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页面的主要内容部分
科研成果 by Type: Miscellaneous
2012
厉以宁
.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路子
. 资本市场. 2012;(1):8-9.
Abstract
最近一年在云南、贵州、重庆、山东、山西、内蒙古、湖北七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文结合调查结果,谈谈几点看法.
谢新洲, 夏晨曦
.
网络事件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数据分析
. 情报学报. 2012;31(1):72-81.
Abstract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当前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预警、控制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事件往往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关键诱因,其传播和讨论对推动网络舆情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半自动方法自动采集大量网络事件案例相关信息,包括网络事件的发展、传播过程和相关网络文献,建立网络事件案例库,开发了对案例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聚类和信息计量等分析工具,并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以网路事件案例库为支撑,本文分析网络舆论的传播要素和传播规律,探讨了网络事件的监控预警和引导控制机制.
谢新洲, 金学慧, 张婧, 靳晓宏
.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研究述评
. 情报杂志. 2012;(2):141-147.
Abstract
围绕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研究的总体概况、一般原理、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中的适用性、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语言、技术支持、分类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已有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点评归纳.
谢新洲, 王洪波, 吕晓轩
.
网络环境下 青年群体科学文化传播机制初探
.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4):30-32.
Abstract
2011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记者在新浪微博中分享了由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作词的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以下简称《化学》)的演出视频.该视频随即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短短几天,原微博即被网友转发3万余次,引来评论近万条.网络讨论焦点主要集中于《化学》的歌词.部分网友认为,周校长的词作用语过于直白,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歌词所应当具有的韵味;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周校长"和蔼""亲切""淳朴",这种普及科学知识的做法值得肯定.事后,据周校长本人称,该歌曲是为庆祝"国际化学年",应学生之邀呼应"化学就在你身边"的主题而作.由此可见,如何在网络与新媒体大背景下有效开展科学文化传播活动,已成为一项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林毅夫
.
美国的金融监管放松与房地产泡沫
. 大众理财顾问. 2012;(10):16.
裘锡圭
.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鸟形盉铭文解释
. 中国史研究. 2012;(3):5-11+2.
Abstract
本文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所出西周中期的鸟形盉铭文作出解释。文章同意"余某弗称公命"的"某弗"是双重否定的意见,指出全句是誓言的主体,意思是我遵从吾君的所有命令,认为"余自無则便身"是违背誓言的行为,是假设自己目无法纪,求一己之便。文章指出,从鸟形盉铭文看,"誓"和"辞"至少对文有别,发誓时所说的关于如果违誓应受何种处罚的话,可以另称为"辞"。铭文"曩余亦改朕辞‘出弃’"是"以前我也曾把我誓言中关于惩罚的话改为‘出弃’"的意思。器主"乞"当是"公"的异姓臣属,"乞"的立誓可能和"策名委质"之制有关。
赵辉
.
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几点思索
. 东南文化. 2012;(1):7-8.
Abstract
两天来在会议上认真聆听了各位研究者发表的研究成果。我感到有关马家浜文化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骆驼墩、西溪及神墩等几个遗址发现以来,我们对太湖西部这个原本是空白的区域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因此引发了有关考古学文化命名、如何划分文化这样一些颇带有理论色彩的思考。我感觉受到非常深刻的教益,也对各位研究者表示钦佩。
王一川
.
艺术学门下需要艺术学理论吗?
. 文艺争鸣. 2012;(3):99-101.
Abstract
在盘点2011年度艺术学发展状况时,有一个问题是不能不加以关切的,这就是艺术学理论的独立发展状况.自从艺术学在去年获准升级为独立学科门类后,艺术学理论就成为艺术学门下的五个一级学科之一,同其它四个一级学科即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一样,取得了同等的学
胡壮麟
.
认知文体学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异同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2):163-172,318.
Abstract
本文扼要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起来的认知文体学及其理论基础.作者认为,国内外研究者们对认知文体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及其与其他学科(如认知诗学、认知修辞学、认知叙事学、文体学或文学文体学)的关系讨论得还不够清楚.本文试图对这些学科的异同进行梳理,重点放在差异上.
李蕾, 王丹彦, 贾磊磊, 陈晓卿, 朱羽君, 边疆, 王一川, 尹鸿, 刘效礼, 张同道, et al.
让世界感知中国味道
. 上海采风. 2012;(7):16-19.
Abstract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制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开播以来的平均收视0.481,平均收视份额3.861,日最高收视率达0.75,首重播最高收视份额达5.77,超过原时段播出
厉以宁
.
论“中等收入陷阱”
. 经济学动态. 2012;(12):4-6.
Abstract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厉以宁
.
论"中等收入陷阱"
. 经济学动态. 2012;(12):4-6.
Abstract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汤一介
.
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 中国哲学史. 2012;(3):5-10.
Abstract
本文试图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因宗教思想的原因而发生过战争这一问题。作者认为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理论上的内在包容性、调和性较之世界上其他宗教强烈的"排他性"更有利于避免宗教战争之发生。而帝王、朝廷的制度及宗教政策也对不同宗教思想文化之信仰形成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此外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形成的神灵崇拜多元化之传统以及各阶层之情理思维模式等都有助于儒、释、道三教相互补充、同处共存。
汤一介
.
论儒、释、道"三教归一"问题
. 中国哲学史. 2012;(3):5-10.
汤一介
.
论儒学与“普遍价值”问题
. 中国文化研究. 2012;(3):1-7.
Abstract
西方"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者所宣扬的价值观与"普遍价值"(universal value)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各民族文化都含有"普遍价值"的因素。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宽容的态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不同文化间的"普遍价值",如儒家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克己复礼",都具有"普遍价值"的意义。因此,海外学者已注意到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寻求"普遍价值"意义的思想资源。
汤一介
.
论儒家的“礼法合治”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5-9.
Abstract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郭建宁
.
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5):5-8,18.
Abstract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郭建宁
.
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理论参考. 2012;(10):7-8.
Abstract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多年来,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不懈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发展逻辑
王一川
.
论艺术公信度-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五
. 当代文坛. 2012;(4):4-13,18.
Abstract
本文考察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认为从《三枪拍案惊奇》遭遇质疑和"人造韩寒"之争可集中凸显艺术公信度的重要性及其问题化状况,其原因在于社会体制的转变、全球性现代艺术中的实验蔑视与实验好奇之间的悖逆、艺术体制中公共领域对艺术品的自由质疑、社会敏感问题假道艺术公信度问题而隐秘显现等.从中外信任研究表明,当前条件下艺术公共信任已必不可少.艺术公信度问题主要是艺术公共信任如何重建的问题,意味着建立跨越单纯的艺术家信誉、艺术社团信誉、艺术国家信誉和艺术商业信誉之上的艺术品在与公众相互作用关联场中获取公共信任的品质及能力.艺术公信度有四点特征:艺术客观性、艺术中立性、艺术自律性和艺术纯洁性.艺术公信度是由以下诸维度共同构成的整体:艺术品公信度、艺术家公信度、艺术社团公信度、艺术产业公信度、艺术媒体公信度、艺术展演机构公信度、艺术批评家公信度、艺术评奖机构公信度.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往往由一系列耦合关系缠绕而成:艺术家个人创造力与文化产业集体制作之间、艺术创作个性与艺术商业属性之间、艺术作品无价与艺术商品有价之间、艺术实验被蔑视与艺术兴趣增长之间、艺术炒作与艺术感召之间、艺术短时轰动与艺术长久流芳之间.这些维度和耦合关系表明,艺术公信度的检验是一项复杂过程.
王一川
.
论艺术可赏质-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三
. 当代文坛. 2012;(2):4-11,17,1.
Abstract
本文探讨艺术公赏力概念内部的艺术可赏质问题.认为艺术可赏质是当艺术品遭遇公共领域中信任危机时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已呈现一般公共事务特点.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对艺术可赏质的研究传统.今天需要在以往艺术品层次论、品级论等基础上引入艺术体制、艺术分众和社会生活情境要素,从客体要素与主体要素的交融中综合分析艺术可赏质.艺术可赏质是指艺术体制、艺术分众和社会生活情境条件下公众所感发到的艺术品的特定价值品质.它有如下五个层面:媒介可感质、形式可兴质、兴象可观质、兴味可品质、活境可衍质.对艺术可赏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当代艺术在创作和接受等方面有待辨别的问题,如兴味蕴藉和公民艺术素养等.
Pages
« 首页
‹ 上页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下页 ›
末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