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本组陈成康博士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发表文章:开展全球短链、中链和长链氯化石蜡的环境归趋和源-受体关系解析

八月 14, 2024

近日,本组2022届博士毕业生陈成康在国际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发表题为Model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Fate and Quantifying Global Source–Receptor Relationships of Short-, Medium-, and Long-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的研究论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4c00306),2022届博士毕业生陈成康为论文第一作者,课题组刘建国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组博士生陈嘉喆为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文章,启示国际公约关注塑料废物中POPs的长期累积与全球环境风险

三月 23, 2024

近日,本研究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发表题为“Exploring long-term glob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hlorinated paraffins (CPs) in waste: Implications for the Stockholm and Basel Conventions and the global plastic treaty”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4.108527):

本组博士生陈安娜为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发表文章,揭示中国十溴二苯乙烷(DBDPE)的环境排放和室内外环境暴露水平及增长趋势

六月 23, 2023

近日,本研究组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题为“Emission and environmental distribution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ane (DBDPE)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26: Retrospection, forecast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3.121536)。研究揭示了溴化阻燃剂十溴二苯醚(deca-BDE)的主要商业替代品十溴二苯乙烷(DBDPE)在中国典型区域排放和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空间分布及时间趋势,为中国DBDPE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而言,研究综合考虑排放来源、人口经济等因素,选取山东省(中国DBDPE的集中产地)、广东省(塑料制造业和电子废物拆解业发达)、华东地区(中国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北方经济核心区)、西南地区(经济及工业快速发展地区)为典型区域,使用PROTEX模型中的动态物质流分析与环境归趋模拟模块进行计算。

本组博士生张少轩为第一作者在环境科学期刊发表封面文中,揭示持久性、迁移性和潜在毒性化学品环境健康风险与控制研究现状及趋势

本组博士生张少轩为第一作者在环境科学期刊发表封面文中,揭示持久性、迁移性和潜在毒性化学品环境健康风险与控制研究现状及趋势

六月 22, 2023

近日,本组研究论文“持久性、迁移性和潜在毒性化学品环境健康风险与控制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被环境科学期刊接收并被列为封面文章(http://www.hjkx.ac.cn/hjkx/ch/html/20230601.htm)。

持久性、迁移性和毒性及高持久和高迁移性化学品(PMT/vPvM)已在全球地表水、地下水及饮用水环境中均有检出,是未来可能显著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一类重要新兴污染物。

本组博士生景侨楠为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发表文章,首次估计1999-2018年间中国农药使用产生的化学品足迹(Chemical Footprint), 揭示中国农药使用的生态影响

八月 8, 2022

近日,本组研究论文“The spatial–temporal chemical footprint of pesticide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18”发表于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56-022-20602-6)。本研究采用化学品足迹(Chemical Footprint,ChF)方法对1999-2018年间中国农药使用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总体评估。 结果表明,农药造成的主要生态影响发生在中国的大部分中东部地区,如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 东北部、南部和中部的一些省份,例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广西、广东、宁夏、陕西等地受到中度影响。 而西北地区,例如 青海、新疆、西藏受影响相对较小。 内陆地区农业土壤和沿海省份表层海水是我国农药污染的主要环境区室,占所有化学品足迹的80%以上。

本组博士生陈成康为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文章,提出氯化石蜡的全球生产、使用、在用库存和排放清单

五月 25, 2022

近日,本组研究论文“Global Historical Production, Use, In-Use Stocks, and Emissions of Short-, Medium-, and Long-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被环境领域旗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接收(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0264)。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氯化石蜡(CPs)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不断增加。本文基于CiP-CAFE动态物质流模型,制定了1930-2020年间全球CPs的生产、使用、在用库存和排放清单。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球共生产和使用了约3300万吨CPs,其中约40%仍存在于使用产品中,构成未来几十年的长期释放来源。到2020年,全球CPs的累积排放量达到约520万吨,其中短链、中链和长链分别占30%、40%和30%。虽然在西欧等地区,C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开始下降,但在中国,C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量仍然很高。研究还表明,在累积产生和排放的CPs中,含有10、14和22-23个碳的物种分别占主导地位。

本组刘建国老师与国际学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联合发布文章,系统总结关于斯德哥尔摩公约当前面临的系列科学与政策问题

三月 1, 2022

《斯德哥尔摩公约》是解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和环境构成的全球威胁的关键,在确定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其国家执行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缔约方而言。因此,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协助缔约方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义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需求,分析对象是来自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部门(学术界、民间社会、工业和政府机构)以及研究资助机构的科学家和专家。本文为科学家和专家提供切实指导和建议,以提高其为实施《斯德哥尔摩公约》所做工作的可见度和可达性,最后提出相关建议。这是分析化学品和废物全球治理下科学证据的政策需求系列研究的首篇文章,发表于环境领域旗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1c06120)。

本组陈成康研究论文被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接收:首次揭示国际高关注化学品SCCPs和MCCPs在中国产品中的分布和排放清单

五月 14, 2021

近日,本研究组在环境科学领域旗舰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Distribution and Emission Estimation of Short- and Medium-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in Chinese Products through Detection-Based Mass Balancing”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21/acs.est.0c07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