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07
张维迎
.
大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 教育与职业. 2007;(19):48.
Abstract
大学内部体制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师的聘任和晋升制度。一个人一旦当了教师,无论有无创造知识的能力,无论业绩表现如何,都可以工作到退休。而新教员的主要来源是本校的毕业生,毕业以后留校,留校后当助教、提讲师、提副教授、提教授,整个大学内部形成千丝万缕的人际联系,教师之间通常都是师徒关系、师兄弟关系,整个一个自我封闭的体制,大学完全"家族化"了。家族化的大学不仅有内部的等级体系,而且自然对外来的人有很强的排斥力,自由和平等的学术交流根本
刘伟, 蔡志洲
.
如何看待人均GDP翻两番的新目标
. 新财经. 2007;(12):47.
Abstract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即使不考虑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变动,中国的人均GDP也将达到5000美元左右,中国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中等收入国家。那时的中国人口将会超过14亿,中国的经济总
林毅夫
.
如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 中国煤炭工业. 2007;(11):16-17.
Abstract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外贸顺差过大和
丁放, 袁行霈
.
姚崇、宋璟与盛唐诗坛
. 文学遗产. 2007;(3):51-62.
Abstract
姚崇、宋璟是"开元之治"的奠基者,著名的"姚崇十事"是他们的施政纲领,其可信度很高.他们开创了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局面,为盛唐诗人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姚、宋也能诗,但水平不甚高;此期长安诗坛存在着一个以岐王为中心的小圈子和以韦陟为中心的小圈子,但影响都不太大;张说被贬出朝期间,诗歌创作达到新的高度,他的诗代表这一时期诗坛的水准;盛唐诗歌高潮虽然尚未到来,但一大批一流诗人的储备与一批名篇的出现,已昭示了盛唐诗歌美好的未来.
胡壮麟
.
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记第三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
. 中国外语. 2007;(3):15-17.
Abstract
2006年9月,《中国外语》在京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我在会前赶忙看了一些材料,武装自己,发现所谓“学术规范”是针对“学术腐败”而言的。会前,有幸与教育
吴志攀
.
学生是什么?
. 基础教育课程. 2007;(4):52.
Abstract
家长与教师相遇,大多会问:"孩子最近考得怎么样?在班上排名如何?"很少听到家长和教师谈及孩子喜欢什么运动,有什么业余爱好.
刘伟
.
宏观调控下的多重目标抉择
. 现代商业银行. 2007;(2):13-15.
Abstract
政府供给管理从长期来说强调的是结构性政策,从发展来说强调的是区域结构,从增长来说关注的是有效、长期的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创新都支持着有效的增长。
谢立中
.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上)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3):65-73.
Abstract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在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自杀"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社会学家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自杀"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一起行为建构为"自杀"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
谢立中
.
实证、诠释与话语:社会分析模式比较-以自杀现象为例(下)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4):62-70.
Abstract
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将"自杀"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社会学家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自杀"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社会学家们在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自杀"现象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社会学家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自杀"现象产生和变化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一起行为建构为"自杀"现象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
闵维方
.
对《美国高等教育行动计划》的解读
. 中国高等教育. 2007;(3):13-15.
Abstract
美国有着当今世界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但美国的教育界历来危机意识很强,对自身教育问题的审视和批判从来没有间断过。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促进委员会发布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份报告指出:“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石正被一股平庸的浪潮所侵蚀,它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通过大量的调查.报告提出了
刘玉铭, 刘伟
.
对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检验-以黑龙江省数据为例
. 经济经纬. 2007;(2):110-113.
Abstract
笔者使用黑龙江各地区数据对农业规模效益进行研究,发现农户经营面积扩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农业经营存在规模效益.规模效益与机械先进化程度、经营模式密切相关,并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适应农户规模有一定的联系,因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种植结构调整、时间趋势等对于产出效率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林毅夫
.
对我国当前外资外贸政策的思考
.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07;(3):3-4.
Abstract
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这是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成果,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副作用.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的巨大顺差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经济特性息息相关,但也与我国现有的外资、外贸政策有关.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会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政策.根据相机决策的原则,目前是进行外资、外贸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
袁行霈
.
寻根寄语
. 寻根. 2007;(3):2.
Abstract
~~
厉以宁
.
导致民营企业死亡的十种情况
. 东方企业文化. 2007;(8):12-13.
刘伟
.
市场化29年_“中国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 时事报告. 2007;(11):50-57.
Abstract
什么是市场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的市场经济的区别在哪?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国际化对于中国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形成了哪些自身特点?进一步深化国际化进程需要应对哪些挑战?
刘伟
.
市场化: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和建设
. 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7;(2):55-57.
Abstract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9年,在这段历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2006年,中国GDP比1978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速达9.67%,人均GDP已达2010美元.
张维迎
.
建一流大学,高校需要更大的自主空间
. 教育与职业. 2007;(16):38.
Abstract
中国真正要产生世界一流的大学,我想必须真正地、彻底地改变政府过度主导大学的方式,给大学更大的自治空间,否则,一流大学是没有希望的。
贾庆国
.
弘扬奥运精神 理性面对赛事
. 北京观察. 2007;(5):22.
Abstract
近年来,在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奥运筹备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国乃至全世界对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抱有很高的期待。但是,奥运工程浩大,十分复杂,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要成功举办这场盛事还需要进一
张维迎
.
必须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 当代经济. 2007;(3):1.
Abstract
最近我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教授写的文章。这篇文章说:印度会超过中国吗?可能好多人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印度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印度经济增长也比我们要低得多,我们为什么要担心
林毅夫
.
必须用"比较优势"发展经济
. 财经界. 2007;(9):114-115.
Abstract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其中的关键是:一方面要继续快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使穷人的收入增长能够比整个国民经济平均的增长快,或是说比富人的收入增长得更快.
Pages
« 首页
‹ 上页
…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