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8
杨居正, 张维迎, 周黎安. 信誉与管制的互补与替代-基于网上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 2008;(7):18-26.Abstract
信誉和管制都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手段,两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该文利用网络交易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管制环境中信誉发挥作用的效果差异,发现和识别出了信誉与管制之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必要的管制措施为信誉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同时,管制政策在边际意义上相当于用"基于制度的信任"取代"基于信誉的信任",信誉的作用会随着管制力度的加强而削弱.网络交易实证结果为我们理解传统市场经济的信誉与管制提供了参考.
胡泳. 健全的领导力. 21世纪商业评论. 2008;(06):118-120+122.Abstract
<正>本尼斯明显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相信成为领导者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远见、追求卓越、信守道德而达致自我实现的过程。沃伦·本尼斯最初是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最早的一批弟子之一,他和群体动力学的圣地麻省理工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上世纪50年代,他在恩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建议下,来到坎布里奇,这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精液"的地方(借用茨威格对维也纳的生动描述),
汤一介. 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之一). 华人世界. 2008;(3):17.Abstract
现在,我们既然看到"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汤一介. 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之二). 华人世界. 2008;(4):17.Abstract
"治国"、"平天下"应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将会使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行"霸道"只会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以至于战争。
汤一介. 儒学是建设和谐社会极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4):67-68.Abstract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分不开的。新时代的儒学必须不断地反思其自身,揭示其真精神,发掘其真精神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殊的理论价值,自觉地适时发展和更新其自身,这是儒学复兴的生命线。
汤一介. 儒学是建设和谐社会极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4):67-68.
汤一介. 儒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华人世界. 2008;(11):22.Abstract
我们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以"仁政"的某些观念作为自己企业的精神资源,如"使每个人都有恒产,又有恒心",也许可以创造出超越西方企业理念,使中西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的新经验。在《郭店楚简》中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道始于情"。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由何而来《?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最基础的。但"仁爱"之心不能停止于此,
汤一介. 儒家思想与生态问题. 华人世界. 2008;(10):22.Abstract
"天"和"人"存在着内在的相通关系,无疑会对从哲学思想上为解决"天""人"关系、解决当前存在的严重"生态"问题提供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合理思路。
汤一介. 儒家文化里的和谐思想. 华人世界. 2008;(5):19.Abstract
知道如何修养好自己的道德,才能知道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知道如何治理好天下国家。儒家认为"仁"的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爱自己的亲人上面,《郭店楚简》中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之爱人,仁也。"对自己亲人爱到极点,那也只能叫"爱";爱
周建波. 先秦诸子与管理.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贾积有. 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课程的远程网上教学设计与实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11):32-37.Abstract
介绍了使用网络多媒体交互平台,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技术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教育技术前沿"远程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吴慰慈. 公共图书馆馆藏发展的特点与策略.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7):3-6.Abstract
"馆藏格"清晰地揭示了图书馆馆藏的新格局.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和美国同行的服务策略,笔者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发展方面应立足本地用户、扬长避短、公开信息,并且尝试制定馆藏发展政策.
汤一介. 关于复兴儒学的思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6):1-5.Abstract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支撑,而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和儒学的复兴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和谐社会",而在儒学中包含着的"和谐社会"理想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极其有意义的资源。复兴儒学必须关注当前中国社会和全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现在,"人和自然"、"人与人"、"自我身心"的矛盾已成为人们今后是否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合一"的现代诠释会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基础。
郭建宁.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术探索. 2008;(4):111-115.Abstract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就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提高创造力,增强整合力,加强凝聚力,体现亲和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田余庆. 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题记二则-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 中华文史论丛. 2008;(1):1-12,385.Abstract
拓跋猗卢残碑为代北拓跋早期仅存碑石,罗振玉着录于《石交录》,图像不传.2003年,柯昌泗拓本碑文图像及题记面世.经研究推断,碑为刘琨于雁门山中某处所立的猗卢葬处标示物,为316年拓跋历史转折的一件重要物证.2006年,又有柯氏题于该碑另一拓本的跋语面世,谓碑乃绥远城南所出.如果绥远所出之说属实,势将否定原来推断的各个论点以及若干历史现象的解释.该文依据史实,论证原来的推断理据较胜,柯氏跋语中碑出绥远之说或系贾贩顺口之词,不足取信.
郭建宁.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18-20.
刘伟.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辽宁人大. 2008;(6):7.Abstract
人类历史已经表职,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制度是最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的,也是最要求并且最能够提升竞争性效率的.所以,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深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便成为中国现阶段实现发展的同一命题的两个方面.
易红梅, 张林秀, Hare D, 刘承芳.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民投资需求的关系——来自5省的实证分析. 中国软科学. 2008:106-115,148.
厉以宁. 农村改革关键在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 中华建设. 2008;(10):12-13.Abstract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改革30周年了,改革初期农村的承包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并没有触动城乡二元体制。
林毅夫. 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 江苏农村经济. 2008;(6):26-27.Abstract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应该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医疗卫生如果跟城市缩小差距的话,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可以大大地得到改善,而且这方面的改善可以给农民收入增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