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王博教授为司局级干部阐述“道家的精神气质”

九月 24, 2012

9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廖凯原楼)437教室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作了《道家的精神气质》的专场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明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的240余名司局级干部参加了学习。

【从未名湖到日月潭•声音】王博:在学术交流中建立“立体式的联系”

五月 11, 2011

编者按: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学人绵延的情谊。一纸热情的邀请,拉近了两岸大学间的距离。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率领百人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期间,北京大学在台湾大学隆重举办“北京大学日”系列活动,并参访中研院、成功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高雄)、东海大学等台湾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多项交流合作协议,拜会台湾友好人士与机构。此外,北大学生艺术团的40名同学还将在台举行4场文艺演出。此次访台,无论是在人员规模、活动层次还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际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为两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信在友好与互利的氛围下,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将结出新的硕果。

在这个清新的初夏时节,愿北大之行带去燕园学子的问候,满载着交流合作的成果,将宝岛的情谊带回燕园,带到北大师生身边。

近日,北大新闻网记者对话参加此次台湾之行的部分学者,与他们就两岸学术交流的回顾与期待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王博:在学术交流中建立“立体式的联系”

【2010北京论坛】专访北大教授王博:于“混沌”处探索生命空间

十一月 6, 2010

11月6日上午,“2010北京论坛”移师北京大学英杰文化交流中心,其中以“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为主题的哲学分论坛引人关注。上午的哲学讨论分别以“全球化时代的西方文明”、“全球化视野下的东方宗教”为主题,“全球化”已然成为各学者进行对话的首要语境,而热议此话题的8号会议室也成为一个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空间。在会议上,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王博教授发表了《混沌与宽容》的主题演讲,他从道家思想出发,对其中关涉的混沌、包容、生命等关键词进行了阐释。在与记者的对话过程中,他深沉而不失灵动的思想言说令人印象深刻。

记者:首先请您对“混沌”一词进行题解式的阐释。您引用源自道家思想的“混沌”为题,是为了体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吗?这个“混沌”的当代性意义是怎样的?

继先哲之学,开未来之路——哲学系王博老师访谈(一)

九月 28, 2010

摘要:王博老师讲授“庄子”非常受同学的欢迎,教室里往往是水泄不通。那么“庄子哲学”的魅力在什么地方?王老师在解读、授课上有什么特色?在这篇访谈中,王博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并对如何焕发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生命力,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分三个大部分:一是对庄子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二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面临的自我更新问题和现代学者所做的努力;三是王老师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上的感悟与体会。

 

一、庄子哲学:生命、生存与生活

记者:非常感谢王老师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您对道家哲学有深入的研究。道家的学说微妙玄通,对很多人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有一层飘忽、神秘的色彩。今天我们斗胆想请您介绍一下您对道家哲学思想的解读与理解。

继先哲之学,开未来之路——哲学系王博老师访谈(二)

九月 28, 2010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记者: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毕竟是属于两千多年前农业社会的思想成果。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从工业社会走到信息社会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吸收古代智慧的合理成分?

王老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经常会问的问题。两千五百年前的东西现在还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两千五百年的时间不算短,世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我们要问一句,在所有的变化之外,或者之后,有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有没有一个不变的结构?现在社会是“日新月异”,与几十年前相比,都有“翻天覆地”的感觉。但我在读《老子》、《庄子》,读《论语》、《孟子》的时候,总能读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怎么来的?我觉得,生活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我与古人对世界的感觉具有某种相似性,有某种相通的地方,比如在政治制度之中,权力的两端仍然是统治者和百姓,这样的基本结构就注定古人深邃的思考仍然会有现实意义。

生命的学问——哲学系王博老师《先秦哲学专题》访谈

六月 23, 2010

《先秦哲学专题》是本学期王博教授面向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限选课,每周2个学时。王老师以庄子哲学为中心,通过对《庄子》内七篇的文本细读和精彩发挥,不仅让学生对庄子有了全新的了解,也能让他们对先秦哲学的主题和脉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王老师的授课“不同凡响”,无论是精心编排的授课内容,还是出自天分的讲授风格,都会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对庄子心神领会,所以,王老师的课上总会有那么多慕名而至者,早早在教室中占位听课。我们采访了听过王老师课的四个学生:胡翔(2008级哲学系本科生)、于文博(2007级哲学系本科生)、刘增光(中国人民大学2009级中哲博士)和王玉彬(2009级中哲博士)。他们对王老师的授课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