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0
谢新洲
.
从中国走向世界:我国科技出版的发展之路-评《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
. 中国编辑. 2010;(1):95-96.
Abstract
科技出版担负着科技信息传播与传承的重任,对科技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影响.<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我国科技出版的现实,对我国科技出版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该书在研究视角、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方面颇具特色,形成许多亮点.
厉以宁
.
从当前中国信贷问题看货币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 当代财经. 2010;(1):9-11.
厉以宁
.
以创业带动就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 绿色中国(A版). 2010;(3):16-17.
梁柱
.
以高度的自觉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前线. 2010;(8):9-10.
Abstract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央和北京市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指导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本刊从第8期开始,特开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专栏,旨在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各级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提供交流平台。恳切希望新老读者给予热情关注,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并踊跃投稿。
张维迎
.
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
. 英才. 2010;(1):81.
Abstract
企业家天生是干什么的?就是发现和开拓市场的,我们始终不应该忘了这一点.中国企业家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中国本身的市场.
张维迎
.
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企业家成长
. 经济界. 2010;(2):23-24.
Abstract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最有才能的人究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做政府还是在做企业?如果他们做企业,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产业?中国过去30年的体制转轨和经济的高速成长,是一个企业家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和励炼成熟的过程.不理解企业家精神,不明白中国企业家队伍是如何形成的,就不可能理解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把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张维迎
.
企业生存的核心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 当代经理人. 2010;(11):29.
Abstract
我们企业跟政府不一样,我们是靠价格获取收益,所以只有当价值使得消费者觉得付出,只有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会购买的时候,把才会付钱
张维迎
.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人才选用机制
. 企业研究. 2010;(18):4-5.
Abstract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持续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所谓核心资源,也就是那些不能轻易为其他企业所复制、也不能从市场上购买到的资源。正是这种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交易性带给了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势力,从而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张维迎
.
体制改革与中国未来
.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1):13-14.
Abstract
如果我们把改革看在60年的跨度来看,我们过去30年,重点在经济改革。未来30年,我想重点是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主要是几方面:一是价格自由化;二是企业民营化,包括借着新的国有企业和民营化;三是地方分权;四是开放国际化。
汤一介
.
儒学与“和谐社会”建设——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三十周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6):27-32+220-221.
Abstract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1月创刊)迎来创刊30周年华诞。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和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团结了一大批学界同仁,成为当代中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摇篮。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本刊编辑部以"《中国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学术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治学经历,回顾并反思了《中国社会科学》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这份中国学术界最有创造性的、顶尖的理论刊物,在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探讨了现代社会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新的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梳理了中国政治学发展的30年历程,认为中国政治学在经过"取经"、"效仿"、"自觉"三个阶段以后,应向本土化阶段跨一大步。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创刊60年时,中国政治学界能成为概念、方法、理论和思想的生产者和出口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认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世界历史研究最深刻的变化,是实现了从翻译、编译以及一般性地介绍向深入、系统、独立研究的转变,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所体现的学术研究的精神力量和时代风范,对当代中国学术成长具有"根基"和"导向"的意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汤一介教授探讨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我们不能在没有文化传统的空地上建设"和谐社会",而要吸收和利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提供思考的路子和有价值的理念。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唐凯麟教授探讨了财富伦理的基本内涵、发展历史及研究财富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当代意义,认为研究财富伦理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自发性所导致的道德缺陷,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从法治与人权的侧面对大学之道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办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统一的大学的理念。
汤一介
.
儒学与外来文化的传入
. 东吴学术. 2010;(1):33-39.
Abstract
罗素在《中西文明之比较》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①在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学"的每一次发展除其自身内在自觉地更新外,都是与我国国内存在的各学派交流中得到发展的,汉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
汤一介
.
儒学与经典诠释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5-12.
Abstract
1938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约至该校为学生讲论"国学",后集为《泰和会语》。在《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中说:"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汤一介
.
儒家需要经世致用
. 东方养生. 2010;(8):10.
Abstract
坚持我们自身文化的"主体性",认真吸取其他民族文化优秀的智慧特别是西方优秀文化的智慧,寻求各民族文化中的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资源。
张维迎
.
全球化与中国的崛起-兼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管理@人. 2010;(0Z1):26-29.
Abstract
人类250万年的历史里,其实进步非常缓慢.大致来讲,其中99.4;的时间,人均GDP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在19世纪之后,特别是20世纪这两百年的时间里,我们人类的收入才有了巨大增长.
辛国安, 李翠玲, 耿超锋, 陆焱, 杨艳萍, 郭建宁
.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0;(1):79-86.
Abstract
求解文化安全问题不可能从文化内部解题,而必须从文化之外去寻求。文化一旦被国家所代言,那么其性质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交流和融合退居次要位置,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其本质要求。这一变化将国家文化与一般文化区分开来,并为国家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提供足够的依据,由此,国家文化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概念系统。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国家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国家主流文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林毅夫
.
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挑战是发达国家产能过剩
. IT时代周刊. 2010;(21):20.
Abstract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还不牢靠.我认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的主要根源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危机爆发后,问题主要根源是在实体经济部门,实体经济部门产能过剩还相当普遍和严重.对于发达国家,即使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刺激以及中国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外部需求,但到2010年6月,发达国家的产能使用和工业生产比2008年还要低12个百分点.
李广建, 乔建忠
.
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包装器的主要技术方法研究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1):100-104.
Abstract
网页信息抽取包装器的生成方法很多,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类,该文旨在研究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包装器的主要技术方法,首先构建了对应的分类体系;其次对近年来主流的15种包装器生成技术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分类比较;最后提出5点发展趋势.
厉以宁
.
六件事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向
.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1):37.
Abstract
@@ 要了解今后十年中国的经济动向,就必须了解现在或十年内经济方面会有哪些大事.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中国的意义非常深远.
厉以宁
.
关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
. 财经界. 2010;(2):7-9.
Abstract
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如果出现了安全问题,大体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汇收支连续出现赤字,以致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二是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外汇储备的价值减少了。所以,要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厉以宁
.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的思考
. 中国流通经济. 2010;24(4):4-7.
Abstract
本文认为,一国外汇储备出现安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汇收支连续赤字,以致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二是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导致外汇储备价值降低.要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安全,必须双管齐下.第一,加强自主创新,抓紧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环保产业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提高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旅游等服务业,创造更适于外资进入的投资环境,防止民间资本非正常性地大量外流,以保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保证外汇储备不至于大幅下降.第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增加外汇黄金储备和外汇资产储备,利用外汇储备作为信贷资金对外贷款,带动产品出口、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带动国内经济,利用外币进口先进设备、短缺原材料和燃料,进行海外投资,藏汇于民,以保证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此外,还应进一步研究如何消除人民币小步升值、缓慢升值的不利影响,如何建立符合新型发展中国家现状的、合理的外汇储备量标准,怎样建立外汇储备安全预警机制等问题,加强对与我国联系较多的国家币值变动趋势和汇率决定理论的研究.
Pages
« 首页
‹ 上页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