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7
谢立中.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4):62-70.Abstract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在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自杀"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社会学家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自杀"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一起行为建构为"自杀"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
谢立中.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3):65-73.Abstract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在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自杀"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社会学家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自杀"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一起行为建构为"自杀"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
谢立中.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12-31.Abstract
"过程-事件分析"(或"实践社会学")的倡导者批评"结构-制度分析"把社会现实当作一种静态的结构来加以看待,因而不能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奥秘.他们主张只有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把社会现实当作一种动态的、流动的过程来加以看待,才能够对社会现实作出更为适当的描述和理解."结构-制度分析"的倡导者则对此种看法进行了严正的反驳.其实,从多元话语分析学者的立场来看,这两种研究策略都只不过是我们可以用来建构社会现实的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而已.在它们的引导和约束之下,我们能够采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来对社会现实做出不同的话语建构.但对于这两种话语系统及人们在它们各自的引导和约束之下所完成的那些话语建构之间到底孰优孰劣这样的问题,我们却难以做出绝对的判断和回答.
谢立中.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1-9.Abstract
费孝通不仅把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的情境下进一步补充和推进了它,从而使得一种与"二战"之后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非常不同的功能主义学术传统在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保存、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2006
谢立中. 农民闲暇研究的新成果-《农民闲暇》评述. 社会科学论坛. 2006;(10):207-208.Abstract
近20年来,伴随城镇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一直被冷落忽视,关于农民闲暇生活
谢立中.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河北学刊. 2006;(5):84-85.Abstract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2005
张晓华, 纪秋发, 肖非, 谢立中, 刘娟, 沈杰, 王文宝, 朱强. 青少年消费方式与青少年教育.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4):45-49.Abstract
由北京青少年研究所组织召开的“青少年消费方式”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2日 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召开,以下是与会学者专家在会议上的发言,本刊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谢立中. 和谐社会:发达国家的启示. 学习月刊. 2005;(5):10-12.
2003
谢立中. 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 社会学研究. 2003;(5):29-41.Abstract
The word “Durkheimism”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set of proposals put forward by Emile Durkheim concerning the ways out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spiritual crises he saw in his time. Those proposals were not just arguments on paper,but, in fact,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reform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20 th centur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those proposals of Durkheimism had indeed brought som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alleviation of those crises faced by the liberal modernity institution in the end of the 19 th century, but they also had produced some unexpected harmful side effects which we must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when we apply them to our own situation.
谢立中. 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复杂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92-99.Abstract
和日常社会生活过程一样,社会的变迁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过程.吉登斯、莫兰等人对此都做过一定的论述,但他们的论述都有局限性.该文以美国学者皮奥雷和撒贝尔有关现代工业生产技术变迁的一项研究成果为例,具体分析和说明了应该怎样全面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社会变迁过程的复杂性.
谢立中. 关于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 的几点讨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3):56-60.Abstract
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一个在我国流传甚广的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但人们对这个所谓"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理解和运用从名称到内容实际上都包含着不少讹误和不当之处.实际上,"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不是由英格尔斯提出来的;"英格尔斯指标体系"不是一个用来评估"工业时代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英格尔斯指标体系"未形成一个综合评估指数并非一定是个缺陷.
谢立中. 冲突与均衡: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5-15.Abstract
功能论和冲突论是宏观社会学理论中长期对立的两种不同理论取向.怎样来实现这两大学派之间的理论综合至今仍是一个困扰着西方社会学家的难题.该文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方面的有关论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中抽取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论模式,并通过将其与功能论和冲突论相比较的方式来说明它对于我们解决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对立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2002
谢立中. 均衡发展:城市基层社区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求实. 2002;(7):8-11.Abstract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基层社区的功能与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其在社会结构中的边缘地位正在改变,日益成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基本结构之一.然而,我国城市基层社区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平衡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资源筹集能力方面的差别.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应该是消除城市居委会层次上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水平之间不平衡的最有效途径.
谢立中. 城市居民自治:实际涵义、分析模式与历史轨迹.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3):65-72.Abstract
"居民自治"涉及"自治权"和"自治主体"两方面的内容.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组织自定职权与代理职权之间的比值,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该文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一个用来考察城市居民自治状况的理论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对我国城市居民自治的当前状况和建国以来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简略的描述和分析.
2001
谢立中. 社会的复杂性:社会学家的视野.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1;(4):14-18.Abstract
社会过程的复杂性源于社会交往中人类个体意识的随意性、模糊性和封闭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交往过程的"双重偶然性".用来降低社会交往复杂性的各种技术或机制的发明是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基础.社会结构从较低级复杂性向较高级复杂性的进化,很大程度上以社会交往复杂性简化技术的不断进化为前提.复杂性简化技术及社会秩序的进化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渐进过程,而是自发与自为两种社会运动的共同结果.
谢立中. 困境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的再诠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132-140.Abstract
就其本义来讲,"社会主义"起初不仅不是作为"现代化"的特殊形式而且还是作为"现代化"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由于二者之间本来具有的对立性质,使得它们后来事实上的结合成为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这是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来组织"现代化"过程的"后发外生型"国家所遭遇的一个特殊困境.正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过程二者之间内在本质上的差异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冲突.
谢立中. 灰社会理论:一个初步的分析. 社会学研究. 2001;(1):82-88.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argues that a special kind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an be found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which are what may be called “grey societies”.They are known as such because they have some special qualities that differentiate them both from “white societies” and from “black societies”.As a piece of preliminary work,this paper provides a sketchy descrip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some comments on their formation causes,basic functions,social consequences,and various possibilitie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m.
谢立中. "后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社会科学研究. 2001;(5):110-114.Abstract
在西方有关文献中,"后现代"及与其相关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内涵模糊、歧义颇多的概念.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将它们加以区分,即将"后现代"看成一个比"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更为一般的概念或术语,而将"后现代性"界定为一种社会历史状况,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思潮或文化运动,将"后现代化"界定为实现"后现代性"的一种过程.即使作了上述清楚区分,"后现代"词族中的每一个概念也都至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含义或用法.
谢立中. "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5):25-32.Abstract
在西方文献中,"现代性"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等词都是一些歧义颇多的概念,这些词在词义上有时不仅互不相同甚至还完全相反,常常令人困惑不已,不知所从.该文以西方有关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对这些概念的涵义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辨析, 试图厘清人们的分歧所在,为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提供某些帮助.
1999
谢立中. 理解当代中国: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6):52-58.Abstract
在国内外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研究文献中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一种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研究取向 ,另一种则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研究取向。作为一项更庞大的研究课题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拟对这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和分析 ,指出它们各自的成就和局限 ,并对它们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超越它们的努力方向做一个概括性的讨论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