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9
严家炎. 金庸热:一种奇异的阅读现象. 青年教师. 2009;(2):12-13.Abstract
若问当今华文作家中拥有读者最多的是谁,大概人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金庸!金庸作品造就了千千万万个迷,也带来了许许多多个谜.金庸小说最初发表在报纸上,就已拥有大量读者.自出版36册一套
严家炎. 1957年夏毛、罗对话试解. 读书文摘. 2009;(12):16-18.Abstract
披露1957年7月毛泽东与罗稷南有关鲁迅的谈话,是《鲁迅与我七十年》中笔墨最少而其重要性却丝毫不减的一节文字,也是海婴先生犹豫再三而最终采取对历史负责态度的表现。既然如秋石先生所说,"文革"期间"听说过类似意思的人"就已"成千上万",而且直到后来还在不断流传,为什么不能严肃认真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
严家炎. “五四”文学思想探源. 文史知识. 2009;(10):87.Abstract
"五四"文学思潮,作为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欧洲文学思潮在中国的一种回应,其源头可上溯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近年发现的一些史料,在这个
严家炎. "五四"文学思潮探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21-25.Abstract
"五四"文学思潮,作为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欧洲文学思潮在中国的一种回应,其源头可上溯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近年发现的一些史料,在这个源头上,存在着三座标志性的界碑:一是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志>文学条下用"外史氏"名义所作的一段重要评论,它提出了"言文合一"的理论主张,倡导以口头语为基础来形成书面语,为白话文学开辟了较为宽广的途径.二是陈季同通过法文著作和中文材料,提出了小说戏剧亦中国文学之正宗,世界文学乃中国文学之参照,倡导大规模的双向翻译等见解主张,打破了千年来某些根深蒂固的陈腐保守、妄自尊大的观念,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两部有现代意义的长篇小说:陈季同1890年出版的法文<黄衫客传奇>和韩邦庆1892年发表的<海上花列传>,前者在欧洲较有影响,后者八十多年前就已得到鲁迅、刘半农、胡适等多位"五四"先驱者的高度评价,近年沪地几位学者更对其标志性意义作了相当深入的阐述.三座界碑从理论主张、对外交流、创作成就三个不同方位合力构筑了立体多维的文学新天地,标志着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08
严家炎, 卢晓蓉. 宗璞:我们不是两手空空. 初中生世界. 2008;(35):17-18.Abstract
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随即凝聚在身边的历史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胸间的万般感受写童话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象写短诗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琮变化的音符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选自《宗璞全集》
严家炎. 一个痴情者的学术回眸. 东方论坛. 2008;(2):63-70.Abstract
治学必须充分占有原始资料;评论作品也应熟悉相关的生活内容,采取历史主义态度;对待文学作品,首先应着眼于艺术,思想虽重要,但必须附丽于艺术.还介绍了自己"从疑点入手",追根究底的可行的方法,以及通过清理三次文学冤案,从理论上挖出"左倾"病根的业绩.
严家炎. 试说"中国的奥勃洛莫夫"-从《王蒙自传》谈到倪吾诚形象的典型意义. 名作欣赏. 2008;(17):6-9.Abstract
读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在20多年以前.那时吸引我注意并引发过许多思考的,是王蒙创造的倪吾诚这一富有深度的形象--我把他称作中国的奥勃洛莫夫,很想花时间写点什么,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王蒙自传》的
严家炎.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85-88,135.Abstract
曾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失去创作个性的产物.该文从不久前公开发表的丁玲一篇佚文人手,联系该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其体现的作者创作个性作了较为具体扼要的分析,证明它仍具有丁玲作品一贯的大气和锋芒;并通过相关材料的独家披露,澄清了<桑干河上>何以能获得斯大林文艺奖这一文学史上经常引起猜测和遭致误解的谜团.
2007
严家炎. 战后日本“中国学”的引领者和见证人——沉痛悼念丸山昇先生. 鲁迅研究月刊. 2007;(2):60-64.
严家炎. 三点感想——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7;(6):65-68.
严家炎. 从"五四"说到"新国学". 甘肃社会科学. 2007;(1):156-157,141.Abstract
从清末和"五四"前夕起,国学实际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几千年老传统,一个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新传统.这两个传统至今未能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存在着对新传统-即"新国学"的很大误解,诸如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靠所谓"打倒孔家店"、"全盘反传统"起家的;"文革"受"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影响等."五四"虽有偏激,但并不"全盘反传统".它主张科学民主,与"文革"的个人专制与个人迷信完全不同.
严家炎. "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文艺研究. 2007;(3):4-11.Abstract
该文认为,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造成"断裂"的说法,在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问题:第一,这种说法把儒家这百家中的一家当作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第二,这种说法把"三纲"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当作了儒家学说的全盘;第三,这种说法忽视了即使在儒家文化中,原本就有的非主流的"异端"成分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力图对"五四"的"偏激"以及"五四"与"文革"的关系作出新的理解.
2006
严家炎. 正与邪;谁是英雄?. 作文大王(初中版). 2006;(8):43-44.
沈国舫, 纪宝成, 严家炎, 张国有, 李十中, 刘双江, 葛兆光, 王春瑜, 刘彭芝. 我看读书. 教育文汇. 2006;(8):52-53.Abstract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书也是如此.我觉得各种专业的知识都有相通之处,可以互为补充,甚至科研中的很多创新点都是来源于这"不经意"的阅读.我的经验证明,广泛的阅读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
严家炎. 樊骏《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1):284-289.
严家炎, 卢晓蓉. 《教育开发西南——卢作孚评传》序. 博览群书. 2006;(11):80-84.
严家炎. "五四"新体白话的起源、特征及其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1):61-80.Abstract
新体白话是五四文学革命后诞生的一种使书面语与口头语相接近的文学语言.在我国最近八十多年社会实际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对于它的具体评价,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该文试图就新体白话的起源、特征及若干争议展开讨论.以就正于方家.
2005
严家炎. 中国现代小说的奇篇-谈鲁迅的《铸剑》. 励耘学刊(文学卷). 2005;(1):88-99.Abstract
《铸剑》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非常奇特的一篇,它的叙述方式,意象选择及审美趣味,都体现出鲁迅特有的气质与艺术想象.本文从这篇小说的奇特入手,对小说的意象、古歌及某些晦涩的描写,一一进行解读,并探讨作品的审美旨趣及其他相关问题,以此揭示鲁迅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严家炎. 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韶关学院学报. 2005;(1):1-3.Abstract
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苏州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1904-2004)国际研讨会".这次大会具有独特的特点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就一些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严家炎, 袁进. 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显著特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57-61.Abstract
20世纪中国文学何以能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它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根本标志何在?该文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1894-1898)前后切入话题,贯通近、现、当代,综合考察了近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特质和变化,认为"现代性"不仅是这一阶段文学的重要脉络,而且从思想和审美方面构成了它的显著特征.文章对涉及的若干疑难问题也作了辨析.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