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14
蔡洪滨, 陈玉宇. 走出传统式“调结构”误区. 当代社科视野. 2014;(4):36.Abstract
传统式"调结构"的理论误区反思二十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我们不能再一味强调"加大力度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而是应当重新审视经济结构调整的逻辑。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运行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很多经济结构并不是想调整就能调整,想调整到什么比例就能调整到那个比例的。调整转变是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来促进的,而不是靠鼓励投资于高技术产业便可一蹴而就,甚至由政府越俎代庖,赤膊上阵。
蔡洪滨, 陈玉宇. 走出传统式调结构的误区. 学习月刊. 2014;(5):34-35.Abstract
"调结构"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讨论和实践的主线之一。但是,对于"调结构"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实践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在当前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启航的时刻,厘清"调结构"的内涵和本质,走出传统式的"调结构"误区,是保证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蔡洪滨. 中国经济不需要再平衡. 商界(评论). 2014;(4):29.Abstract
现在所谓的投资过多、消费过低,是一个错误判断。刺激消费、抑制投资的所谓再平衡也不是中国经济现在最重要的工作。长久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受到很多批评,早期批评集中在内需和外需之间的比重。现在,又是内需投资过多,需求太少。但中国经济失衡,所谓投资过多、消费过低是一个错误判断。做这些判断的人,对中国统计数据到底是怎样的,到底这个统计数据跟国际统计数据可不可比,完全没有了解。先说消费过低,中国消费严重被低估。如果按照国际可比口径来算最重要的住房消费。美国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20%,占GDP14%,中国是8%和3%,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中国的等价房租是房屋的历史价格50年折旧乘以2%,12年前统计局就开始这么算。但中国房价上涨很快,而且城市居民的住房自有率80%,在国际上非常高。把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中国房屋消费被严重低估。
蔡洪滨. 市场化国家不定经济增长目标. 英才. 2014;(5):80.Abstract
如果真正了解市场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不应当非要有一个年度增速目标。真正市场化的国家,政府是不去定下一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如果一定要有年度增长目标,这个目标的定法也要做改变。现在是,中央政
蔡洪滨, 陈玉宇. 调结构不能取代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 当代贵州. 2014;(5):51.Abstract
"调结构"概念长期被泛用,容易掩盖经济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指标比例上,使我们在数字上做文章,难免忽略对经济问题的深刻分析。更重要的是,调结构往往取代了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很多亟需推动的改革踏步不前。
2013
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 蔡洪滨, 李波, 林赞, 伍戈, 徐林, 席钰, 袁力, 周诚君. 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金融研究. 2013;(5):114-125.Abstract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同时明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当前应该充分认识到城镇化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现有土地制度方面的制肘,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土地供应不足,政府过分依赖卖地收入,助推了高房价,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激化。新型城镇化形势下需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地产税;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转变粮食自给观;加强环境保护;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等。我们应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实现有动能、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尊重特大型城市和功能性城市的自身发展规律,对城镇化不搞一刀切。城镇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
蔡洪滨. 新型城镇化应是改革战略. 中国产经. 2013;(5):26-27.Abstract
新型城镇化应当是系统改革战略,而不仅仅是增长和发展战略.应当以城镇化为契机,扭转过去政府命令和主导的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城镇化发展打面的基础作用.这样一来,经济结构的问题将迎刃而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将水到渠成.城镇化将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蔡洪滨.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中国. 经济科学. 2013;(6):8-10.Abstract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决定》对中国未来改革任务的阐述是全面和深入的。首先,三中全会从经济、政治、
蔡洪滨. 关于民生及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 群言. 2013;(2):10-12.Abstract
近年来,民生及分配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里我谈几点看法。首先,合理的预期管理对民生和分配政策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提升政策的认可度和政府公信力方面,预期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在民生和分配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多做少说,而不是多说少做。如果说得多而做得少,容易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形成不切实际的预期,也会造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对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对寻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发展路径是不利的。在民生和分配问题上,如果政府
蔡洪滨. 城镇化不是拉动内需的应急猛药. 理论学习. 2013;(8):30-31.Abstract
真正的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引起的一个现象,市场引导的城镇化能够反哺经济发展,但绝不是人为城镇化就能拉动内需."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热点"是非常错误的理解.如果简单把人圈在一起就能促进经济增长,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就非常简单了.拉动内需的增长与城镇化长期趋势完全不同,不能从提振经济出发,用简单的应急想法来发展城镇化.应以城镇化为核心,系统性地设计一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真正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城市化是指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
2012
蔡洪滨. 中国为什么创新这么难?. 中国制衣. 2012;(3):10.Abstract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于这种思想交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真正要创新就要有足够多的思想平等交流这就要有文化基础打破层级制和等级制.我们说苹果的伟大这个过程并不是乔布斯一个人闭门造车出来的.乔布斯自己的伟大不是他想出来这些技术细节而是他对各种idea有各种判断力然后能把不同的idea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技术完美结合的产品.
蔡洪滨. 中国经济学如何进行理论创新. 人民论坛. 2012;(8):54-56.Abstract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同时产生很多重大的问题值得研究,这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金矿",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静下心来去研究.
蔡洪滨. 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与展望-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群言. 2012;(2):4-7.Abstract
2011年10月,《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正式发布,为科学城的未来描绘了美好前景.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把愿景变成现实,任重而道远.为此,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与展望-21世纪的科技产业与文化"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如何实现科技产业发展与文化教育发展相结合等主题进行探讨,为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献计献策.现将部分发言编发如下.
蔡洪滨. 为什么在中国创新这么难. 现代国企研究. 2012;(3):62-63.Abstract
中国人比较重视交往,花费很多时间在建立关系和培养感情上,但是并不特别重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最近英国《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评论说中国曾经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现在是造假大国和违反知识产权的避风港,中国在世界人
蔡洪滨. 责任,社会价值和工商学教育. 北大商业评论. 2012;(11):34-41.Abstract
《北大商业评论》创刊100期.蔡洪滨院长特为本刊撰稿《责任.社会价值和商学教育》.文章阐述了机械主义市场经济出现的价值观危机.特别对当下商学教育进行反思.并提出商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为企业培养人才、为社会贡献智慧.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观提升并举.在浮躁之风蔓延的当下,文章恰如其分地戳中了中国商学教育的要害.目前,商学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浮躁的潮流中不迷失、保持清醒.甚至还要做到适当地反潮流.否则.商学院只沦为关系圈、人脉圈.失却了商学教育的本质,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深度发展.商学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过往,思想的引领者多数都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以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会有更多的伟大的思想家.来自于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这是商学教育的一个重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价值观的积淀.
蔡洪滨. 如何拉动内部消费需求. 新世纪周刊. 2012;(5):56-57.Abstract
中国的内部消费需求不足,缘于消费需求和供给不匹配,解决之道在于建立整合高效的国内统一市场
蔡洪滨. 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群言. 2012;(2):4-7.Abstract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二五规划又把它提到了经济转型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关村是中国创新的标志和标杆,如果它做不好,那么中国的创新就一定没有做好.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研讨中关村科学城
2011
蔡洪滨. 最可怕的不平等是什么. 中国企业家. 2011;(Z1):38-40.Abstract
近十年,有各种现象表明社会流动性有下降的趋势,例如出现了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现象。最可怕的问题是不平等固化在代际之中,成为长期的不平等
蔡洪滨. 维持高社会流动. 新世纪周刊. 2011;(13):70-71.Abstract
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当一国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的门槛之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人均GDP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长期停滞在某一个中等收入水平.
蔡洪滨. 健康、医疗与民生. 群言. 2011;(1):10-12.Abstract
健康、民生与发展健康是民生之本,它是个人在生活中最优先的目标,也是人们创造和享受人生的根基.如果失去健康,财富、地位、感情等等追求就没有了现实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所谓的用健康指标调整之后的发展指数.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