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7
段宝林. 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龙". 文史知识. 2007;(6):4-14.Abstract
龙是中国远古的图腾,后来又成为皇权的象征。故宫太和殿里就有各种龙的形象一万多条。辛亥革命以后,皇权灰飞烟灭,于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又都成了"龙的传人"。神龙在中华大地腾空飞翔,达八千多年之久。它神妙无比,出云入雾,往往使人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最大的误解莫过于"见尾不见首"的斩龙观,而这种"见尾不见首"的片面观点屡屡出现,说明它的影响着实不小。
汤一介. 我们家的儒道互补. 北方人(悦读). 2007;(12):4-5.Abstract
我和乐黛云结婚已经53年了。在这53年中,虽然经历着种种的苦难,不是她成为右派,就是我成为"黑帮";不是我被隔离审查,就是她在深山劳动改造。记得我在隔离审查期间,两三周可以放我回家半天,每次她就炒好一罐雪里蕻,
谢新洲. 我国图书营销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出版科学. 2007;(2):65-72.Abstract
随着我国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图书营销越来越受到从业者的关注,其重要性不断突显.由于出版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出版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原因,我国图书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严重.该文针对我国图书营销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刘伟. 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征.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1):31-37.Abstract
该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特点展开了深入的考察,指出我国经济失衡的5个方面新矛盾和矛盾生成原因,分析其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产生的深刻影响.
刘伟. 我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差异分析. 经济学动态. 2007;(4):3-6.Abstract
该文讨论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的复杂性以及这种复杂性所导致的宏观政策选择上的困难;讨论在宏观政策选择中的突出矛盾,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产生的方向性差异;考察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提高其克服失衡的政策有效性.
林毅夫. 我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科技与企业. 2007;(4).Abstract
一个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情况.当前,我国服务业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刘伟, 苏剑.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究竟具有怎样的特殊效应. 经济学动态. 2007;(10):4-9.Abstract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复杂性的提高,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失衡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现价段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特殊性,更是引起人们高度关注.该文特别讨论为何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受到严重削弱?为何在货币政策紧缩效应被削弱的同时存在流动性过剩?为何在我国上调利率不仅起不到紧缩银根的作用,却反而促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流动性过剩?
厉以宁. 我国管理需要"补课". 资料信息. 2007;(1).Abstract
在2006年11月20日《北京日报》撰文,就陈鸿桥同志著(16节科学管理课》读后,阐明了自己的新观点,他认为我国的管理需要"补课".
汤一介. 我的一个读书故事.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7;(11):33.Abstract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
严家炎. 战后日本“中国学”的引领者和见证人——沉痛悼念丸山昇先生. 鲁迅研究月刊. 2007;(2):60-64.
林毅夫. 抓住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中国地产市场. 2007;(6):56-57.
厉以宁. 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 书摘. 2007;(11):42-45.Abstract
中国城乡要协调发展,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对较低;区域要协调发展,而西部特别是西部的农民收入较低。提高农民收入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
林毅夫. 收入差距扩大症结在改革. 经济前沿. 2007;(10):4-7.Abstract
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盈余";城乡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有些是发展中的问题,有些则是激励机制和法制的问题.该文提出治理宏观经济问题的思路: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应适时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手段,对信贷、投资、物价、贸易进行必要的管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同时,应利用当前国民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黄永文, 李广建. 数字图书馆中的ETL应用研究综述.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7;(12):1-5.Abstract
总结数字图书馆领域中与ETL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图书馆中ETL的分类,最后结合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需求和发展趋势,从ETL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实现数字图书馆与其他系统之间互操作3个方面,详细分析和研究数字图书馆中ETL的应用方式。
李广建, 汪语宇, 张丽. 数字资源整合的实现机制及关键技术——对国外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实证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2):75-80.Abstract
在对国外143个整合系统进行统计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实现机制。它们可以被概括为数据仓库整合机制、中介器封装器整合机制、代理整合机制和对等整合机制。每种整合机制都涉及一些主要技术。图3。参考文献16。
易晖, 黄平, 姚洋, 韩毓海. 文化、文学和多元社会.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1):1-12.Abstract
稍微认真地说,我们或许是被很多新名词迷惑了。比方说“多元社会”。我们想,如果是真正的多“元”,其中的每一“元”都应该与其他的“元”相对平等相对独立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其中相当多的“元”那里,什么都被操控着,被扭曲着。因此我们所说的“多元社会”其实是一种超前告知罢了。这正象我们企望的“多极世界”并未真正来临一样。据我们观察,文化与文学也是如此,过早地宣告某种状态的来临,并以此暗示我们的创作和批评,其结果或许就使它们事信功半。这就象我们要做砖做瓦,瓦泥还没揉捏成熟就把它放进模具开始制作,其结果不是可想而知吗?“21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这个栏目,很希望她的支持者以求实的精神,以探索的勇气,以严谨的姿态、以独到的见解,以高度的责任去做每一篇文章。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们的希望正在变成现实。四人谈的《文化、文学和多元社会》,站在宏观的视角,以对文学文化和国家民族高度的负责精神,检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过去的遗与存,现实的知与行,未来的向与度。他们虽然处于同一“元”中,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碰撞的火花总能给人以感染或启迪。《中国当下文艺经典的历史价值与消费取向》则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说服力量,对“戏改”“红色经典”的时尚发出了能引人共鸣的声音。而廖四平教授的文章,正好与前文形成呼应,从一个“理想者”的立场出发,在“无英雄时代”或者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坚定地为塑造理想的英雄摇旗呐喊,这或许也暗示了21世纪,我们对英雄,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英雄需求作出了坚定的至少是一种回答。文学对部分人来讲,她可以不是神圣的。但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对我们人类而言,她应该是神圣的。我们希望把她认作是人类前行的灯塔,民族奋进的火把,永远不会被消费成垃圾。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青年作家. 2007;(12):48-53.Abstract
最基本的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原因不是由文化引起的,而是由政治和经济引起的。在不少不同文化之间现在并没有因为文明(文化)的不同而引起冲突。"文明的冲突"论并不能正确说明当前世界形势,更不是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青年作家. 2007;(12):48-53.
段宝林. 文艺特性剖析. 河池学院学报. 2007;(3):35-40.Abstract
文艺的特性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文艺创作的规律,所以也关系到文艺写作的成败.是否能自觉地掌握文艺特性,对作品的艺术性之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创作的艺术质量,该文对文艺特性问题作一个尽可能科学的剖析.
林毅夫.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序. 中国城市金融. 2007;(6):60-61.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