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维方.
与时俱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理论战线. 2002;(7):4-5.
Abstract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组织干部、师生认真学习讲话精神。7月1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教育界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座谈会。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济,党组成员郑树山及来自京津等地教育部门、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部长袁贵仁同志主持。这里刊发的是座谈会发言摘要。
闵维方.
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26-27.
闵维方.
实践"三个代表" 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 2002;(17):10-11.
闵维方.
实践"三个代表"创建一流大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2;(10):4-6.
Abstract江泽民同志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立足于时代新潮流与国情新特点,从新世纪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出发,深刻阐述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党坚持“三个代表”、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而关键性的问题。讲话通篇贯穿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了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要求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这篇重要讲话,对于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北京大学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闵维方.
实践“三个代表” 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 2002;(17):10-11.
闵维方.
贯彻十六大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2;(12):5-6.
Abstract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指示和要求。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闵维方.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座谈会-与时俱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理论战线. 2002;(7):4-5.
Abstract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从新世纪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出发,深刻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关键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讲话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核心、本质和关键,提
闵维方, 程天权, 陈希, 刘木春, 王贺胜, 夏强.
教育界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座谈会发言摘要(一).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7):6-10.
Abstract在建党81周年纪念日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 ,教育部在京召开了教育界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 ,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济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以及闵维方、卫兴华、陈希、程天权、周之良、李毅、刘木春、王东、夏强、王贺胜等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本刊分两期设专栏摘登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李文利, 闵维方.
高校在校生私人教育支出及付费意愿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2002;(3):42-46.
Abstract本研究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实施了问卷调查,重点考察了普通高校、高职学校和民办大学在校学生的私人教育支出状况、影响因素及其付费意愿.研究发现,学生就读的年级、学校类型、学科类型以及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私人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家庭资助(支付)依然是大学生求学期间的首位经济来源;伴随着学费水平的提高,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有所降低,而且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闵维方.
"三个代表"与创建一流大学.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2;(4):13-15.
Abstract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近年来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要意义的认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全面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闵维方.
“三个代表”与创建一流大学. 中国高教研究. 2002;(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