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研究生写作规范(合开)

学期: 

秋季学期

“研究生写作规范”课程是面向外国语学院各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旨在结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学术创新意识和独立开展研究及论文写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教授学术论文写作的总体知识,包括基本学术规范、资料检索方式、论文写作基本流程等基础知识。后四个学科模块分别对应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语言学、文学、历史文化、国别和区域研究四个学科方向,从具体学科的学术史和发展前沿出发,结合具体研究案例和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深度讲解。

印度洋地区研究

学期: 

春季学期

本课程为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研究生课程之一,同时也向其他学科的硕博士生开放。印度洋西起霍尔木兹海峡,东至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就是联接亚洲、非洲大陆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本课程从自然地理、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政治互动等专题讲解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关系,并追踪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1. 印度洋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3. 当前印度洋地区政治经济格局。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搜集研究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能力。

周边国家宗教与政治(合开)

学期: 

春季学期

本课程为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必修课,同时也向其他学科的硕博士生开放。宗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社会现象之一。自古以来,宗教与政治相互影响,尽管世俗化理论一度认为宗教将在现代社会逐渐消亡,但伊朗伊斯兰革命、911事件、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等都体现出宗教非但没有衰落,反而依然在公共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课程将梳理代表性国家的政教关系传统,考察宗教与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世界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读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前沿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第一,古代文明的政教关系,重点关注中国宗教、婆罗门教、佛教与伊斯兰教与古代王权的关系;第二,宗教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包括世俗化、公民宗教、宗教民族主义、政治与法律等专题;第三,周边国家宗教与政治关系具体案例。在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搜集研究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的能力。

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合开)

学期: 

春季学期

本课程为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同时也向其他学科的硕博士生开放。本课程将结合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研读代表性研究著作,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开展南亚与东南亚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专题研究打下知识基础。

本学期课程的授课内容分为三个知识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发展史(Concepts);第二个模块为将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置于全球视野下的研究案例(Connectivity),本学期将聚焦“南亚—东南亚的人口流动”专题;第三个模块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经典个案研究(Comparison)。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1)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开展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常用的资料获取渠道、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3)当前南亚与东南亚研究发展的趋势。

印度国别研究专题

学期: 

春季学期

现代中国对印度的认知既是一次与东晋求法僧人法显笔下天竺佛国的“再会”,也是一次与史籍和传说中的佛国想象的“道别”——印度既不再是令佛弟子向往的佛教世界中心,也不再是儒臣眼中的边缘蛮荒之地。今天的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在这片与中国山海相隔的土地上,生活着与我们一样的芸芸众生。

本课程为本科生公选课,课程将以“生产方式”为概念线索展开。次大陆的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的演进推动了印度历史的发展,塑造出了印度的社会文化形态,而我们也在此基础上,在中印之间的互动中不断生产着对印度的认知。本课程希望通过十几个跨越时空、地域和学科门类的专题,帮助同学搭建一个认知现代印度的知识框架。希望本课程能帮助选课同学在了解印度的同时学习如何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立体地了解他国,了解那些生活在不同地域、国家、文化中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