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News

应用GEOS-Chem高性能伸缩网格模拟中国地表背景臭氧

应用GEOS-Chem高性能伸缩网格模拟中国地表背景臭氧

三月 1, 2024

课题组应用可变伸缩网格大气化学传输模型,GEOS-Chem High Performance(GCHP),量化了2015至2019年中国地区的地表背景臭氧,揭示了其在当前臭氧污染中的贡献,并详细讨论了其空间来源,自然源前体物排放贡献,以及年际变化驱动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background ozone in China analyzed with the grid-stretching capability of GEOS-Chem High Performance为题,于2024年1月5日发表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研究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研究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八月 8, 202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等合作,通过融合多学科研究工具(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氨排放清单和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及流行病学方法等),评估了在当前或未来减少全球食物供应链中损失与浪费(FLW)对氨减排、PM2.5污染减缓、氮沉降减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效益。研究揭示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2.3.1(食物损失与浪费减半)将有助于减少PM2.5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并显著减缓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biodiversity hotspots)的超量氮沉降。

研究揭示缓解欧洲地区PM2.5污染最优的活性氮排放控制路径

研究揭示缓解欧洲地区PM2.5污染最优的活性氮排放控制路径

七月 23, 202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WilfriedWiniwarter教授、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HaraldRieder教授等合作,结合减排效率和化学状态两种指标,指出欧洲因排放差异和大气化学的复杂性,其东西部区域存在不同的通过活性氮排放控制减缓大气PM2.5污染的减排路径,在综合考虑氮排放控制成本后,其最优减排策略均更加强调氨的排放控制。相关研究成果以“为经济有效地减缓欧洲PM2.5污染识别最优活性氮控制路径”(Optimal reactive nitrogen control pathways identified for cost-effective PM2.5mitigation in Europe)为题,2023年7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1990–2020年北半球城市和非城市地表臭氧的差异缩小

1990–2020年北半球城市和非城市地表臭氧的差异缩小

五月 15, 2023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课题组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等合作研究,利用全球范围内城市与非城市站点的长期地表臭氧观测资料,揭示了1990–2020年北半球城市和非城市地表臭氧浓度的差异缩小的现象,表明地表臭氧污染呈现更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相关研究成果以“Narrowing Differences in Urban and Nonurban Surface Ozon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Over 1990–2020”为题于2023年4月17日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利用机器学习诊断地表臭氧模拟日际变化的偏差

十二月 28, 202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叶兴沛,在张霖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机器学习诊断并改进了大气化学传输模型GEOS-Chem模拟的地表臭氧偏差。研究发现,模型模拟的2018年暖季地表臭氧相比观测在中国多个地区存在显著的高估,该高估与云和湿度等相关变量高度相关。优化模型中臭氧在湿天气的干沉降参数化以及对云光学厚度的低估,可以有效降低模拟的臭氧偏差,并提高与观测比对的时间相关性。相关成果以“Diagnosing the Model Bias in Simulating Daily Surface Ozone Variability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Dry Deposition and Cloud Optical Depth ”为题,于2022年11月27日在线发表在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课题组郭怡鑫获2022年德国联邦教研部“绿色精英”奖

十一月 9, 2022

德国联邦政府教育与科研部在2022年10月27日线上举行2022年度“绿色精英Green Talent”颁奖典礼,为全球25位杰出青年学者颁奖,表彰他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后郭怡鑫荣获这一奖项。

2022年获奖者海报

快速变化的人为污染物排放驱动东南亚地面和对流层臭氧上升

十月 19, 202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晓琳,在张霖老师和南方科技大学傅宗玫教授的指导下,结合多源观测数据及大气化学模拟,探究了2005-2016年东南亚地面和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指出,2005-2016年东南亚地面和对流层臭氧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且人为排放的增加是导致臭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东南亚地区自下而上的人为和生物质排放变化与观测相比存在偏差,未来评估该地区空气质量变化需要对排放清单进行进一步验证。相关成果以“Rapidly changing emissions drove substantial surface and tropospheric ozone increases over Southeast Asia”为题发表在2022年9月29日的杂志《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环境效益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四月 19, 2022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研究员与普林斯顿大学Denise L. Mauzerall教授等合作,综合评估了采用洁净型煤、天然气或电力取暖(分别在全面替代我国北方居民取暖所使用的固体燃料的情景下)对空气质量、公众健康和碳排放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家庭取暖成本,揭示了不同取暖替代情景的健康-气候协同或权衡效应,为清洁取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指导。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环境效益与家庭成本”(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household costs of clean heating options in northern China)为题,2021年12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Nature Sustainability),并入选期刊首页推荐文章(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