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08
刘伟. 应当以怎样的历史价值取向认识30年的改革. 财经科学. 2008;(10):3-6.PKU 
刘伟, 蔡志洲. 需求拉动的结构性通胀与供给推进的总量性通胀. 中国金融. 2008;(11):37-38.AbstractPKU CSSCI
从2007年开始,由于需求拉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开始转化为成本推动的总量性通货膨胀,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周密, 刘伟. 我国能源产业与产业结构相关性探讨. 改革与战略. 2008;(11):159-164.AbstractPKU 
当前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日渐突出,并对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试就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然后就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相关指标建立能源产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更好地发展我国能源产业提出政策建议.
刘伟, 蔡志洲.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纵横. 2008;(12):64-70.AbstractPKU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该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刘伟, 蔡志洲. 如何看待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今日中国论坛. 2008;(1):64-66.Abstract
近两年来,主要是2005-2007年期间,中国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的走势非常强劲.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点上涨到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点.大牛市使很多的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赚了钱;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尤其是个人理财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许多特大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一方面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另外一方面通过上市融资
刘伟, 蔡志洲.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改善国民经济中间消耗. 经济研究. 2008;(4):4-14,40.AbstractPKU 
该文利用历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中国1992年以来中间消耗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中间需求消耗矩阵时间序列研究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价格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对降低国民经济中间消耗的水平和改善经济增长效率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价格关系的改变和中间消耗水平较高的部门比重增加,用现行价格反映的整个国民经济的中间消耗率反而是上升的.要改变这一趋势,保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该文探讨了降低整个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的具体途径.
刘伟, 蔡志洲. 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 经济学动态. 2008;(4):14-19.AbstractPKU 
宏观经济的失衡的特殊性,对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长期而言,我国经济潜在着通货紧缩的威胁,但就短期而言,却面临着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该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中引起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需求和供给因素的现实分析和历史回顾,尤其探讨了我国在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化过程中,高速经济增长、体制创新、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等特殊因素对我国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影响,指出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既要治理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尤其应该重视深化市场化改革,理顺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关系及形成机制,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在宏观调控中,应注意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均衡.
刘伟.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辽宁人大. 2008;(6):7.Abstract
人类历史已经表职,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制度是最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的,也是最要求并且最能够提升竞争性效率的.所以,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深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便成为中国现阶段实现发展的同一命题的两个方面.
刘伟, 蔡志洲. 当前通货膨胀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中国流通经济. 2008;(8):41-44.AbstractPKU CSSCI
自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发生了比较明显的上涨,前些年需求拉动的结构型通货膨胀逐渐发展为成本推进的总量型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使我国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面临两难困境.从需求方面看,影响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从供给方面看,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导致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变动,进而导致国民经济成本结构的变化,并逐渐转化为成本推进的总量型通货膨胀.另外,市场背景、增长背景和发展背景的长期变化所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周期性变化也可能从供给方面加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考虑到当前通货膨胀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问题和收入分配结构问题,渐进地推进能源等关键商品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007
单忠东, 刘伟. 转变观念探寻自主创新"捷径". 创新. 2007;(3):119.Abstract
2006年7月21日在《中华工商日报》撰文认为,如何看待"自主创新"这一概念?是不是一个项目从立项提出、到研制试验、到投产
刘伟. 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 董事会. 2007;(2):25-27.Abstract
这些失衡都与经济学的一般常理相矛盾,但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面临的发展基础和宏观制度环境都和过去不一样了,这就使中国的宏观经济失衡具有了和以往不同的特点,我把这些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
刘伟. 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农村工作通讯. 2007;(4):51.Abstract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少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创新的能力.没有技术进步就不会有效率提升.二是社会和谐的程度.因为以效率提升为首要目的的技术创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必然会扩大差别,因此,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才可能使技术创新具有必要的社会利益的动力基础.三是制度创新的能力.
刘伟. 银根收紧何以效果甚微. 新财经. 2007;(8):40-41.Abstract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的特殊复杂性,使得中国货币政策的效率在递减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的特殊性面临着一种特殊的失衡背景,对货币政策
刘伟, 苏剑.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究竟具有怎样的特殊效应. 经济学动态. 2007;(10):4-9.AbstractPKU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复杂性的提高,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失衡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现价段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特殊性,更是引起人们高度关注.该文特别讨论为何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受到严重削弱?为何在货币政策紧缩效应被削弱的同时存在流动性过剩?为何在我国上调利率不仅起不到紧缩银根的作用,却反而促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流动性过剩?
刘伟. 我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差异分析. 经济学动态. 2007;(4):3-6.AbstractPKU 
该文讨论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的复杂性以及这种复杂性所导致的宏观政策选择上的困难;讨论在宏观政策选择中的突出矛盾,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产生的方向性差异;考察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提高其克服失衡的政策有效性.
刘玉铭, 刘伟. 土地制度、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以1952-2005年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为例. 经济科学. 2007;(2):52-58.AbstractPKU 
国内外一些文献用全国数据分析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认为这一制度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但该文用黑龙江垦区数据对家庭承包制进行研究发现,家庭承包制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其对规模经营、分工协作和统一服务的破坏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后者的效果显著,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会减弱.该文的计量分析还证实了科技进步,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生产力促进效果明显.因此,中国农业发展应注意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作用.
刘玉铭, 刘伟. 土地制度、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以1952-2005年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 2007;(8):54-59.Abstract
国内外一些文献用全国数据分析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认为这一制度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但该文用黑龙江垦区数据对家庭承包制进行研究发现,家庭承包制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其对规模经营、分工协作和统一服务的破坏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如果后者的效果显著,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会减弱.该文的计量分析还证实了科技进步、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生产力促进效果明显.因此,中国农业发展应注意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作用.
刘伟. 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征.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1):31-37.AbstractPKU 
该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特点展开了深入的考察,指出我国经济失衡的5个方面新矛盾和矛盾生成原因,分析其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产生的深刻影响.
刘伟. 统筹城乡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实质所在.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4):18-21.AbstractPKU 
统筹城乡就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治环境,注意针对我国现实状况,解决统筹城乡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刘伟. 市场化29年_“中国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时事报告. 2007;(11):50-57.Abstract
什么是市场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的市场经济的区别在哪?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国际化对于中国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形成了哪些自身特点?进一步深化国际化进程需要应对哪些挑战?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