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1
郭建宁. "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 人民论坛. 2011;(31):57.Abstract
18问为何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精彩语录: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郭建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复兴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中国改革开放持续30多年的快速
梁柱. 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启示-读《复兴之路》. 北京支部生活. 2011;(1):60-61.Abstract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近代,中华民族历经炼狱般的苦难、坚忍不拔的抗争、多条救国之途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历史发展的正确道路,获得了凤凰
梁柱.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历史超越. 新视野. 2011;(6):11-14.Abstract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时间,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辛亥革命所以失败,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上说,还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和妥协性.把民主革命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接起来,才有可能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从而实现历史的超越.
郭建宁. 近十年文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46-49.Abstract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认真回顾与审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文化建设,就是一个十分必要和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的论述试图从战略层面、学术层面、社会层面这三个维度展开.
张维迎. 通胀本质上是财富的逆向分配. 农村工作通讯. 2011;(11):32.Abstract
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没有大的天灾,一定是个货币问题.现在物价、房价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度的刺激政策,其必然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但现在是宏观政策出了问题,用微观控制的方式去解决.
张维迎. 通胀本质是掠夺民间财富. 中国中小企业. 2011;(9):12.Abstract
我们的政策应该更多地体现尊重市场,保护产权制度、自由竞争、自由准入,让市场的逻辑发挥更好的作用。现在市场上物价、房价上涨,根本原因是2009年之后采取了过度的刺激政策,太多的货币、太多的信贷注入经济体,其必然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政策出问题了,调整的过程应该更多通过市场去消化,而不应该错上加错。比如房地产问题,2009年初比较冷,房价往下跌,那时候该跌就让它跌,应该顺其自然,但我们不是,一看房价下跌,着急上火,马上出台了刺激政策,结果价格上涨,没过几个月,又出
梁柱. 邓小平晚年心系分配问题. 领导文萃. 2011;(5):79-82.Abstract
1989年11月,邓小平经中央同意退休。退休之后,他仍然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其中,分配问题是他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谈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从1990年4月到1993年9月,他谈及和着重谈及分配问题的就达六次之多。他直面现实而不讳言两极分化的出现,尖锐
梁柱. 邓小平晚年心系分配问题. 决策与信息. 2011;(4):11-12.Abstract
1989年11月,邓小平经中央同意退休。他仍然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其中,分配问题是他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谈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梁柱. 邓小平晚年的分配思想探析. 湖湘论坛. 2011;(1):37-41.Abstract
邓小平晚年谈及分配问题就有达六次之多,见解深刻,期望殷切.他直面现实而不讳言两极分化的出现,尖锐指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富有预见地提出公平分配、共同致富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问题,希望能正确解决,造福人民群众.
张守文. 重视分配问题的经济法规制. 法制资讯. 2011;(8):63-65.Abstract
分配关乎国计与民生,直接影响政治安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治乱循环、制度变迁,往往皆因分配问题而起,因此,对分配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并予以有效解决.我国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始
王一川. 阳刚本从阴柔来-看《岁岁清明》. 电影艺术. 2011;(5):48-49.Abstract
提起杭州城,人们总会想到柔媚的西子湖和芳香扑鼻的西湖龙井茶,也会想到苏东坡的名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而总是把杭州城同阴柔之美联系起来.这样想象的杭州城市文化品格,自然多偏于阴柔,但有多少人还能想到它自有其阳刚一面呢?《岁岁清明》就让我经历了这样一次出人意料的突转:你品尝到一杯来自明丽的西子湖畔、紫云山麓的沁人心脾的明前茶,但茶味中却又浸透着深一层的别种刚猛滋味.
李广建, 王巍巍. 隐喻方法与数宇图书馆服务-从政府网站中生活事件徂织法谈起.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10):1-7.Abstract
对政府网站中生活事件组织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其背后隐藏的隐喻方法思想和运行机制;对隐喻方法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数字图书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
王一川. 革命年代的心化美学——简论中国现代美学Ⅰ及其传统渊源. 江海学刊. 2011;(2):13-17.Abstract
从长时段视野看,中国现代美学可以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点,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美学时段,即中国现代美学I和中国现代美学II。中国现代美学I是社会革命年代的美学理论,主要体现出心灵或精神因素的主导,具有心化美学特质,属于中国现代社会革命时段的审美认知与实践论美学。这种社会革命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属于一种从转变现存政治秩序的"小革命"最终走向改变现存社会与文化秩序的"大革命",其深层资源却来自中国古典哲学固有的心化传统,而这种心化传统恰恰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革命的对象,由此形成革命资源与革命对象相同一的"吊诡"。导源于以中国古代儒家为代表的心化传统的现代心化美学,宁愿为了艺术的审美认知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而悬置起实际的物质生活层面,从而集中供奉精神生活层面,并以"精神变物质"为深层美学信念。从希望中国出现"世界性大思想家"这一"李泽厚之盼",可集中见出这种心化传统在现代的强势存在。
朱红, 文东茅, 许锐. 高校师生交流的生态学实证分析. 教育学术月刊. 2011;(2):23-28.Abstract
师生交流是影响高校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生活.当前高校师生交往互动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类型院校差异显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高校学生工作、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对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交流状况具有不同的、显著影响.目前高校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师生交往的限制,只有通过大学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比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配套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倾斜、与学工系统密切合作等,才有可能建设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师生互动.
汤一介. 高校教师的文化使命. 高校理论战线. 2011;(6):35-36.Abstract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人文学科教师,对此体会尤甚。高校教师要有更高标准要求,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段宝林. 龙、龙图腾与龙的传人-兼驳一种观点. 百色学院学报. 2011;24(4):47-49.Abstract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未曾存在过龙的图腾,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误谈",这是不了解龙产生的历史及龙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历史记载、考古事实等都证明,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人祖伏羲、女娲,到炎帝神龙氏、黄帝轩辕氏,直至夏禹一族均为龙图腾-龙之传人;中国南北许多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都是龙.龙是中华凝聚力的象征、中华儿女大团结的象征、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
2010
吴慰慈, 谷秀洁. 2009年图书馆学学术进展. 图书馆论坛. 2010;(6):11-18.Abstract
在概览文献的基础上,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总结发现,2009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述九个方面: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图书馆定位及战略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服务、阅读文化与阅读推广、图书馆危机管理与灾后反思,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研究等方面.
刘伟. 2010年宏观政策新特点. 中国建设信息. 2010;(3):14-15.Abstract
在危机影响下,对于供给的强调、结构的调整、总量政策向结构政策的强调、总需求扩张的政策向扩张政策的传导效益的强调,这一系列的变化将构成2010年中国宏观政策新的特点
韩礼德, 胡壮麟, 朱永生. 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Halliday by Hu Zhuanglin and Zhu Yongsheng. 中国外语. 2010;(6):17-24.
王文玲, 李广建. Web数据整合的语义映射研究. 图书馆杂志. 2010;(9):51-56.Abstract
模式映射与数据映射都是在Web数据整合过程中共享结构化数据普遍使用的数据整合方法,它们在不同数据之间建立了语义对等或蕴舍关系,二者相互补充.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