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Year: 2009

2009
梁柱. 要把党内民主原则贯穿于党的工作方法之中-重读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1):66-71.Abstract
要建立民主的、正常的党委会内部关系就要贯彻党内民主原则.贯彻群众路线和开展调查研究是党委会的基本工作方法.党内民主和党内团结,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党委会不但要增强自己内部的团结,而且还要通过正确的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梁柱. 五四爱国进步传统论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4):54-60.Abstract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概括,反映了五四传统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传播并逐渐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并把爱国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有五四前期和后期的区别和发展.民主思潮,由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由原来的旧民主主义开始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科学思潮已经是包括自然科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两方面的内容,使社会科学成为指导革命斗争和社会进步的锐利武器.持自由主义传统论者否认这种变化和发展,是完全错误的.
梁柱. 五四运动的传统和自由主义的说教. 中华魂. 2009;(5):9-11.Abstract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新起点,是爱国主义的盛大节日。正因为这样,对五四传统的界定和阐释,就直接关系到对这一运动的性质及其所显示的近代中国社会走向的基本看法。
梁柱.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历史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1):82-87.Abstract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要懂得历史,直接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是对史学功能的深化和创新.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确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理想信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这种理想信念,要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支撑,善于吸取历史经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懂得历史,使青年具有明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是青年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梁柱. 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历史功绩. 新视野. 2009;(6):4-6.Abstract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亨业的伟大奠基者,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地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并通过实际的步骤加以实现.他领导大规模的社会主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准备了极为重要的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他以苏联为鉴,提出进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梁柱. 十年磨一剑.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1):13-14.Abstract
今年1月是本刊创刊10周年。本期精选了顾问、编委以及长期支持本刊工作的专家的纪念文章,他们对本刊10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将以此为鞭策,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正确的导向,立足"三个服务",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和服务水平。
梁柱.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6):27-35.Abstract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他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的问题.他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但从总体上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上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尔后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苏为鉴,提出要进行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这是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源头,对当前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梁柱. 毛泽东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研究. 2009:146-157.Abstract
在毛泽东看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要找到自己的建设道路.准确地把握和践行这个主题,要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共同的,但具体道路有别.不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既有共性即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有个性即体现本国的特点.我们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把这种共性和个性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毛泽东热烈企盼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是既强大,又可亲.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既形象又具体的说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的内在魅力.这些仍然是我们今天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课题.
梁柱.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既强大又可亲的期盼. 中华魂. 2009;(2):37-39.Abstract
毛泽东热烈期盼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是既强大,又可亲。1957年3月,毛泽东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在讲话提纲中写道:"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
梁柱.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 高校理论战线. 2009;(10):11-12.Abstract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的问题,并通过实际的步骤加以实现。
梁柱. 毛泽东对建设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党的文献. 2009;(2):20-26.Abstract
在毛泽东看来,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准确地把握和践行这个主题,就要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共同的,但具体道路有别.不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既有共性即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有个性即体现本国的特点.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要把这种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毛泽东希望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既强大又可亲,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形象具体的说明,也是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应有的内在魅力.
梁柱.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红旗文稿. 2009;(9):12-17.Abstract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
梁柱.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危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4):4-12.Abstract
以否定人民革命争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它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是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梁柱.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传统论析-为李大钊诞辰120周年而作. 高校理论战线. 2009;(8):40-46.Abstract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北京大学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这是北大也是近代中国历史性进步的集中表现,也因此把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注入了新的内容.
梁柱. 李大钊与五四爱国进步传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6):125.Abstract
在《李大钊与五四爱国传统》一文中提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是五四时期历史进步性的集中表现,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走向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作用,也把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其一,把爱国主义斗争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统一,走历史必由之路.只有当爱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并获得掌握这一历史自觉的先进政党领导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梁柱. 李大钊与五四爱国进步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9;(2):19-22.Abstract
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尔后的局面,深刻表明近代中国已经失去了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富强的历史机遇.经过痛苦的探索,只有当爱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系,并获得掌握这一历史自觉的先进政党领导的时候,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理想,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才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梁柱.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之八. 中华魂. 2009;(8):30-33.Abstract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讨论和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时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新形势作出一个重要的判断,这就
梁柱. 近现代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领域. 求是. 2009;(6):41-43.Abstract
1990年春,当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采取制裁中国措施的时候,邓小平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
梁柱.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华魂. 2009;(7):18-21.Abstract
要依靠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国家富强(即现代化),这是新中国60年的一个基本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奠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但指明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强
梁柱. 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4):4-12.Abstract
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它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是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