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易红梅教授课题组前往湖北调研制造业转型升级、技能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十一月 23, 2023

10月19至26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教授带队到湖北省调研产业转型升级与技能人才培养。调研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访问学者贾铖、博士后何煦、博士生饶思航、博士生黄明星和研究助理邹曦。

课题组首先与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座谈,了解了武汉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总体规划与进程;并先前往武汉市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和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鼎汇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人事部门负责人和一线工人开展了访谈,重点了解了两家企业智能化设备应用的过程、驱动与限制因素,以及转型升级对中低技能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群体、以及对非重点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需求与变化等。

课题组还前往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学院和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学校招生就业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学生辅导员及学生开展了访谈。重点了解了学生的生源类型(城乡)、成长经历、就业偏好、择业过程、就业考虑因素,以及学校负责人对高质量就业的认识、学校的专业招生结构与变化趋势、主要就业指导和帮扶政策措施等。期间,调研组还前往黄冈市罗田县和团风县调研了数字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大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就业期望等问题。

易红梅副教授入选2022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年度学者

八月 24, 2022

    8月20-21日,2022年“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布了2022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年度学者名单并成功举办青年专场暨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易红梅副教授入选“2022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论坛年度学者”。一同入选的青年学者还包括华中农业大学李剑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唐建军副教授、中南大学汪阳洁副教授和江西财经大学潘丹教授。

梁潇、易红梅副教授合作文章在CER上正式发表

八月 6, 2022

    青年人失业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可能让青年人就业雪上加霜。我国为了遏制疫情的扩散采取了严格的封控措施。封控限制了各地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对全国的就业情况产生了负面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是我国年轻一代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新冠疫情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群体之一,但他们却极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评估了新冠疫情对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全职就业、月收入以及工作时长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20年1月(疫情爆发前)及2020年7月(疫情爆发后)对六个省份中等职业院校2016届毕业生进行的两期追踪调查。我们使用受访者在疫情前生活或工作的地理位置信息将其劳动力市场表现和当地卫健委提供的区县确诊病例信息进行匹配,利用疫情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识别新冠疫情对中职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因果影响。具体而言,我们根据毕业生疫情前所在区县的平均确诊病例数量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处理组(疫情高强度地区)和控制组(疫情低强度地区),然后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估计因果效应。

易红梅副教授国自科面上项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研究”在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

三月 18, 2022
   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提升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研究”(2016-2019),在2022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组织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会上,被评为“优”。 

       近些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中职教育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易红梅副教授主持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提升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研究”项目利用实证数据对我国实施的一系列中职教育质量提升政策在提高中职教育质量上的实际影响进行了评估。

易红梅副教授做客“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直播

九月 23, 2021

      9月23日上午10点,2021星火行动·大国农情推出“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直播,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带领观众领略祖国各地田间地头不一样的风光。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红梅作为节目特邀专家之一参与了直播活动。直播展示了湖北、陕西、江苏、河南、贵州五个省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