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忞煜.
伊斯兰文化的印度化与近代早期印度民族建构. In: 新世界史. Vol. 4.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pp. 30-39.
张忞煜.
印度国族建构框架的失衡与反思——以《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风波为例.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4(5):94-100.
Abstract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印度多地爆发反对《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的抗议活动。抗议活动折射出印度国族建构在理念、制度和实践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国大党的主导下,印度独立初形成了由国族理念、相关制度和可以主导民族主义话语权的强势执政党三者共同构成的国族建构体系,但是其中的政党因素存在不确定性。这次抗议中有两个典型案例——阿萨姆邦和沙欣巴格抗议。阿萨姆邦抗议体现出复燃的地区语言民族主义,沙欣巴格抗议则体现出两种印度民族主义的对抗。从二者的历史根源、直接诱因和核心诉求可以看出,反对《公民身份法修正案》抗议之所以同时引发地区语言民族主义和世俗民族主义两种民族主义政治动员,是因为印度人民党的强势执政进一步打破了已有国族建构框架的平衡,而新的平衡尚未完全形成。
张忞煜.
封城后他们徒步返乡:印度城市化中的破碎之人. 澎湃新闻·思想市场 [Internet]. 2020.
访问链接 张忞煜.
文学与历史的“互为语境”——达尔米亚《虚构亦历史:现代北印度的长篇小说与城市》评述. 外国文学. 2020;(1):179-189.
Abstract瓦苏塔·达尔米亚的《虚构亦历史:现代北印度的长篇小说与城市》结合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60年代近百年间北印度城市生活的发展,深入分析了达斯的《宝贵的教训》、普列姆昌德的《服务院》和《圣洁的土地》、耶谢巴尔的《虚假的事实》、阿格叶耶的《江心洲》、巴拉蒂的《罪孽之神》、亚达夫的《整片天空》以及拉盖什的《幽闭的黑屋》八部经典印地语长篇小说。该书不仅通过小说研究赋予了历史研究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语境,还结合具体历史语境重新梳理了现代印地语文学的发展脉络,对印地语文学的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含义提出了新的见解。从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来看,本书对如何深化印度研究和文学研究均有所启发。
张忞煜.
格比尔诗歌译注与研究.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pp.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