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1
郭建宁. "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 人民论坛. 2011;(31):57.Abstract
18问为何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彩语录: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郭建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30多年的快速
2010
郭建宁.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重大前沿问题论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11-16.Abstract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理念,也是当前学术研究令人瞩目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整体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五个方面尤为突出.
辛国安, 李翠玲, 耿超锋, 陆焱, 杨艳萍, 郭建宁.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1):79-86.Abstract
求解文化安全问题不可能从文化内部解题,而必须从文化之外去寻求。文化一旦被国家所代言,那么其性质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交流和融合退居次要位置,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其本质要求。这一变化将国家文化与一般文化区分开来,并为国家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提供足够的依据,由此,国家文化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概念系统。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国家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国家主流文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13-16.Abstract
@@ 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是理论界颇为关注的重大前沿问题.对此,我想谈以下三点看法.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5):30-33.Abstract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发展逻辑和未来走向,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当代中国新文化,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孔子热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 精神文明导刊. 2010;(9).Abstract
有的地方发行了"孔子彩票",赚孔子的钱,发国学的财,国学热变了味,变得太功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民族性的形式和民族性的内容,需要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链接.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儒学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郭建宁.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学术探索. 2010;(2):1-5.Abstract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郭建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1-7.Abstract
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了新目标,确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内部矛盾主要是干群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和区域矛盾,其实质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具有结构性、利益性、群体性、突发性、复杂性、反复胜、综合性和整体性等方面的特点.工农两大阶级的社会地位与弱势群体的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问题.要提高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能力,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发展社会事业.
郭建宁. 当代中国哲学六十年:回顾与思考. 新华文摘. 2010;(2).Abstract
所谓当代中国哲学,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哲学.当代中国哲学涉及诸多领域,比如当代中国的伦理学研究、美学研究、西方哲学研究等等.该文不打算对此一一探究,而是对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广泛影响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潮进行评析.从而提供一个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的总体框架,从中把握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脉络.
郭建宁. 别把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割裂开来. 学习月刊. 2010;(4):49.Abstract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一个整体,要在整体上考虑和把握,整体上推进和实施。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2009
郭建宁.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颁奖仪式上的获奖感言. 理论视野. 2009;(12):57-59.Abstract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为时两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就要闭幕了。这次论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
郭建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涵. 新东方. 2009;(1):4-6.Abstra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渗透和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意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郭建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创新. 2009;(3):5-8.Abstract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创造性,增强整合性,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
郭建宁. 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4):12-17.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如何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如何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该文分四个方面,即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郭建宁. 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9;(5):5-9.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郭建宁.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理论视野. 2009;(11):14-18.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如何认识与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框架,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该文分四个方面,即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梳理了这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线索,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郭建宁. 试析文化“综合创新”论——兼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铜仁学院学报. 2009;(2):1-5+11.Abstract
今年是张岱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对文化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论争中,他既反对东方文化优越论,又反对全盘西化论,提出了文化综合创造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他进一步论述了在综合古今中西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想,阐发了文化综合创新论。综合创新论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建构和文化方向的选择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研究了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与发展;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贡献与面临的问题,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条件与前景。
郭建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表率-纪念龚育之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6):10-13.Abstract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龚育之先生在这方面作出了别人难以替代的重要学术贡献和重大理论建树.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精辟概括和论断,在理论界具有广泛影响;他尤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该文认为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郭建宁.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1):4-8.Abstra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涵应当如何概括,是当前理论界颇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该文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来源和哲学基础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自己的哲学基础.
郭建宁. 毛泽东文化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毛泽东研究. 2009:187-196.Abstract
毛泽东的文化观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特征与四特征,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批判继承法与抽象继承法,古今中外法与综合创新法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总结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建设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富有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