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13
林毅夫. 关于改革 加快从双轨制到市场经济的改革. 商界. 2013;(1).Abstract
未来十年,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是关键的十年。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经济具有维持20年保持896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的潜力,但是要把这个潜力挖掘出来,中国需要克服很多挑战与困难。
林毅夫, 陈斌开. 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经济学(季刊). 2013;12(4):1109-1140.Abstract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发展战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减少劳动力需求,进而降低均衡工资和劳动者收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当政府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收入分配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下降.当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经济发展可能停滞,收入分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且稳态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市化所需时间也更长.
陈斌开, 林毅夫.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 2013;(4):81-102.Abstract
从政府发展战略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化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结果发现,旨在鼓励资本密集型部门优先发展的政府战略,造成城市部门就业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延缓城市化进程,农村居民不能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以技术选择指数作为政府对资本密集性部门政策倾斜程度的度量指标,利用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还发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规律.
林毅夫. 发展经济要向养小孩一样营养均衡. 中国经济信息. 2013;(6):17.Abstract
中国改革走的是渐进式的双轨制,好处是维持稳定,但必然要付出代价.
林毅夫. 承载新使命的城镇化战略. 唯实(现代管理). 2013;(2):23-25.Abstract
城镇化,并不是新提法,但承载着新使命。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率达51%之后,城镇化如何牵引经济列车一路前行,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镇化水平将接近高收入国家与世界各国(地区)对比,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看。横向比较,当前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的比重在80%以上。而
林毅夫. 超越凯恩斯主义. 新远见. 2013;(Z1):5-6.Abstract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都面临经济困境,采用新思路或可走出困境,甚至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转化为世界各国文明共同繁荣。
林毅夫. 5大诱因导致经济发展信心不足. 中国投资. 2013;(5):116.Abstract
出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2013年第005期(总第1035期),"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同时,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显示出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这背后存在5个问题,一是"国进民退",二是房价上涨速度快,三是收入差距,四是腐败,五是环境污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于探清原因.从以上5条来看,有的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评论回应. 经济学(季刊). 2013;(3):1095-1108.Abstract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在18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是平的,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以人均收入来衡量的发展水平差距顶多只有4-5倍.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出现了大分歧.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而亚非拉许多国家仍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2012
林毅夫. 中国怎样从"中等收入陷阱"突围. 理论学习. 2012;(11):30.Abstract
中国也曾在很长时间里未能摆脱低收入陷阱.所以,如果低收入陷阱并非不能改变,同样,中等收入就不见得一定是陷阱.其实,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从低收入进入到中等收入,并且再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这个过程在两代人不到的时间里就完
林毅夫. 中国可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周刊. 2012;(43):19-21.Abstract
新结构经济学表明,中国应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2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速是9.9%,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上中等收入国家.2011年的人均收入达到5400美元.这段时间的贸易增长是史无前例的,年均增长17%,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恢复成长的主要动力.
林毅夫. 中国能够继续其强有力的增长. 农村工作通讯. 2012;(9):43.Abstract
当中国的市场转型于1979年开始时,邓小平采取了实用的双轨制政策,一方面,政府继续对重点领域提供暂时性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也向私人企业和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劳动密集型领域——这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但过去一直被抑制的领域。
林毅夫. 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流通经济. 2012;(7):4-8.Abstract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增加了20.5倍,人均收入跨过了高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成为"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渐进的双轨制转型方式功不可没,它使中国经济平稳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只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科学发展观提高产业和技术水平,中国平均每年8%的增长速度就有可能再维持20年,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至少与美国相当。
林毅夫. 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将延续. 求是. 2012;(8):64.Abstract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提出的目标是经济20年翻两番。20年翻两番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7.2%,当时这被认为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现在发现7.2%的速度增长20年的目标不仅达到了,而且还超过了,不仅20年,至今已经持续了32年每年平均9.9%。以这么高的速度,
林毅夫. 诊脉全球经济失衡. 文史博览(理论). 2012;(7):1.Abstract
就全球经济失衡这一话题,媒体和政策界的广泛讨论还在持续.论及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常见的观点有三:一是东亚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二是东亚经济危机后,自我保险动机下的外汇储备积累;三是中国的汇率政策.但这些都只是假说,且三种说法都暗示,是东亚经济体在推动全球经济的失衡,中国在其中又特别显眼.能否找到更切实的原因?有没有实现双赢、走向长期繁荣的良策?
林毅夫. 展望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流通经济. 2012;(6):4-7.Abstract
全球经济陷入疲软"新常态",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即使外部环境不好,内部反周期刺激的空间很大,中国经济仍然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扩大内需仍应以投资为主,解决消费比重过低的办法在于改善一次分配,而不能过度强调二次分配。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体,人民币终有一天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但目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会扰乱中国金融秩序,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必须是创造有利环境,保持内部相对稳定,再维持20年或更长时间的快速增长。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 中国市场. 2012;(50):3-8.Abstract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政府,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林毅夫. 世界经济复苏前路漫漫 发展中国家能做些什么?. 财经界. 2012;(1):52-53.Abstract
当天气预报员无法预测飓风的确切路径时,他们往往告诫当地居民要"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准备"。这句箴言也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全球经济气候和发展中国家的前景。
林毅夫. 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 杭州. 2012;(4):46-47.
林毅夫.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教训. 中国市场. 2012;(37):3-7.Abstract
目前国际理论界和舆论界关于国际贸易不均衡和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存在三种假说,即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导向战略、自我保险假说以及中国汇率政策假说。这三个假说的实质认为东亚经济体是造成国际贸易不均衡以及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主因。笔者对这三个假说进行了一一批评,并指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与美国金融政策的失误导致的美国房地产及股市泡沫才是国际贸易不平衡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并认为中国还有20年保持年均8%增长率的潜力。
林毅夫, 王研. 期待制造业"领头龙"效应. 财经. 2012;(23):38-39.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