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建国,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8年和2007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工作。2002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 科研生涯初期,刘建国老师主要从事温室气体甲烷源排放通量监测、区域扩散模拟及C13稳定同位素特征源解析的大气环境化学研究,因循研究兴趣转向专注于全球性化学品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的多学科交叉性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全球治理。研究致力于决策支持导向的化学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方法、案例及应用,注重基础科学研究与政策管理研究的交互关联,研究对象涵盖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与个人护理化学品(PPCPs)、重金属汞等国际高关注化学品(SVHCs)及新兴化学品政策问题(EPIs)。主持承担了国际化学品环境履约和国家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一系列重要课题担任本领域国际和国内多个学术组织的专家成员,长期持续担任中国政府参加关于全球POPs控制的《斯德哥尔摩公约》(INC7-COP7,2003-2015)、关于《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SAICM)的国际化学品管理大会(ICCM2-4,2009-2015)及关于全球汞控制的《水俣公约》(OEWG2,INC1-5,7, 2009-2016)的咨询专家及政府代表团成员。自著或主编出版《化学品环境管理:风险管理与公共治理》(2008)和《中国化学品管理:现状与评估》(2015)等学术专著4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奖励多项。 |
教育背景 2000-2007年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 理学博士 1995-1998年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环境化学专业 理学硕士 1991-1995年 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 环境化学专业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2- 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讲师,副教授 1998-2002: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环境化学教研室,助教、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