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2023
Zhang M. Yoga's Re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a via the West. In: Significant Others, Significant Encounters: Essays on South Asian History and Literature. Heidelberg: Heidelberg Asian Studies Publishing; 2023. pp. 115-134. 访问链接Abstract
As the Buddhist community in China carried forth the Buddhist yogic traditions into the modern era, a new form of yoga was imported to China via the West as the intermediary in a global network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with metropolitan port cities like Shanghai as its enclaves. By examining newspapers, archives, and books publish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chapter recollects the largely forgotten early history of yoga in modern China. Buddhist scholar Liu Renhang, with his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scholar Kaiten Nukariya’s study of yoga in North America, was the first to introduce yoga as a remedy for the nation, then suffering from endless warfare. The theosophist Hari Prasad Shastri lectured on yoga and established a yoga study group called “Holy Yoga”. The first teacher to offer yoga classes regularly in China was Eugenia Peterson, later known as Indra Devi, and her assistant Michael Volin. They successfully enlisted hundreds of pupils, many of whom were Westerners living in Shanghai. However, with the demise of the Shanghai concessions, the spread of yoga in modern China halted abruptly before i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veryday life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Li X, Zou Y, Yu S, Zhao X, Yu W, Yang S, Guo H, Xiao L, Chen Z, Qu B. Zwitterionic Ionic Liquid as Additive for High-Performance 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Negligible Hysteresis. SOLAR RRL. 2023;7.
Li X, Zou Y, Yu S, Zhao X, Yu W, Yang S, Guo H, Xiao L, Chen Z, Qu B. Zwitterionic Ionic Liquid as Additive for High-Performance 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Negligible Hysteresis. SOLAR RRL. 2023;7.
曲天书, 吴玺宏, 王奕文.; 2023. 一种基于双路自注意力机制学习的多点采样声场重建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2310667120.6.
曲天书, 吴玺宏, 葛钟书.; 2023. 一种基于扬声器阵列的近场声源重放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2310532598.8.
曲天书, 吴玺宏, 吴东航.; 2023.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柱谐分解的空间主动降噪方法. China patent CN 202310955389.4.
吴华杰, 杨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3;(01):24-31.Abstract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技艺库三个维度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郭 帅, 罗 雅楠, 郑 晓瑛.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性别差异多元变化趋势的研究:2020—2050年.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Internet]. 2023;27:201–208. 访问链接Abstract
目的 分析2020―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health expectancy, HE)及其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为中国人口长寿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证据和线索。方法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1987年、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使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population-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alysis, PDE)和流行病学计算方法预测了死亡率和残疾率。使用Sullivan方法估计了2020―2050年50岁及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的无残疾预期寿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 DFLE)和伴随残疾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with disability, LwD)。结果 中国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LE)在2020―2050年持续上升。其中,女性中LE的上升由LwD的上升所主导,而男性中DFLE的贡献略高。在75岁以下的女性和65岁以下的男性中呈现“功能残障扩张”且男性中更不明显;整个研究期间,80岁及以上女性的余寿中会有超过一半的时间伴随残疾度过,占比高于男性。女性的DFLE高于男性,绝对性别差异整体上随时期缩小,但在高龄老人中相对保持稳定;女性DLFE的占比低于男性,在2040年之后相对差异开始缩小,且在高龄老人中更明显。结论 未来中国老年人口的功能状况可能会不断恶化。虽然在2040年之后DFLE的相对性别差异开始缩小,但这建立在LwD占比较高的情况下。在重点关注女性高龄老年人的功能状况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起完备的长期照护体系。
陈垒.; 2023. 中高频振荡检测方法及装置. China patent CN ZL 202010938835.7.
竹志奇, 高珂 任金凤.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 西南金融. 2023;(6):3-17.
高珂 王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的宏观效应与中长期有效性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当代经济管理. 2023;(10):78-87.
贾积有, 张誉月. 人工智能与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23;21(01):49-61+188-189.Abstract
人工智能技术在最近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表现在知识工程、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专家系统、自动程序设计、艺术创作等八个方面。这些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教育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动力,在教育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在教、学、评、测等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人工智能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也带来了极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影响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市场、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充分利用其正面影响,本文提出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研发和部署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引导学生合理、合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刘智锋;吴亚平;王继民. 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知识生产与扩散的影响. 情报杂志. 2023.
祁应军, 李文军, 贾翔宇, 姹苏. 从“破碎化”到草场资源重新整合使用——理论构建与政策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0.
向伟. 作为风俗画的日本绘卷《病草纸》——兼与宋代图像相比较. 古代文明 [Internet]. 2023;17(1):142-155+160. 访问链接Abstract
绘制于12世纪末的《病草纸》出自日本后白河上皇的宫廷绘师之手,是一部以疾病为主题、图文并茂的绘卷作品。先行研究主要关注《病草纸》与《饿鬼草纸》《地狱草纸》在绘画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将《病草纸》视为佛教艺术“六道绘”的一环,即通过形形色色的疑难杂症来表现“人道”的苦相。本文将《病草纸》置于东亚的视域下重新理解,着重比较《病草纸》与《村医图》等宋代图像的异同,指出《病草纸》具有较强的风俗画和“戏画”特征,患者的失态形象、旁观者的嘲笑表情等,都暗示着这是一部旨在满足后白河上皇等平安时代末期没落贵族猎奇欲与自尊心的绘卷作品。
元尺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 [Internet]. 2023. 访问链接
马啸、马佳磊、严洁. 公民因何遵从:政策执行中的价值认同与社会规范. 新视野 [Internet]. 2023. 知网链接Abstract
公民是否主动遵守公共政策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如何以较小代价获得公民在日常社会治理政策领域的政策遵从?从激励与压力两个维度出发,可将公民遵守日常社会政策的行为划分为“不服从”“价值认同服从”“强制性服从”与“社会规范性服从”四种类型。在城市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后,对北京市城镇居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问卷调查发现:价值认同与社会规范是实现公民政策服从的关键因素,并且二者发挥了同样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因当前法规惩戒性有限,强制性服从尚未成为影响公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发现对在社会治理领域运用“助推型”政策干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张忞煜. 印度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去莫卧儿”风波. 世界知识. 2023;(13):62-64.
张忞煜. 去殖民化,印度总理莫迪的“政治软饮”. 世界知识. 2023;(1):65-67.
陈昂轩, 刘怀亚 贾积有 张君 徐玄冲. 双重身份学生自适应学习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23;33(10):108-117.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