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郭建宁.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红旗文稿. 2007;(4):20-21.
Abstract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不是没有矛盾的过程.我们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巨的国内改革攻坚,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现期".应当看到:我国的生产力还
郭建宁.
试论和谐文化. 理论视野. 2007;(3):34-36.
Abstract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该文探讨了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现代理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辩证思维等重大理论问题.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郭建宁.
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当代思考——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4):38-43.
Abstract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如何结合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变化着的实际,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研讨与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难度、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从50年前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本文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贡献与局限,分析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未能在实践中落实的原因,探讨了"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个概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7;(1):35-38.
Abstract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该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学习月刊. 2007;(20):1.
Abstract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主题。而提出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与论述,立意高远,富有创意。那么,应当如何来认识和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7;(3):5-11.
Abstract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自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郭建宁.
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创新. 2007;(1):83-86.
Abstract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该文首先探讨了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与利益协调机制,接着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然后论述了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郭建宁.
关于和谐文化的思考. 新长征. 2007;(1):9-11.
Abstract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郭建宁.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12-16,81.
Abstract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从文本依据、精神内涵、理论层面、文化意蕴、学科建设和当代视野等方面对此进行阐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郭建宁.
传统“和”文化与现代新思维——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理论参考. 2007;(2):26-29.
Abstract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06
郭建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视野. 2006;(4):25-28.
Abstract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该文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基本特点、突出问题和深层原因;最后强调要提高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郭建宁.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学习与实践. 2006;(6):122-126.
Abstract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建设,在中西、横向、空间、国际方面主要是处理好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的关系,在古今、纵向、时间、国内方面主要是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我们要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
郭建宁.
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当代思考. 理论视野. 2006;(2):18-20.
郭建宁.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当代思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5):16-21.
Abstract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探索的难忘经历和重要遗产.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成果,比如关于以苏为鉴,关于统筹兼顾,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思想,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轻视这些资源是不足取的,当然仅靠这些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应对,新的举措.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
郭建宁.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15-19.
Abstract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探索的难忘经历和重要遗产.毛泽东关于以苏为鉴,关于统筹兼顾,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轻视这些资源是不足取的,当然仅靠这些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应对,新的举措.
郭建宁.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11-16.
Abstract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两者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既不能离开发展去片面追求社会和谐,也不能只顾发展而无视人们对社会和谐的愿望.要努力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应当成为我们的价值理想和不懈追求.
郭建宁.
当前文化研究若干前沿问题论析. 河北学刊. 2006;(3):148-153.
Abstract在当前的文化讨论中,关于文化多样性、和谐文化和振兴国学三个问题尤为令人瞩目.其中,文化多样性关涉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选择问题,和谐文化涉及到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问题,振兴国学关涉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该文对这三个当前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分别展开论述,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郭建宁.
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和党的执政理念的思考.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1):33-38.
Abstract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如何结合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变化着的实际,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研讨与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难度、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该文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贡献与局限,分析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未能在实践中落实的原因,提出逐步用"社会矛盾"的概念替代"人民内部矛盾"的表述,分析了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特点,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并进而认为,从50年前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郭建宁.
传统"和"文化与现代新思维-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习论坛. 2006;(10):24-27.
Abstract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传统的"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郭建宁.
传统"和"文化与现代新思维-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学术研究. 2006;(11):32-36.
Abstract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该文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文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