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网报道陈忠明课题组发现大气颗粒物过氧化氢更重要来源

六月 11, 2020

过氧化物作为大气中气相、液相和颗粒相重要氧化剂以及高活性自由基储库,广泛参与大气化学反应,对大气氧化性产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大气氧化能力的指示剂。近来,陈忠明课题组在北京地区多次开展大气过氧化物气相-液相和气相-颗粒相同步观测研究。研究发现,以近地面温度估算的大雨滴有效亨利系数显著高于小雨滴,大雨滴反映了云水H2O2浓度,小雨滴反映了近地面液相(水相)浓度,近地面大雨滴中H2O2含量可以代表云水中的含量,实际大气中H2O2气-液分配在高空和近地面均遵循亨利定律。研究发现,H2O2气-粒分配规律显著不同于气-液分配,观测获得的有效气-粒分配系数远大于已有理论值。现有的热力学吸附理论参数和动力学摄取参数均不能解释北京地区PM2.5颗粒相高浓度H2O2,颗粒物中H2O2存在“缺失源”。有机过氧化物分解/水解可能是主要“缺失源”,能够部分解释颗粒相H2O2浓度。多相分配是大气氧化剂循环和颗粒物增长的重要途径,研究组从大气过氧化物视角的新发现,有助于揭示大气细颗粒物生成和演变的新途径,有助于理解重霾污染天气下细颗粒物爆发式增长机理,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遏制重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率提供科技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Partitioning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gas-liquid and gas-aerosol phases”(https://www.atmos-chem-phys.net/20/5513/2020/acp-20-5513-2020.html)为题,于2020年5月12日发表在大气科学领域国际顶级刊物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玄晓宁为本文第一作者,陈忠明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202704)、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项目编号:DQGG01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477002)资助。6月11日,北京大学新闻网主页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忠明课题组发现大气颗粒物过氧化氢更重要来源”报道了以上成果(http://news.pku.edu.cn/jxky/92d9637573ce458389f9d74b6c972f8b.htm)。