺术学学科从原有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升级成为独立学科门类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头,也是中国艺术学界获得新发展的第一个完整年头。回看这一年发展情形,让人不禁想到宋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国家政府部门关于艺术学升门的学术体制决策,宛如掀起一股来势汹涌、波澜壮阔的艺术学发展大潮,给中国艺术学界独立学术上涛头,做翻江倒
王一川. 远未过去的电视时代. 当代电视. 2013;(7):1.AbstractPKU CSSCI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电视的关注度在持续下滑,而与此相反,互联网及相关的博客、微博、移动网络、数字化等新兴媒体领域正在强势地吸引公众目光.相应地,有关"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时代"或"自媒体时代"等说法越来越多,成为社会舆论持续热炒的热门话题.早在几年前,一位眼光敏锐的省级广播电视局局长就宣告
王一川. 时代精神的抽离与变形-从《中国合伙人》看改革时代的文化价值建构. 当代电影. 2013;(7):38-40.AbstractPKU 
看过影片《中国合伙人》,不禁为其对至今尚在进行中的改革开放时代或称改革时代的状况及其时代精神的倾力刻画而感慨,因为它可以轻易唤醒像我这样年纪的中国人对自己曾亲历的改革时代的峥嵘岁月的回忆.其实,细细想来,岂止我这50后,无论是年长于我的30后、40后,还是年轻的60后、70后、80后等,人们或许都可以从这部影片中生发起对自
王一川. 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一九四二》中的人生境界探求. 当代电影. 2013;(1):32-36,202,206.AbstractPKU 
看完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影片《一九四二》,我一时缠绕在那场沉重的苦难体验中而难以脱身,并对其特别的结尾感到兴味浓郁.如果说,整部影片可以被视为一场死地上的族群生存实验的话,那么,这个结尾及其兴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里主要想考察的,就是影片对这场死地上族群生存实验及其结尾的刻画,而这种刻画一旦从人生境界视角去透视,就可显示出一些深长的兴味来.一、族群生存实验的全球性
王一川. 提炼电视艺术中的文化正能量-谈谈当前电视艺术批评. 中国电视. 2013;(2):22-24.AbstractPKU 
电视艺术批评中的学术批评或学理批评形态,可简称学术视评.当前电视艺术批评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如何提炼电视艺术中的文化正能量.一、面对传媒视评和网络视评的学术视评我们今天来谈论学术视评,
王一川. 文化如风——有关文化软实力的随想. 四川戏剧. 2013;(10):9-11.AbstractPKU 
文化的软实力,就是指不同于强硬实力的柔软实力,也就是柔和的实力、温柔的实力、柔和的权力、温柔的权力、柔婉的实力或柔婉的权力之类,就是说文化应当像风一样运行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文化软实力,正如柔和的清风一般轻抚人们的心田,带给他们以慰藉。谈论文化的软实力,正是谈论文化如风或如风的文化。
王一川, 张慧喆. 文与艺间的“理论旅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访谈. 四川戏剧. 2013;(10):5-8.AbstractPKU 
一、关于学术经历1、您曾提到八十年代是中国艺术学的起点,能具体讲讲您的看法吗?或者这个时期对您本人的影响?●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尚未做正式的学术论证和表达,当然目前只能姑妄言之了。在1985年,随着头一年十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中国艺术界的思想解放达到1949年以来的空前力度和强度,人们的艺术创造活力呈现。有美术界的八五美术新潮、电影界的第五代、音乐界的新潮音乐、戏剧界的实验戏剧和先锋戏剧等,各种艺术思潮风起云涌,相互激荡,蔚为大观,从而为中国艺术学的复兴和体制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特别是1985年到1989
王一川. 旋风中的升降-《尘埃落定》发表15周年及其经典化. 当代文坛. 2013;(5):10-12.AbstractPKU 
重读阿来的《尘埃落定》,发现其被读者经典化的奥秘可能有两点.一是主人公傻瓜二少爷是一位憨而智的艺术形象,具有杂糅与多义性,包含狂人、丙崽、班吉、鲍赛昂子爵夫人及本地藏族民间叙事曲等多重中外文学形象因子,属于中国四川藏族作家阿来对中国文学传统、从而也是中国文学传统对世界文学的一份独特贡献.二是“旋风”在小说中是现代中国的彻底决裂式或摧枯拉朽般的革命世纪的隐喻.旋风是历史兴亡大势即革命大趋势的实际执行者.这部小说在寓言意义上可被视为穿越古今历史迷雾的中国现代革命历史演义,既传达智者的历史反思,又不失对个体悲剧命运的悲悯情怀,其地方性与普世性的交融特点使其有可能在世界文坛释放更强的影响力.
王一川. 平面化艺术潮的超级标本-由《天机·富春山居图》引发的思考. 当代电影. 2013;(8):51-55.AbstractPKU 
看完《天机·富春山居图》,特别是逐一浮现出2012年年底以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中的一幕幕,先前已有的一些零散想法竟一下子连接成了一片.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有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种"家族相似"般的亲缘感,甚至好像在手拉手地交叉着;又好像是从不同山岗上倾泻而下的湍急溪流,到此突然间汇聚成一道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艺术浪潮,它的名字叫平面化电影,甚至可以更为宽泛地说,平面化艺术.正是由于《天
王一川. 革命的浪漫诗人文论家——黄药眠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 艺术评论. 2013;(12):22-26.AbstractPKU CSSCI
当我写下这样一个看似欠通或有重叠之嫌的怪异标题时,我不知道我是否费心费力而又合理地理解了我的恩师黄药眠(1903—1987)先生,但我知道,这正是我凭个人有限水平和眼界所能勉力做到的。我同时知道,即使不是我的这篇小文,也会有更多的人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王一川. 个人解放与社会守成的悖谬--我看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离婚". 艺术评论. 2013;(10):109-112.AbstractPKU CSSCI
一对不般配但又善良的老年夫妻,在亲生独子鼓励下,在恩怨近40年后风风光光地离婚了,并都再去寻找真爱。这果真就代表个人解放与社会进步吗?38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我的父亲母亲》(编剧赵冬苓,导演刘惠宁,演员陈小艺、辛柏青、冯远征、王馥荔、曾黎、罗京民等)在最近的荧屏播放中吸引了观众注意力,特别是结尾处设置的"离婚"及改嫁的新异情节,引起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和争议。当我试图琢磨这部戏透露的信息、特别是其中"离婚"情节的意义时,编剧赵冬苓女士向媒体披露的编剧意图,引起了我的注意:"很多电视剧无论怎么闹最后都是复合,我觉得这是对人性的泯灭和压抑。剧
王一川. 公众复杂心态的影像缠绕——影片《全民目击》中的三重意义. 当代电影. 2013;(11):47-49.AbstractPKU 
观看影片《全民目击》,心理上经历了一次从期待司法公正到礼赞亲情卫护的明显转变,为一位开初以为是当代恶霸的富豪为救爱女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打动,由此不难领略到编导的一番良苦用心之所在。影片讲述孙红雷饰演的大富豪林泰的明星未婚妻杨丹惨死在地下停车场,而林泰的独女林萌萌是唯一的犯罪嫌疑人。由郭富城饰演的检察官童涛组成的控方力图将真凶绳之以法,从而捍卫司法尊严,求取社会公正。
王一川. 涵濡中的中国文艺理论长时段. 中国文学研究. 2013;(4):5-9.AbstractPKU CSSCI
在涵濡理论基点上综合布罗代尔的"长时段"概念、梁启超的三个中国之说和许倬云的五个中国之说,可形成观照中国文论涵濡进程的四时段阐释框架:第一段是中原的中国文化与文论,是指秦统一前在夏商周三代(含春秋战国)涵濡的中国文化与文论;第二段是中国的中国文化与文论,是指秦汉两代的中国文化与文论;第三段是亚洲的中国文化与文论,是指魏晋南北朝到清代的中国文化与文论;第四段是世界的中国文化与文论,是指自晚清中国被纳入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以来至今的中国文化与文论。这种考察可给中国文论研究带来新眼光。从涵濡视角考察中国文论,意味着把后者视为中国自我与外来他者持续涵濡的产物。从文化涵濡过程考察中国文论,要求把文论同更为宽厚的文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确认中国文论既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又是它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特质的组成部分。
王一川. 高素养文化公民的养成园-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 北京社会科学. 2013;(1):17-20.AbstractPKU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高素养文化公民的培育以及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包含相互交融的四个子系统:校园文化价值系统、校园文化体制系统、校园文化传媒系统和校园文化符号系统。校园文化的特征表现为特、精、传。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以非强制而令人愉快的方式濡染学子的文化心灵,使他们养成始终不渝地向往人生更高境界的文化自觉习惯。
王一川. 《中国合伙人》影片分析:时代精神的抽离与变形-从《中国合伙人》看改革时代的文化价值建构. 当代电影. 2013;(7):38-40.AbstractPKU 
看过影片《中国合伙人》,不禁为其对至今尚在进行中的改革开放时代或称改革时代的状况及其时代精神的倾力刻画而感慨,因为它可以轻易唤醒像我这样年纪的中国人对自己曾亲历的改革时代的峥嵘岁月的回忆.其实,细细想来,岂止我这50后,无论是年长于我的30后、40后,还是年轻的60后、70后、80后等,人们或许都可以从这部影片中生发起对自己曾经的特定岁月的回忆.
王一川. 百年中国现代文论的反思与建构. 文艺理论研究. 2013;(1):62-67,75.AbstractPKU 
本文是对百余年来中国现代文论的一次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提出中国现代文论留下了历史经验:以中化西、以今活古、个群相融、上下通贯、物先于心、思艺共生并侧重思想内容、内在知识制度与外在知识制度保持适度张力。本文认为现代文论还留下偏向思维定势、思先于在定势、过度挪用定势、闭关排外定势、以制抑学定势等教训,进而主张在充分借鉴上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21世纪中国现代文论独特品格的建构,为此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坚持以中化西的思想路线,弘扬以今活古的思想原则,灵活处理个群关系,加强以雅导俗,既重物质现实而又趣味高远,形式配合思想,知识制度保障学术健康发展。
王一川. 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发生与演变. 文艺争鸣. 2013;(7):6-14.AbstractPKU 
从涵濡视角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是一次新尝试.这一新尝试意在把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视为中国自我与外来他者之间持续涵濡的产物.希望这次新尝试能切实见出一些新东西来.一、涵濡理论涵濡(acculturation),也可译濡化、涵化、文化涵化或文化变迁等(1),来自人类学,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