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04

2004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发展的方向与途径-走出"中西古今"之争,融会"中西古今"之学. 学术月刊. 2004;(7):5-8.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中国文化. 2004;(21):1-9.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7-15.
汤一介. 走出“中西古今”之争;融会“中西古今”之学. 学术月刊. 2004;(7):5-8.Abstract
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走出中西古今之争,应当说已是许多学者的共识。确实,真正的问题应当是厘清中国哲学究竟往哪里发展,如何发展,其发展规律是什么?其正确的方向与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彼此关联,正有待学界进一步探索。本组笔谈的三位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触及了这一主题,并作出了各自颇具说服力的陈述。
汤一介. 张岱年先生和《中国哲学大纲》. 群言. 2004;(7):22-24.Abstract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张岱年先生最喜欢的两句话。我想,这也是张先生为人为学的宗旨。我是在1956年才认识张先生的,到现在已有48年了。在这48年中,我们一起经过各种风风雨雨,实在是一言难尽。但
汤一介. 张岱年先生和《周易》. 周易研究. 2004;(3):3-5.Abstract
张岱年先生因病救治无效,于今年4月24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张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他在《周易》研究领域也有很深造诣,被推举为中国周易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总顾问,对推动当今易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贡献。本期特发表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关于张先生的这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张岱年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汤一介, 胡仲平. 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 2004;(1):5-15.
汤一介. 湯用彤學術交往三則. 中国文化. 2004;(1):150-158.Abstract
湯用彤與胡適 在《胡適日記》中多處記有胡適先生與用彤先生之來往,我在《湯用彤與胡適(一)(二)》(刊于《中國哲學史》雜志,2002年第四期)中用了一部分,這裏對未錄部分再補錄于下,并作些簡單說明。
汤一介. 我的一个读书故事. 语文世界(高中版). 2004;(5):13.
汤一介. 儒家思想与生态问题——从“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说起. 中国文化研究. 2004;(2):1-4.
汤一介. 融“中西古今”之学创“反本开新”之路.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4;(2):12-18.Abstract
19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就存在长达百多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但如何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各有所长 ,而且事实证明目前中西哲学已在对话中相互吸收、相互容纳着。中国哲学因吸收了西方哲学而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西方哲学的重要学者也都先后把目光转向中国 ,希望从独特的中国哲学中得到某些启示。而“新的轴心时代”必定是回顾其文化源头、传承文化命脉、会通古今之精华的新时代。在 2 1世纪 ,中国哲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上 ,融会“中西古今”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哲学体系 ,取得辉煌的成就。
汤一介. 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 探索与争鸣. 2004;(1):2-3+1.Abstract
人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从人类文明升起的第一缕曙光,到当今世界一日千里的现代化进程业已表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力。我国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以其宏观视野,精辟地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途径,当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汤一介. 孔子的智慧 引领人与人之间的困境突围. 中华遗产. 2004;(1):58-59.Abstract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曾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各国各民族发生过重大影响。那么,对今天人类社会,以致将来人类社会能否还会有重大影响呢?我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无疑仍会在当今,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这就是说,当今人类社会要
任继愈, 宋蜀华, 李学勤, 汤一介, 叶朗, 李希凡, 萧灼基, 资华筠, 齐勇锋, 刘梦溪.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发言要点摘登.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4;(3):67-73.Abstract
按照中央关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促进文化发展的精神,文化部部长孙家正3月31日下午邀请部分在京的艺术学、哲学、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就“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座谈。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发表了精辟的意见,孙家正部长与大家讨论、交流,气氛热烈。文化部有关司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要点摘编如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7-15.
汤一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2.Abstract
20 0 3年 1 2月 1 9— 2 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 ,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协办举行了“中西文化与人的精神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做了精彩发言 ,本刊将陆续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或提交的论文 ,以飨读者
汤一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科学中国人. 2004;(3):30-31.Abstract
中国传统中,对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特别重视。我国古老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非常重视用人文精神来进行教化了。所谓人文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那么人文精神从何而来?照《周易》看,它是在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了许多人文精神对人们进行教化的宝贵经验,这些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当珍视,例如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