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14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 外语学刊. 2014;(3):44-50.
2013
胡壮麟. 我国认知符号学研究的发展. 当代外语研究. 2013;NULL(2):6-10,77.Abstract
2005年,我国有关认知符号学的研究表现为认知语言学+皮尔斯符号学的形式,两年后,才以认知符号学的名称正式出现,比国外晚了12年。那时,我国学者才开始接触国外认知符号学研究的先驱者论著,如Daddesio,Brandt,Thom,Stjernfelt,Bundgaard等欧洲学者。此后,我国学者开始从事认知符号学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如隐喻和象征化、符号生成的认知步骤、幽默理解、礼貌话语的解释、指示中心等。另外,有的学者将认知符号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和教学,如文学分析、口译者的思维风格、灾难类象征符号、建筑等。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超学科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NULL(3):1-5.Abstract
本文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超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工作.首先介绍Halliday从西方智力史的角度探讨了超学科研究的主题思想和复杂性,这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理论具有一致性.然后描述在教育语言学方面,Halliday有关语法、语言规划、学习方式、外语教学和特殊用途英语的观点;继而介绍Hasan有关学习理论中语码和知觉的认识和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两种学习方式,以及Martin和他的合作者在语言、知识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
胡壮麟. 谈《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外语教育. 2013;(2):70-74,81.Abstract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是黄国文和辛志英合编的论文集.本文对此书进行了评介.笔者逐章进行了介绍点评,首先说明每章的内容,在点明该书作者的主要观点的同时,也对部分有待商榷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引起作者的关注.
2012
胡壮麟. 人·语言·存在-五问海德格尔语言观.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6):803-814,959.Abstract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现象学、解释学等视角重新审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学术传统,并提出人从属于语言的观点,受到许多当代西方哲学家的重视.但海德格尔在论述他的语言观时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就其行文深奥难懂、将词的原本意义作为论证的准则、语言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天、地、神、人中的神的含义,以及自然语言与人的语言如何统一提出询问,有的试图给以一定的回答.
胡壮麟. 认知文体学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异同.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2):163-172,318.Abstract
本文扼要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起来的认知文体学及其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对认知文体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及其与其他学科(如认知诗学、认知修辞学、认知叙事学、文体学或文学文体学)的关系讨论得还不够清楚.本文试图对这些学科的异同进行梳理,重点放在差异上.
胡壮麟. 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 当代外语研究. 2012;(7):3-8,76.Abstract
本文在扼要回顾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后,认为Martin发展积极话语分析的基本思想不是以积极话语分析取代批评话语分析,而是强调两者的互补性.这表现在他对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现实的CDA与虚拟的CDA、解构与建构、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坏消息与好消息等关系的论述上.最后本文提出在取材和分析时要奉行实事求是和提防虚假信息出现的原则.
胡壮麟. 超学科研究与学科发展. 中国外语(中英文版). 2012;(6):1-1,16-22.Abstract
1多学科性、学科间性和跨学科性 现代科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学科概念的确立和新学科的日益增多。不仅如此,学科与学科之间互动,出现各种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就国内学术界对不同学科间关系的讨论一般是围绕“交叉学科”进行的(金哲,1994)。作者本人(2007)也曾从“跨学科性”进行讨论,现在看来比较肤浅。所幸蒋逸民(2009)曾发表的题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形式的超学科研究”一文系统全面,醒人耳目。现将我目前的认识作一汇报。
胡壮麟. 《八十回眸》自序. 中国外语. 2012;(2):12-16,22.Abstract
在朋友、学生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提示和鼓舞下,2012年3月我将虚岁80,希望有些动作.经商定后,钱军教授和十年前一样,负责约稿编一本纪念性的论文集,我自己则表示一个心愿,希望亲自编一本基本上能反映我80年成长过程的诗文集或杂文集.
2011
胡壮麟. 谈中国外语教育30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4):1-7.Abstract
2009年我曾写过《我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有感》一文.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且前30年中我在1954-1972的19年中不在高校工作,对一些问题不是很有把握.这次天津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语言研究和外语教育研讨会"给了我机会,把有关话题集中在后30年,即改革开放后的30年,并能对一些问题与参加会议的高校教师和同学交谈商讨.
胡壮麟. 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 符号与传媒. 2011;(2):31-40.Abstract
标题中的"小品"指一种多模态的幻灯片文本,一般网络文化研究者称之为"超文本".但"小品"只是多模态超文本中的一种,在网络上很常见,很受欢迎.本文试图用语言符号学分析这种"小品"的特点,并在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框架内予以进一步的探究.
胡壮麟. 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 外语教学. 2011;(4):1-5.Abstract
多模态性的研究旨在说明人们在表达意义时对不同符号特性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不同符号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多模态小品在本世纪开始流传.所谓多模态小品,是作者借用"小品文"的概念命名的,即生动活泼的说理抒情的短篇散文或作品,但它是多模态的.这些小品中的模态有不同的组合,如文字、乐曲、图象、动作.对同一语篇意义的表达可以采用不同模态.这些模态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同步使用.在多种模态同步使用的情况下,其中一至二种模态是主体的,其余模态起陪衬作用.人们从一种模态发展为更多地使用另一种模态,这与社会进程是分不开的.
胡壮麟.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1):2-8.Abstract
近年来汉语界对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本位"理论出现不少评述.本文在简单回顾"本位"概念出现的历史和界定之后,对"本位"的理解和对有关理论模式的评估提出以下现点:要明确讨论的基础是句法学、语法学,还是语言学或广义语法学;对语言"本位"的不同理解和选择也是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之 一;从中西方语法研究中有关"本位"的讨论可以发现"本位"是语法研究中对切入点的选择;"本位"研究已从句法范畴向广义语法学发展;对"本位"的讨论不仅是汉语语言学的命题,也是普通语言学的命题;从层级式知识结构和水平式知识结构的关系讨论"本位"研究的积极意义.
胡壮麟. 谈程雨民先生语言研究的基本轨迹-庆贺程雨民先生八五华诞. 当代外语研究. 2011;(9):1-4.Abstract
程雨民教授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的外语及语言学教学与研究,深研笃思,格物求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程先生就翻译了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论文,发表了研究俄语动词的论著(《俄语动词命令式》、《俄语动词假定式》等).七十年代末期,程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述英语语体的文章,
胡壮麟. 发展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研究——纪念高名凯先生诞生100周年. 当代外语研究. 2011;(3):1-9+60.Abstract
在纪念高名凯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本文扼要回顾高先生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的建树,并经比较后发现,自上世纪下半叶起,我国语言理论的研究显得消沉。今天我们纪念和学习高名凯先生,最好的行动便是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研究。为实现这个目标,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扬有弃地引进和学习国外语言学理论;鼓励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研究;探索有助于语言研究的各种科学方法;排除有碍于语言理论研究的不正确认识,摆好演绎和归纳的互补关系。
2010
胡壮麟. 认知符号学. 外语学刊. 2010;(5):20-25.Abstract
本文力图介绍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如何被应用于符号学研究,从而导致认知符号学(cognitive semiotics)的出现和发展.文章在<认知符号学>初发6期基础上介绍:基于内部心智表达和外部社会结构互动的认知符号模式,作为人类经验极为重要的施事及其作为主体间理解和互动的基础,施事对符号的意识,关于意义的符号学和关于思维的认知科学的自然汇合点的认知诗学,新结构主义符号学今后发展的三个可能方向,把符号看做既是物理的也是生物的生物符号学和人类符号学,以及把认知科学、美学和符号学三个元素结合的美学认知.
胡壮麟. 桂诗春先生的治学之道-贺诗春先生八十华诞. 中国外语. 2010;(5):4-7.Abstract
就我这一代解放初期培养的外语教学工作者而言,我总是把桂诗春先生看做学长、学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虽然我们在同一时间段上的大学,诗春先生毕竟长我3岁,但更主要的是他在各方面是我的楷模,一生功名,成绩斐然.他是我辈中少有几个能与已故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等先生并起并坐者.
胡壮麟. 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 外语电化教学. 2010;(4):41707.Abstract
自本世纪以来,在多模态话语的大家庭中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成员,即多模态小品.它是一种提供一定信息量、有一定品位和文艺鉴赏价值的新的交际形式.在模态形式上,可分为文字、图片、音乐歌曲和视频四种形式,其中文字图片类又可细分为鼠标翻页和自动翻页.根据作者所搜集到的材料,特别是1092则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品,本文主要探索了上述不同模态的组合,并按小品内容区分了人生感悟、文艺体育、历史人物、地理城市、科学技术、卫生保健、生物、节日风俗和其他共九个大类.最后,本文对这种小品的特征、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了一定的探讨.
胡壮麟.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英文). 当代外语研究. 2010;(1):5-13.Abstract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就符号和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问题时有争论.本文认为许多问题有待梳理和深入研究.例如:任意论者所谈的符号是语言符号,而象似性论者所谈的符号具有包括语言符号在内的元符号性质;就语言而言,前者着重语音和口述语言,后者还兼及文字和书面语言;就象似性而言,前者承认为数较少的高度的拟声性,后者扩展至拟象性、隐喻和有理据性.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场争论为什么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展开,从汉语的发展重新解读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和线性特征,以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韩礼德, 胡壮麟, 朱永生. 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Halliday by Hu Zhuanglin and Zhu Yongsheng. 中国外语. 2010;(6):17-24.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